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1 / 2)

“来了。”宁书走出屋子,把门锁好,手里还拿着一根没吃过的甘蔗,递给海才,“来,吃甘蔗。”

“谢谢三婶。”海才接了甘蔗,嘴巴吸吮了一下,凉凉甜甜的味道,很好吃。

“怎么样?回来是不是很开心啊?”看着乖乖的海才,宁书笑着问。

海才先是点点头,然后又摇摇头。“是开心的,看见爹娘、爷爷奶奶、哥哥姐姐,很开心。可是这里没有一宝二宝三宝,又有些不开心。”

人都有依懒性,在一个地方生活了一年多,且身边是从小到大一起长大的兄弟,海才对家属院自然也有依赖性的。

宁书道:“没关系,等放假了,和你爹娘说,他们会送你过去的,到时候和一宝他们再一起玩。”

“嗯。”海才高兴了,然后他默默的想了想,等放假了还要很久啊,这么一想,要很久看不见一宝一宝三宝,又没那么高兴了。一路上,他小口小口的啃着甘蔗,有些失神了。

两人回到老宅,只见大房的厨房里,烟囱正冒着烟。

钱爱芬下午没有去上工,晚上请宁书吃饭,她可不是随意应付的,而是杀了一只鸡。早在几天前,知道宁书送海才回来的时候,她就有这个打算了。所以虽然下午杀了一只老母鸡,但小鸡也养上了,速度挺快的。

下午杀鸡放鸡血拔鸡毛,就这样过去了,哪有功夫去上工。

夏天喝鸡汤太热了,这只老母鸡钱爱芬没有做成鸡汤,而是直接红烧了。这若是在平时,乡下杀了老母鸡基本都是放鸡汤的,鸡汤每个人都能喝好几口,补补身体。

“三婶。”

几个大的孩子在假期也跟着去上工了,家里只有几个小的在。毕竟已经分家了,靠林国丰两口子或者林国梁两口子上工挣粮食,要养活一家六个人,压力还是大的,所以十多岁的孩子力所能及的上工拿小工分。

“哎。”宁书应了声,便站在一边了。她和这些孩子没有相处过,也不知道说什么。何况,她也不是那种有耐心和孩子们聊天的人。除非是自己特别喜欢的,会逗几句话。

钱爱芬听到外面的声音就知道是宁书来了,她出来道:“三弟妹来了,马上可以吃饭了,你肚子饿了吗?如果饿的话咱们就先吃。”

“还不饿,等大哥他们下工了一起吃吧,人多热闹点。”宁书道。

“那成……”钱爱芬转头又看向海才,只见小儿子在一边小口小口的啃着甘蔗。她知道这甘蔗肯定是三弟妹家的。当初甘蔗苗还是三弟妹买来的,后来他们随军了,这些甘蔗公婆种在三弟妹家的后院里,不过因为他们一直没回来,所以这些甘蔗都是给孩子们吃了,他们偶尔也能吃上几口。

但是他们这些大人也不会和孩子们抢甘蔗吃,甘蔗也是孩子们难得的零食了,一般人家也不会废这个地去种,也就三弟妹这样地空着的。

不仅如此,三弟妹家的自留地也是给公婆种了,他们家四个人八分地,公婆种了不少的番

薯,他们老两口吃不来这么多的,就做成了番薯干也给两房的孩子当零食。

坦白说,公婆虽然心里偏向三房,但是在做事情上,倒是从来没偏过。

“海才,去给你三婶搬凳子倒茶。”钱爱芬使唤起儿子,“你想想你三婶平日对你多好,来咱们家了,也不给她搬凳子倒茶。”

海才愣了一下,然后赶忙道:“哎,我去了。”他一时之间确实没反应过来,离家的时候才六岁,还不到他搬凳子倒茶的年纪,在家属院住了一年多,跟着种地洗碗都会的,回了家里,一时之间做什么都有些生疏,还没想过要搬凳子倒茶。

宁书倒是也没阻止,笑着道:“海才在部队的时候很乖的,不仅和小朋友们玩的好,还会种菜捡柴洗碗。”几个孩子里,就属于他的性格最好了。

“是吗?”钱爱芬看向儿子,“你种菜洗碗都会了。”乡下孩子干活早,海才因为上面有哥哥姐姐,加起来有七个,所以六岁前在家里基本也是不干活的。就是捡柴挖野菜也是跟着一宝一宝才去做的。

不过,钱爱芬是不反对儿子做这种事情的,谁不是这样过来的?她就是看重儿子,也没到什么都不让儿子干的地步。

“会了,育幼园的小朋友都会,大家都一起种地。”海才乖乖道。

钱爱芬道:“那真是出息了,看样子还是你三婶把你教的好啊。”

宁书道:“我可什么都没教,海才本来就懂事,上了学有老师教,就更加懂事了。”她确实什么都没教,她就不是会教孩子的人。

两人有聊没聊的说着,海才搬了凳子出来,还倒了水出来。他并不是一个会主动做事情的人,但只要有人叫他做,他就会学。

夏天下工的比较晚,过了好一会儿,大家都下工了。

原本林母是会提早下工一个小时来做晚饭的,但今天宁书在大房吃,大房就叫了林父林母,林母也就没有提早下班了。

晚饭自然是热闹的,大房四个人、宁书再加上林父林母,刚好满满的一桌子。菜色也不错,比大房自己过年的时候准备的还要丰富。

红烧鸡块、炒鸡蛋、腊肉还有各种蔬菜。

从菜的丰富程度就知道,钱爱芬对于宁书是真真切切感激的。当然,除了感激之外,也想继续维护之后的关系,所以拍马屁也是有的。

但总归是大家都吃的开心。

饭桌上,林母和大房几个孩子的话最多,问的都是海才在部队、在育幼园的生活。

连一向话少又被动的海才都说的嘴巴有些干了。

“那你们在育幼园学了什么啊?你现在会数数、会认字了吗?”林父也颇为好奇的问。

“会啊。”海才回答,“我会数1到100了,我还会写自己的名字了,也会写拼音了。”也就只会写自己的名字和拼音。

育幼园不教文字,拼音是宁书教他们的,为他们念小学打一下基础。至于更加深入的文字,宁书也没有教他们,她是彻底不想逼他们的,虽然说

望子成龙没错,可是宁书早就想好了,以后让三个宝做个房一代。如果他们聪明有本事,自己能做出一番成就,那自然好,如果他们学习平庸碌碌无为,她也会挣钱给他们足够富裕的生活,她只想他们开开心心的过一生。

“啊哟,那你来数数……”钱爱芬也笑着道。她再度觉得,把海才留在部队养病是一件再正确不过的事情。

“1、2、3……”海才清脆的声音响起,数数也是慢吞吞的,但还真的数到一百了。

“不错,比你爹好。他在你这么大的时候,可数不来1到100。”林父夸孙子的同时,还不忘埋汰一下孙子他爹。

林国丰:“……”他理由怀疑他爹是踩着他给孙子上位,但是他没有证据。就算有证据,他也不敢把他老子怎么样。

林国丰只念到小学三年级,小时候不喜欢读书,八岁的时候确实数不来1到100。本来他没觉得什么,他认识的人里面,不识字的文盲都很多,他小学三年级的学历已经赢了很多人了。可是被他爹拿来和儿子对比,他就尴尬了。老子在小子面前的面子里子都没了。

海才可不懂他爹的尴尬,还放下炸弹:“一宝一宝三宝也会数了。”

林母吃惊的问:“三宝才五岁,也能数到100了?”

海才点点头:“嗯,三宝聪明着呢,三宝连自己的名字都会写了。”

林国丰:“……”连吃饭都不敢发出声音了,就怕他爹有埋汰他。

这顿晚饭大家都吃的比较开心,相比于大房,一房那边就安静了。这边的欢笑声传到一房那边,张琴芳瘪瘪嘴:“还得是大嫂会拍马屁,不就是杀了一只鸡吗?明天早上我也杀。”

林国梁听她这样说,当没听到,反正他是不管这事情的。几个孩子听了,也没说话,他们娘的性格他们也是了解的,也习惯了。

等大家都吃好晚饭,宁书就走了。海才因为在家属院养成的习惯,开始和钱爱芬一起收拾碗筷。

“你不用收拾的,去玩吧。”钱爱芬道。

海才道:“我要收拾的,在部队的时候,都是三叔带着我们一起收拾碗筷去洗的。老师说,小朋友要勤劳,帮助大人,小朋友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这样才是好孩子。我们3班的小朋友都会洗碗种菜的。”

林母本来在帮着钱爱芬一起收拾,听到孙子的话,她颇为理解的点点头:“那你收拾吧,慢慢来。你们老师时候的对,小朋友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