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9 章(1 / 2)

孟嘉性子最内敛,但也是观察力最强的一个,她早就注意到了叶青在那个小本子上记着什么,一开始的时候她没问,但在叶青给整个母猪群摸完孕肚跳出猪圈后,她伸长了脖子偷瞄了叶青手里那个小本子几眼。

看到那上面一长串的阿拉伯数字后,不由得愣住了。

“19,21,18,23……”

孟嘉照着那串数字念了几个,脑子里隐隐有某个疯狂的念头一闪而过,但她又觉得不太可能。

在一行人离开部队农场回到靠山屯后,孟嘉忍了又忍,到底是没能忍住。

“师父,你那会儿在母猪圈里记的那些数字,是记的什么啊?”

其他几个人都齐刷刷地朝着孟嘉这边看了过来。

数字,什么数字?顾卫南一脸懵,显然压根没注意到这个细节。

郑欣和王春花倒是看见了,但平时师父去部队农场里视察工作的时候,都会时不时地写一些日志心得,记录一些相关数据等等,所以两人看见了也没多想。

叶青笑眯眯看了孟嘉一眼,反问道:“你不是看见了吗?那你觉得会是什么?”

孟嘉不敢说。

叶青没有直接回答,见其他几个人瞪大眼睛都露出好奇宝宝表情后,她却也没藏着掖着,大大方方地将她那个小本子从挎包里掏了出来。

其他三人看到那串数字后,眼中都闪过惊讶纳闷好奇困惑,也许还有一丝隐隐的猜测,却没有直接开口说出来。

只顾卫南,这姑娘向来大大咧咧,是个没啥心机的傻大胆,看完之后立马就咋呼道:

“七十七个数,这该不会,是记录的那些母猪的揣崽数吧?”

但一开口说完后,顾卫南就马上又否认了自己的猜测,

“可是这怎么可能呢?”

她就是在农村长大的,没吃过猪肉总见过猪跑,靠山屯养猪这么多年,几时见过一头母猪一次产仔二十多只的?别说超过二十只了,就是能有个十只八只的,顺顺利利分娩出来还不夭折,那就已经是相当喜人的结果了。

可现在看看她家师父这小本上记的是啥。

全是二十上下的数字,没一个低于15的,高的甚至达到了离谱的25,这七十七个数字平均算下来,估计都快超过二十了。

这要真是母猪肚子怀的崽子的数量,那绝对是天方夜谭。

顾卫南边否认边观察叶青的表情,想要从叶青的脸上看出点什么来。

叶青笑得一脸的意味深长:

“为什么不可能?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前年红旗公社有个生产大队的母猪,就曾一胎产下了18只崽,这事儿当时在红旗公社轰动一时,不过因为接生和照顾不当,那一窝猪仔,最后只成活了七只,但这至少说明,母猪一胎怀十七八只猪崽,并不算是轶事奇闻,而是完全有可能的不是吗?”

顾卫南哑然,被叶青举的这个例子给反驳得无话可说。

可是,一胎产18只崽这只是个例啊,谁家养的母猪,能次次产这么多啊?叶青记录的那些数字如果真是揣崽的数量的话,那就说明,青山农场的这批母猪,个个都揣崽十几二十只,这么骇人听闻的数字,谁敢想?谁又敢信?

顾卫南杵在原地,脸上表情变幻莫测,好一会儿才找到自己的声音:

“师父,不会真是我刚刚猜的那样吧?”

叶青笑着把小本子给收了回去,也没给出一个笃定的答案,只神秘兮兮地道:

“一切皆有可能。”

别说顾卫南不敢置信了,剩下那仨徒弟也有一个算一个,都愣在原地呆若木鸡。

这要是真的,那光是部队农场那八十头母猪,就能产近一千六百只猪崽。

而母猪如果养护得当,在生产完一个星期后就又能再次发情进入下一次配种,一年产两到三胎不是什么大问题。

按照这个产仔率计算,青山农场再养个一两百头母猪,光是产的猪仔数目就能实现自给自足了,完全不需要靠供应站那边提供猪仔!

这个数据可太疯狂了,如果这个模式能复刻,意味着用不了几年,家家户户的餐桌上每顿都可以见到肉了!

在眼下这个物质匮乏,超半数人吃不饱穿不暖,连生存都异常艰难的时期,能让全国人民吃肉不愁,这得是多么振奋人心的消息啊。

这事儿要是真能实现,别说是震撼整个东三省了,怕是全国都得跟着引发大地震!

一想到这个可能性,四个姑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脸色都不由得涨得通红,情绪瞬间变得激动起来。

叶青没有开口解释,但她自己心里清楚,她记录的数据没有掺杂任何水分。

诚然这批用人工授米青的母猪之所以能达到这么高的怀孕成功率,有她的异能辅助的原因。

但这次实验毕竟是她的第一次尝试,存在技术上的生疏和不成熟,各种工具也相比后世要落后,无菌环境也无法达到要求,如果这些外在客观条件能够提高的话,完全可以同她用异能辅助这一条优势相互抵消。

也就是说,在授米青技术、使用的工具以及环境都能提升到最佳水准的前提下,哪怕不是她来操作,换成任何一个普通的技术人员,也能复刻她的这个数据。

这就意味着,在未来将这个技术进行全国推广,并不是飘在云端的幻想,而是真的能落到实处,这恰巧就是叶青搞出科学养殖计划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