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0 章(2 / 2)

“顾卫北人不在这儿,但这小子我这几个月找他闲聊过,也悄悄观察了他很多次。”

“我觉得他很聪明,擅长察言观色,而且在数字这方面也相当敏锐,等他明年高中毕业,看看能不能靠招工考进县里的单位做干事,实在不行就让顾卫东帮忙找找关系,把他塞进随便哪个厂子里去给领导当秘书,或者上办公室打杂去。”

“小同志现在还有些年轻气盛棱角分明,需要先沉下来好好打磨上几年,在单位厂子里见多了各种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受到社会各方面毒打,他才能成长,等他成长到足以独当一面,各种大场面都能游刃有余地应对了,正好回来管理药厂。”

叶青对顾家几个兄弟姐妹都进行过摸底,根据几个人的性格还有喜好偏差,为他们都量身定制了一套未来的职业规划。

除了顾卫东顾卫北,顾家剩下这几个都不是多有主见的,叶青的这番提议,几个人听得似懂非懂,但他们都对叶青无比信服,知道叶青见识多,给的这个建议肯定都是在为他们好,所以叶青让他们干什么,他们就都乖乖听着,并准备按照叶青的指示认真执行,绝不会有任何异议。

饲料厂选址结束后,伴随着的,还有招工建厂,趁着还没开春,地里还没完全化冻,县里面就迫不及待地安排开工了,青山镇底下的十几个公社,也都陆续收到了通知,要求每个公社选派社员去支援工厂建设,去的人不光包三餐,还能拿到一定的钱票补贴。

这时候农村家家户户可都不富裕,农闲时节,除了开河工垦荒地的那一拨人之外,剩下的人都还在家里歇着呢,一听说有补贴,各个生产大队报名的人争先恐后相当踊跃,都想抢到这个难得的赚钱机会。

靠山屯这

() 边也去了不少人,最后被选上的就有好几个。

按照这个比例,十几个公社算下来,怕是得有大几百人,这么多人参与饲料厂的厂房建设,哪怕这个时候天气再寒冷,工程进度也能进展迅速,估计要不了三两月就能完成竣工了。

可见县里面对饲料量产这个事儿有多重视,为了让底下的生产大队在今年用上猪饲料之后,全县所有的生猪都能达到标准体重合格出栏,县里面在争分抢秒地赶时间,哪怕多请点人多支出一部分工钱都在所不惜。

可能是叶青做的职业规划,让顾家人的眼界提高了,这回饲料厂建设招工,顾振兴和杨大志这两个青壮年劳动力都没去凑这个热闹。

饲料厂投建的事儿,叶青就没瞎掺和了,她每天忙着呢,既要确保卫生站这边每天几个小时的坐诊时间,还要兼顾部队那边。

部队农场的工作十分繁琐,才筛出来的那批带病的生猪仔需要她及时治疗,还有三头漏掉的母猪得再补一次配种,另外刚入栏的生猪仔得做好防疫工作,防止出现猪瘟传染现象,还有那七十多头怀孕的母猪得隔段时间就做一次例行产检,避免母猪妊娠期生病不适导致流产死胎的情况。

除了养猪场,部队去年由叶青接生过的那批母牛,也到了繁殖季,陆陆续续又开始发情了,小牛犊刚刚断奶,母牛们就迫不及待地想要揣崽了。

相比起生猪,赵玉良更看重农场的牛犊数量,毕竟这些牲口养几年之后就能派去地里干活了,一头牛能抵好几个壮年劳动力,拉犁运货都不在话下,农忙时节这些家伙能派上大用场,为援建战士们减轻一大半的劳动负担。

所以叶青就只能跟个陀螺一样连轴转,赵玉良那边看她确实辛苦,为了节省她在路上赶路的时间,干脆专门给她调配了一辆军车,派了个小战士成天候跟着。

于是每天一大清早那个战士就会开着车到屯子里来等,把叶青几个接到农场忙几个小时,再送叶青回屯子里来坐诊,等叶青把那八十个病号看完了,下午四点以后小战士再来一次,接叶青去农场再忙到晚上七八点。

这样脚不沾地地忙活了得有快两个星期,才总算是把农场那边堆积的工作全部处理完。

高强度的工作任务日复一日下来,就连叶青这样身体素质强悍还有异能傍身的人都有些吃不消了,跟在叶青后面跑的几个小徒弟自然更是咬紧了牙关。

但姑娘们不敢也不能叫苦叫累。

毕竟谁都清楚,能跟在叶青手底下学习,这样的机会不知道有多少人挤破了头想要得到,跟靠山屯的其他人相比,她们已经是真正的幸运儿。

叶青带徒弟要求严格,但她从不藏私,而且极其负责,教的基础理论全都是压箱底的干货,是叶青自己这么多年总结积累出来的经验,各种实践课程也绝对不完虚的,演示过的技巧,就一定会让她们上手,直到她们几个完全掌握为止。

一个如此认真负责,恨不得把自己所掌握的所有知识技能都灌输给徒弟的好老师,绝对是所有想要学到真本事的学徒们梦寐以求的。

如果她们不能吃苦,随时都会被其他虎视眈眈觊觎这个位置的人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