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9章 向智能化生产进军!(1 / 2)

第1109章 向智能化生产进军!

「放开民间资本?」

虽然多尔丹刚才一直表现的像个死缠烂打的普通糟老头,但既然能在利益关系纷乱如麻的欧洲航天局里混到一把手,就必定不会真的是个糊涂蛋。

几乎是在坎德尔话音落下的同时,他整个人的气势就瞬间变得敏锐起来,一双如同狐狸般的眼睛微微眯起,在前者身上扫过了几个来回。

不过,只是短短几秒钟过后,多尔丹就又一次恢复了刚才的和蔼形象。

仿佛刚才那一刹那的变化从未存在过一般。

「你这麽一说我倒是想起来……好像2000年的时候,美国那边就成立了一个类似性质的公司,应该叫蓝色起源?」

他并没有直接回应坎德尔的建议,而是说起了一个貌似有关系,但又不是特别密切的话题。

后者闻言一愣,似乎也是没想到对方会突然提起美国那边的事情,但很快就点点头:

「没错,一个叫杰夫·贝索斯的网际网路企业老板创立的。」

2003年这会,世界还没有完全从上一轮网际网路泡沫中恢复过来,贝索斯也还不是后来那个举世闻名的世界首富。

对于行外人来说,没听过或者觉得陌生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是我听说,那家企业现在还只是做一些亚轨道飞行器的研究?」

显然,多尔丹对此并非毫不知情。

意识到自己进入了对方节奏的坎德尔也是反应飞快:

「这不重要……反正你也不指望这家公司真的研究出来什麽,只是需要一个乾净并且安全的媒介,以便于两头下注而已。」

他耸了耸肩:

「当然,ESA作为航天主管机构,肯定要有相应的监督权……但只要这个市场能够开放,那无论具体做些什麽,都是纯商业行为,既然是商业行为,那就有一百种办法可以绕开监督……」

多尔丹很快捕捉到了对方的重点。

并不是前面说的民间资本。

而是商业行为。

「你希望航天产业商业化?」

他一改刚才不停兜圈子的说话方式,直接命中本质。

这样迅速的转变反而让坎德尔有些措手不及。

「不是我希望……而是你需要。」

他仍然希望用不疼不痒的方式应付过去:

「只要是ESA深度参与的项目,NASA获得消息的速度肯定比你这个局长更快……与其这样,还不如让ESA只当个甲方,好歹可以让NASA和你一块糊涂。」

然而,多尔丹却没那麽容易糊弄:

「伯纳德……」

他露出了一个有些怪异的笑容:

「我知道你在离开ESA之后,除了挂名顾问和荣誉教授以外,主业一直都是独立分析师……」

最开始,多尔丹把坎德尔请过来,确实只是抱着问计的想法。

但从后者说起商业航天的时候开始,他就已经意识到,对方其实同样有求于自己。

被直接点破的坎德尔笑容僵在了脸上。

但也只是持续了很短的时间:

「好吧……」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如果再死撑着不承认,那就要影响友谊了:

「我确实有很多客户,希望NASA或者ESA能够启动航天产业商业化进程,比如启动一项商业轨道运输服务……你知道,网际网路泡沫之后,很多热钱都没有很好的去处,如果一直空转的话,时间长了风险很高……」

「但这对于你,以及整个ESA来说也不会有什麽损失,ELDO派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摆脱NASA的控制,获得他们想要的多方合作,而商业化之后,相当一部分订单必定会交给美国企业,ESRO派系也不会有什麽意见,他们都满意,你这个局长自然也能坐的更加安稳……」

「而你这个中间人,也可以从里面拿到巨额抽成。」

多尔丹直接开口,打断了对方的画饼。

「确实。」

对此,坎德尔也没有否认:

「所以,这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都不是坏事。」

其实所谓商业航天,说穿了也很简单。

就是外包。

乍一听,感觉不像是个好词。

但是,对于像是NASA或者ESA这样因为种种原因已经变得臃肿且低效的机构来说,外包,反而可以减少很多麻烦。

因此,多尔丹也没有马上拒绝,只是单独思索了一会:

「商业化……恐怕没有你想的那麽容易。」

这个回应,看似偏向负面。

但其实却留足了馀地。

「所以……也不是要一步到位。」

坎德尔笑道:

「首先,可以从一些简单的项目开始,顺便还能试试华夏人的深浅……」

多尔丹仍然没有点头。

但他的眼神中,却已经出现了些许松动……

……

商业航天,自然不是几个人几句话就能推动的事情。

常浩南自然也无从得知,自己看似不相关的几个动作,甚至会影响到航天产业的格局。

在接下来的近一个月时间里,他几乎都泡在火炬集团,对几种典型的多目标优化算法进行测试。

以常浩南目前的理论功底,加上来自系统的小小助力,这项任务倒是没有难度上的问题。

就是工作量确实比较惊人。

近三十年来学界提出的多目标进化算法,即便只考虑有应用价值的,也不少于两手之数。

再结合常浩南提出的三种改进思路……

就算能通过理论直接排除一部分,剩下的也绝不是个小数目。

好在对于整个自适应加工技术来说,这套算法是一个相对孤立的部分,只是用于对不同类型工件的装夹方式进行确定,并不会影响到工具机硬体和工控程序的开发。

直到12月初的一个晚上。

常浩南结束短暂的休息,按照惯例走进机房。

但这一次,出现在他面前的却并非一众研究员不停穿梭忙碌的景象。

而是包括魏永明在内,十几号人围坐在一台电脑前窃窃私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