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4 章 军户(2 / 2)

她们把自己的丈夫、儿子送上战场为国尽忠,他们战死沙场却没有抚恤金,她们的生活得不到保障,这次她们终于得到了应有的抚恤金,但死的儿子和丈夫再怎么样也回不来了。

记录在户籍的军户都领了抚恤金,还有没有记录在户籍中的人,秦青灼知道这会有疏漏。打仗的时候太混乱了,还有的是之前的官吏没上心。

“你们放心,要是你们有凭证,我们都可以把你们的军户补上。”秦青灼还是讲究证据了,做事不能仅仅凭着心思来。

“可以证明你们家是军户的证据,一定是有的。”

家属们被安抚下来,她们仔

() 细想了想,各自回家找了凭证。有的是之前从军中送过来的靴子,相公舍不得穿,给寄回家里来了。还有各种其他的,还有一件破军衣,说是丈夫寄过来让妻子给他缝一缝还能穿,新军衣的钱就省下来给孩子买糖吃。

以往她们面对这些事都已经有些麻木了,现在再看见丈夫和儿子的遗物,心里又伤感起来。

“登记一下。”秦青灼让户部的官吏登记:“明天我们还会再来的。”

秦青灼走出这个村子时,深吸一口气,心里也受到了震动。他看向明南知说道:“南知,我要先回户部去处理公务了。”

“相公,你去吧。”

明南知点点头,他回到回春堂想到村子里的那些人也是叹口气,要是能给他们提供工作就好了。

他想了想,回春堂里不差人,但酒楼里还是差人的。除了酒楼外,明南知还想开一家书店。明南知不是一拍脑袋的性子,他是综合考虑过的。

他也不卖其他的闲书,就买科举的资料和小孩子的辅导书,这样目标的客人明确,好赚钱一些。

到时候是要请几个伙计,可以考虑一下村子那边的人。

……

秦青灼回到户部,把村子的事给顾尚书说了。

“这只是京城周边的情况,在地方这样的情况也不再少数,顾大人,这可以让当地细细的排查一遍,不能让将士们寒心。”

顾尚书想了想,西戎和南蛮对大楚来说都是劲敌,陛下也看重边防那一块,他们户部是该好好的重视一下军户,也是做给陛下看的。

他从侍郎升到尚书,心里自然有些飘飘然,但还不至于昏了头脑。

“好,这事我会给陛下写奏折。”

秦青灼还没有走,顾尚书有些疑惑,笑道:“青灼,你还有什么事?”

“顾大人,我想再扩建一下纺织坊。”

顾尚书摆摆手:“这些小事你自己做决定就好了,不用问过我。”

秦青灼知道这话听听就好了,关于这些事还是要跟顾尚书说一声。

“顾大人是户部尚书,这些事都要经过您的手,我才好做下去。”

顾尚书被秦青灼说的心里舒坦,他还是和秦青灼维持了良好上下级关系。

丝绸在大楚本来就卖的好,现在打通了海上的商路,海上对丝绸的需求量也大起来了,再多加一个纺织坊也是合情合理的。

这样秦青灼就有把握可以把军户的遗孀招到纺织坊做活了。纺织坊的待遇是秦青灼自己定下的,跟酒楼的待遇是一样的。

毕竟他自己就是打工人,还是多体谅一下打工人。一个月休息八天不过分吧,工作八小时没有加班,加班就给加班费,一日三餐全包了,就是不包住。要是想包住也可以,需要申请。要是家离这里距离很近还要住在宿舍里,这不耍流氓吗?

说来说去都是太穷了。

秦青灼落泪。

回到家里秦青灼就把要多修一座纺织坊的事告诉

了明南知。

明南知笑了笑:“相公的这个主意很好。”

“我还想开一家书店,让村子里的人可以来书店里帮忙。”

秦青灼觉得开书店也可以,明南知把自己想卖科举的书和小孩子看的书说给他听。

“这是个好法子。”秦青灼想到自己的会元和状元时期练习的试卷还没有着落,要是自家开了书店一件都好说了。

秦青灼握住明南知的手,眼中金光闪闪:“南知你不仅人美心善,还懂得生财之道,我的试卷有着落了。”

明南知:“?”

人美心善他知道是什么意思,生财之道他还是要谦虚一下。

“相公是想把你做的试卷卖了?”

“我已经深刻的知道了教训。要先把自己的试卷复印,然后再卖给京城中的读书人,读书人的钱最好赚。”秦青灼眼中发出绿光。

明南知:“……”

秦青灼次日一早把抚恤金发到军户遗孀的手中,把她们的户籍都纳入了军户。

“户部要再开一家纺织坊,你们若是有人想去可以去报名。”秦青灼简单的介绍了一下纺织坊的待遇。

很多人都很心动。

“因为是户部开的纺织坊所以优先会选择军户遗孀,但你们也要手上的纺织功夫过硬才行。”

秦青灼把军户的这件事办好了,他正打算回去,他是户部侍郎总不能一直在外边,方老对着秦青灼行礼。

“秦大人,你和我知道那些官都不一样,这次的事情多谢你了。”

“方老客气了,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你们经常受到欺负,这件事后我会跟京兆府尹打一声招呼。”秦青灼说道。

他又跟方老说了几句话就离开了这个村子,他去了京兆府。

“秦大人怎么到京兆府来了?”

京兆府尹心里咯噔一下,他想了想自己最近没做什么坏事,也没贪污,怎么户部侍郎找上门来了。

秦青灼简单的把这件事给京兆府尹说了一遍:“陛下现在重视军户,大人应当知道怎么做吧。”

京兆府尹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我明白了,多谢秦大人提醒。”

秦青灼笑道:“大家同朝为官,自然要互帮互助了。”

京兆府尹对秦青灼多添了几分好感。以前还觉得秦青灼不是这样的人,这不恨会说话嘛。

不愧是能在短时间内做到户部侍郎的人。

秦青灼办完事回到户部给纺织坊和毛线坊的招人中多加了一条,优先选择军户家属。

顾尚书把秦青灼的建议写奏折递交给内阁,周首辅批阅了然后送到了景元帝面前,景元帝颔首也准了。

“这些将士在边境为大楚打仗,朕总不能寒了他们的心。”景元帝颇有些感叹。

他身边的侍卫是温朔,他的父亲就是抗击南蛮的温大将军。

卫公公在一旁给景元帝递了一杯热茶:“陛下心中有军民是大楚的福气,听说秦大人又开了一座纺织坊,还在告示上写了优先招军户家属,这也是为陛下分忧了。”

景元帝颔首,神色满意:“秦爱卿一向是合朕心意的。”

……

明南知想着要办书店就先去看有没有再卖的门面。现在手上也有闲钱可以先把店铺买下来,然后再细细装饰一番,请工匠把书架做出来。还要找懂得印刷术的人才行。

明南知不慌这些事可以慢慢来,他先去找了门面。自然是先要在太学周围找店铺了。

他看见一家面馆在转让店铺,明南知的眼睛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