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7 章(2 / 2)

“不过给你打电话的这个编辑,我倒是不认识,回头我找人给你打听一下,看看那边出版小说是个什么章程再说。”

杭廷芳对小说出版了解得也不是很多,但如果叶青的这篇《立秋》真能出版发行的话,她肯定是举双手赞同的。

不过,这个时期的出版政策还是很严苛的,对作者的稿费管控得尤其严格,所以杭廷芳觉得丑话还是得说在前头,让叶青心里面先有个数。

“如果蓟城人民出版社那边真有这个意向,我可以帮你去洽谈这个事儿,但你得知道,现在出版小说跟报社刊载一个性质,作者是拿不到稿费的,你如果同意出版,直接给出版社签个授权书就行,报社那边最多也就是给你一些票证之类的补贴,送你一些工业券或者是百货大楼的兑换券之类的,但更多的肯定是没有的。”

“你要是介意这个的话,我可以代你直接回绝出版社那边,等以后没准哪天有了新的政策变化了,到那个时候再考虑出版这篇小说也完全来得及。”

来得及吗?经过方小桃的事儿以后,叶青就越发感觉到妇女的觉醒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再怎么争分夺秒都不为过,又怎么会为了那么点稿费,就将小说出版这么重要的事情给搁置了呢。

她最初写这篇小说的初衷,就不是为了挣稿费,只希望能够为女权主义浪潮添砖加瓦,尽可能地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而已。

虽然眼下在杭廷芳的帮助下,这篇小说已经在《妇女报》上连载刊登,但受报纸的发行数量的限制,最终能将这篇小说从头看到尾的读者数量是相当有限的。

但如果整理成册直接出版就不一样了。

纸质书是可以传播借阅的,受众群体的数量比如会以倍数增长。

而且读者不用苦苦等更新,一次性就可以将整个小说从头看到尾,在阅读体验上也会比看报纸连载好上许多。

只要这本小说多出版一册,就能有几个甚至十几个女读者会认识李秋。

这些女读者,可能从小就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过歧视压迫和剥削,但从来没有人告诉过她们,如果要消除性别差距,要追求平等的受教育权和就业权,靠温良恭顺妥协服从是没有用的,要打破这一枷锁,唯有抗争这一条路可走。

而叶青的这篇小说,也许就是给这些女读者们的一记当头棒喝,能让她们从浑浑噩噩的处境中彻底清醒过来。

既然这个蓟城人民出版社没问题,叶青也就不再犹豫了,反正她对出版是一窍不通,稿子也都交到杭廷芳手里了,就干脆当起甩手掌柜,直接让杭廷芳代她去和出版社那边交涉。

叶青的关注力,放在了赵玉良他们申请的那个科研新项目上,从赵玉良告知她这件事,到最终审批通过,其实也就不过半个月的事儿。

在韩亚博正式进入实验室之前,叶青去农场跟宋春华韩亚博夫妻俩最后见了一面。

这几个月,韩亚博在叶青的调理下,身体也已经逐渐好转,原本瘦骨嶙峋的身躯,如今已经长了不少肉,凹陷下去的脸颊也变得丰盈不少,再不像之前那般憔悴孱弱,动不动就咳嗽了。

这个科研团队,说是四个人的研究小组,但其实真正搞实验研究的就只有韩亚博一人,剩下的仨,一个是照顾韩亚博生活起居的宋春华,另外两个则是赵玉良安排进来的,名义上说的是给韩亚博当助手,但其实,那俩就是来看守和监视韩亚博的。

叶青也知道,韩亚博夫妻俩只要进了实验楼,不等到韩亚博的这个重启的项目研究出最终成果,或者是有人给韩亚博翻案让他获得平反之前,这俩肯定是出不来了。

所以趁着这次见面,叶青专门制作了几大瓶调理身体的药丸子,分门别类准备得十分齐全,甚至连服用的方法都仔仔细细地写好贴在药瓶上,就怕这两人进去之后生病了却得不到及时治疗。

宋春华在学校那边的工作也暂时性停职了,这些年夫妻俩一直分居两地,丈夫又在劳改农场吃尽了苦头,这让宋春华特别珍惜两人来之不易的相处机会,她很害怕再和丈夫分开,会让这次见面成为永别,所以不管丈夫怎么劝,她都义无反顾,打定了主意要跟着韩亚博进实验大楼。

也不知道夫妻俩是怎么协商的,总之最终韩亚博还是妥协了,夫妻俩简单地收拾了点行囊,在跟叶青匆匆碰过面的当天晚上,就被赵玉良秘密送进了实验大楼里。!

饭在锅里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

:,

:,

希望你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