第 129 章(2 / 2)

她就是要掀翻墨守成规的传统养殖方式,让整个养殖业来一场巨大的创新改革,只有这样,全国的民众才能实现吃肉自由。

有肉吃,就是民生经济发展的基础,就是巨龙快速觉醒腾飞的重中之重!

叶青坚信,只要把科学养殖计划推行出去,距离全国人民大口喝酒大口吃肉这一天就不远了!

给部队农场那边的母猪做完孕检后没多久,靠山屯这边的母猪也相继出现了怀孕特征,在叶青只负责针灸,剩下的手法都由四个

女徒弟完成的情况下,这四头母猪也全部中奖了。

这事儿一下就在红旗公社甚至整个青山镇都造成了不小的轰动。

毕竟当初叶青带着四个徒弟在鸭子河公开给母猪人工授米青的时候,可是有不少人在场内围观的,当时看完了整个全程的那些看客,可都是抱着看笑话的态度,没几个人相信叶青那个方法能成功。

哪里知道这才过去了不到一个月,这些持怀疑态度的人就惨遭打脸。

赖国昌的反应最为迅速,立刻就去找了叶青商议,想要请她带出来的几个女徒弟给红旗公社的其他几个生产大队进行培训,学习这套新的母猪配种方法。

赖国昌也知道叶青在靠山屯和隔壁农场忙得飞起,根本抽不出功夫来给其他人搞培训,所以他就降低了要求,让叶青派出一个徒弟来就成。

叶青听到赖国昌的请求的时候都惊呆了。

她可以理解赖国昌对技术推广的迫切,也对赖国昌这个改革先驱的思想觉悟以及敏锐能力深表佩服。

但让她那几个半吊子徒弟去当老师,这想法是不是也有点太冒进了?

就算她那几个徒弟敢接手这个任务,赖国昌难道真放心让生产队的代表来学?他难道就不怕这几个老师技术不过关,会误人子弟吗?

结果让叶青真的万万没想到,赖国昌一点也不挑,还真就敢让底下的人来学!

更离谱的是,叶青那四个女徒弟在听说了赖国昌的请求后,竟然也都来了劲儿,一个个勒起袖子就是干,对刚学的技术那是信心满满,还真敢教!

双方都蠢蠢欲动跃跃欲试,倒是显得她这个当师父的瞻前顾后畏手畏脚了。

叶青索性也懒得管了,随她们去,反正技术她已经传授到家了,她们学到了几成,又能给底下的人教明白几成,那都是赖国昌应该操心的事儿,反正这才第一年,就算失败了也没关系,最多也就是浪费点时间走了一段弯路罢了,交点学费积累一下经验和教训,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就在四个徒弟组团去几个生产大队当培训师的时候,叶青也忙得飞起,在卫生站坐诊和隔壁养猪场兼顾的情况下,她还要跟着赵玉良时不时地上县里面去开会。

因为县政办就开办饲料厂一事,各个细节都已经商讨得差不多了,大部分流程也已经走完,唯一没拍板的,就只剩下选址问题了,目前各方争执不下,几个乡镇互不退让,都想这块馅饼能砸到自家头上。

赵玉良这家伙鸡贼,眼见着青山镇黔驴技穷,已经拿不出什么筹码来了,他直接把叶青给拉上。

果然,叶青一出马顶一整个师,科学养殖计划是她提出来的,也是她率先搞试点验证成功了的,在这一点上,其他乡镇着实没有啥竞争力。

这也就罢了,关键是叶青完全是有备而来,刚在会议上露面,就公开表态,会无偿将生猪饲料配方上交给国家,等饲料厂建成后,这个配方可以随便使用,并且如果饲料厂有需要的话,她还能给饲料厂的技术顾问。

县政办也不傻,叶青在靠山屯卫生站当站长呢,肯定不可能辞职跑到饲料厂去干顾问,所以她说的给饲料厂当技术顾问肯定是兼职,能十天半个月去饲料厂点个卯就算不错了。

但就算只是这样,县政办也会充分考虑和利用这一点便利。

毕竟这第一家饲料厂的投建十分关键,这个行业如今又是市场的空白区,根本没有相关单位可以提供参考,所以叶青作为唯一一个懂配方技术的,就成了饲料厂的重要人才,饲料厂投建后,管理层领导班子谁上都无所谓,但唯独只有叶青这个人不可替代,哪怕她只愿意在饲料厂任个兼职岗位,饲料厂都得把她当祖宗给供起来。

所以这边叶青一表态,青山镇的劣势地位瞬间就逆转了,最终全票通过了饲料厂的选址。

等到伍永兵这边率领屯民们将鸭子河边的养猪场扩建完成的时候,县里面的正式文件就下来了。

饲料厂正式落地青山镇,并且选址就选在了距离靠山屯不远的鸭子河下游,和隔壁部队农场更是只隔了不到两公里。

文件下达的当天,整个靠山屯就沸腾了。

因为叶青在之前同赵玉良在县政办开会的时候,几次据理力争,为靠山屯争取到了一项特殊福利。

那就是饲料厂在鸭子河建成正式投产后,要给靠山屯这边专门预留出十个工人名额,饲料厂可以对工人的条件加以要求,但人员选拔上,得交给靠山屯生产大队自行决定。

这也就意味着,几个月后,饲料厂竣工并试运营时,靠山屯就能有十个幸运儿能成为厂子里的正式工,不但户口成了城镇户口,并且每个月吃国家粮还能拿固定工资了!

这对靠山屯的村民而言,绝对是光耀门楣改换门庭的大事儿!

所以当叶青把这个消息告知给屯民们后,偌大的屯子就炸开了锅,家家户户都在议论和商讨,都想知道生产队会用什么方式来进行工人选拔,而自家这么多人,又应该让谁去当这个工人比较合适。

这段时间靠山屯一团和气,整个屯子的士气空前高涨,但这十个工厂名额,一下子就打破了这个平衡,还没开始选拔呢,就已经有几户人家吵得不可开交了。

好在叶青早就预料到了这个情况,马上就去找伍永兵老支书共同商议,决定将这十个名额一分为三。

其中有两个名额,要求必须得是初中以上学历,还要进行考试选拔,只挑选成绩最高的两名入选;

有三个名额,由屯子里的屯民们开大会公开评选,采取不记名投票的方式来推举;

最后剩下的五个名额,则是交给生产队的干部们,根据近五年各屯民的务农表现,再综合这五年挣的工分总和来评定。

这样的推选方式,把脑子聪明学历高的,在屯子里品行好为人处世圆滑的,以及勤劳质朴踏实肯干的三种人都囊括进去了,最终挑出来的十个人选,保管屯子里的人都不会有意见,同时这些人安排去饲料厂,也各有各的优势,能在不同的岗位上充分发挥各自的能力价值。

果然,等到大队部把这个选拔规则公布后,各家就都顾不上争吵了,赶紧先对号入座,看看自己家里都有哪些人符合这个选拔要求再说吧。

达到学历要求的,赶紧埋头学习恶补基础知识去;觉得自己人缘好的,则挨家挨户串门刷好感拉票去了;至于剩下那些工分挣得多的,平时这些人就是任劳任怨的老黄牛,这种时候除了继续埋头干活外,好像也没什么能做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