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7 章(2 / 2)

父母催,兄嫂催,老师和师母偶尔也要催一催。

为了躲避催婚,沈八郎开始带着学生出去游学,一次一年半载,年近四十岁时才消停,彼时家中早已无人催婚,也无人再催他过继子嗣,生怕他再醉心山水,外出游学。

整个大魏都知道,河北道有一位怪师,庶族出身,考中解元却不入仕途,教出几十名举人,十数位进士,还教出过状元郎,却不曾婚娶,膝下无子。

这样一位怪师名师,却在四十五岁时回乡隐居,不再收徒,连天子传召都不应,潇洒任性到了极致。

不成婚,不生子,不过继。比起自己,沈夏都觉得八叔更像是从后世穿来的,压根就不在意世俗的眼光,只图活得舒服自在。

也的确舒服自在,旁人隐居,大都是隐于山林之中,不说风餐露宿,但也会为了陶冶情趣亲自耕种,身边没几个仆人照顾,还会与闹市隔绝,不再过问世事。

而八叔隐居,是隐居在沈家村,且不说村里多的是受过八叔恩惠照顾的族人,家里的田都租佃出去了,无需八叔亲自耕种,家中不光有下人照顾八叔起居,还有小辈陪着八叔彩衣娱亲,她这边得了或是琢磨出什么好东西,也会让人给八叔送去,绝不会少了八叔的。

她有时间也会回乡探望八叔,每次都是羡慕而归,哪怕后来做了丞相夫人,也依旧、羡慕八叔,羡慕八叔不必为琐事烦恼,不必烦恼朝中变化,也不必烦恼儿孙后辈,可真让她像八叔一样隐居,她也做不到。

她经历了皇家磨刀霍霍向世族,见证了世族被皇家压制,又经过了夺嫡风波,等她终于开书肆给八叔出书时,八叔已经长眠地下,不会知道自己的书被天下学子推崇,被皇帝安排为皇子的必学书,不会知道死后坟前香火不断,上香烧纸的学子比自家子孙多的多。

不过以她对八叔的了解,就算八叔知道这些,怕是也不会在意,这样潇洒自在的一个人,若非出身庶族,可能根本就不会寒窗苦读十数年,也不会教书授课二十几载,如果八叔从一开始便出身富贵,大抵会自在快活一生,而不是只逍遥半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