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8 章 宫廷岁月108(1 / 2)

宫廷悠游岁月 三春景 9026 字 9个月前

冯贤妃的赏花局散了,殿中又恢复了往日宁静。只有正殿东次间,冯贤妃与温美人、昭媛耿丽华三人围坐,冯贤妃亲手点茶与另外两人一同饮用(和温美人一样,耿昭媛也是冯贤妃的心腹之一)。

气氛这时说不上好,还是温美人先开口道:“高美人自来就不大与人走动,这上头倒是与她当初做宋国夫人时的主位娘娘陆美人相近...如今这般,虽则有些不识好歹了,可到底她就是那样性情,应当不是投了圣人。”

刚才的赏花局上,冯贤妃的‘邀请’已经够明显的了。素娥无心站队,但又无法直接拒绝,就只能‘推拉’了。只可惜她是个这上头没用的,推来拉去,拒绝的意思半遮半掩表达出来,到底不算圆缓...这就有些叫冯贤妃面上不好看了。

当然,就算素娥推拉的技巧臻至化境,拒绝还是拒绝,当面好看一些,事后没那么生气——但该不满的还是会不满。

冯贤妃心里不高兴,但理智还能压制这种不高兴。

她这是身居高位久了,即使一些事是早有预料的,但真的不按自己期待的发生了,还是容易不满。只不过,她又是个能沉得下心的(这或许是因为她有一皇子,时间总是站在她这边),最终理智还是能占主导地位,而不是‘喜怒形于色’。

听了温美人的话,她只是轻笑了一声:“本位自然知道高美人不会是圣人的人,别说她不会想着投圣人了,就是圣人,要拉拢下头的妃嫔,也不会选高美人——圣人选择拉拢人时,不知道怎么想的,总会避过受宠的那些。”

“许是圣人觉着,只有原本不受宠的,受了她的抬举有宠,才能死心塌地辅佐自己罢。”昭媛耿丽华语气带着一些俏皮,笑着说道。

这听起来像是在开玩笑,但仔细想想倒也有道理。

“是啊,我们这位皇后娘娘,总是想着身边的人要有把柄在自己手里才好,随时能拿捏住的才能收下。也不知道她自来是受了怎样的闺中教导,竟然这样‘谨慎’。”冯贤妃难得这样轻视地说起张皇后。

由此温美人也能判断出来了,冯贤妃确实还在生气...这种表现,一方面确实是对张皇后早有看法,另一方面也是在发泄负面情绪。

“...温妹妹你说高美人是那样性情,与陆美人相近?”话题又绕了回来,冯贤妃的眼皮挑了挑,说不上是不满,还是觉得这事儿可笑:“陆美人那样过日子,倒是没什么。左右她本就无宠,且大家也看清了她,后宫不多她一个‘闲人’。”

“可高美人那个样子,还想如陆美人一样安安生生过日子,谁也不理会,就有些异想天开了。就是她真想那样,其他人,还有情势也是不允许的。许多事儿,她不去惹,到头来也会扑到她身上。”

耿丽华连忙道:“娘娘说的是!如今‘张怀文案’不就是这样么?哪怕是之前,都有人要除之而后快了,何论今后?”

今后,后宫至少知道官家比表面上显示的更看重高素娥!这种认识不只是会给素

娥增加各处送来的‘孝敬’,身边的‘好人’越来越多。还会引来更多的嫉妒、怨恨、陷害、纷争、流言蜚语,树立更多的敌人。

“娘娘还打算拉拢高美人么?”虽然这话说的有些哪壶不开提哪壶了,但温美人知道这是一定要问的,所以还是说了出来。

冯贤妃尽力排除‘情绪’的干扰,想了一下才说:“暂且先如此罢,虽然应该给她一点儿厉害瞧瞧,但如今官家正宝贝着她,到时候偷鸡不成蚀把米就难堪了。再者,她这样的‘宠妃’,就是不能拉拢,也不能在她得宠时成为仇敌。”

至于今后怎么说,还是要看人家的得宠情况,宫里的风向。

耿丽华这时又赶紧插话:“正该如此呢...这官家的宠爱哪有长久的?从来都是琉璃易碎、彩云易散。等到宠爱没有了,高美人就知道痛苦了,后悔怎么没早早投靠贤妃娘娘。所谓‘背靠大树好乘凉’,这个道理果然在不需要‘乘凉’时,是很难明白的。”

虽然冯贤妃不满高素娥,但对于耿丽华这一说并未有肯定的意思...她想到了官家落到高素娥身上的‘真情’。

如果真的就是平日里所见的‘宠爱’,哪怕是对曹淑妃那样的盛宠,耿丽华这话也不能算错。官家轰轰烈烈的宠爱也不是一次两次,一般来说,来的越猛烈的,往往更不长久——但官家的‘真情’,她这也是第一回见,并不能猜测未来会如何。

当然,冯贤妃并不认为‘真情’是什么灵药,得到了官家‘真情’的高素娥就立于不败之地了...官家的‘真情’很稀有、很珍贵,甚至到此为止算得上‘只此一份’,但不代表那会很有用。

这世上痴男女有满腔真情,而这真情也不一定能让他们做平时所不会做、不能做的。更不必说,再真的‘真情’也是可以变的——曾经用情至深、用情至真,也可以有朝一日相顾无言,不过是兰因絮果而已。

在冯贤妃与心腹谈论今后如何对待素娥时,素娥却是如同将头埋进沙子的鸵鸟一样,想当之前发生的事不存在。

冯贤妃没有拉拢自己,自己没有拒绝拉拢,一切还是赏花局之前的样子......今后或许要考虑修复和冯贤妃的关系,毕竟人家有一皇子呢。但,但还是等‘今后’再说吧,最近的事一件接一件,她还因为‘微服私访’之事的曝光成为焦点,实在是累了。

就这样,她还真就关起门来过自己的低调日子了。

日常除了伴驾和侍寝,几乎不会离开玉殿。人在玉殿的话,就和以前一样,画画写字,烧香弹琴...总之生活节奏非常慢,日子过得很单纯(前者在宫廷中倒是挺常见的,这年头生活节奏想快起来也不允许。而在后宫,就更慢了。倒是后者,真的挺难得的)。

要说日常有什么需要忙的,一个是之前那幅郭敞还回来的绣画,另一个就是‘玻璃板’了——两件事说起来其实是一件事,都是为郭敞准备生日礼物。

那幅绣画既然是郭敞‘用了心’复原的,素娥为了尽快给他正反馈,自然要快些

完成然后送给他,让他感觉到自己的心思没白费。‘玻璃板’则是之前素娥就想到的,要给郭敞的‘生日礼物’主菜。

此时无论是西方,还是华夏,玻璃烧制都不是什么稀罕事了,差的是品质。具体来说,西方的玻璃制品要更好一些,毕竟他们的玻璃属于钠钙玻璃,华夏这边因为原材料的关系,属于更脆、更不耐高温的铅钡玻璃。

另外因为西方有着令人艳羡的天然纯碱资源,玻璃的品质又能再高一重。

至于华夏早有成熟的瓷器,玻璃器的用途有些重合了,导致无法催生出巨大的产业,从而反哺‘研发’...则更不必说。

素娥要搞‘玻璃板’也不是想推玻璃产业,真的就是单纯给郭敞送个礼物——此时的房子采光真的不行,小房子低矮,为了保温窗户也开的小,哪怕开着窗也会觉得室内昏暗。而有钱人的大房子,挑高足够高,窗户也又多又大,但进深也很深啊,还有帐幔、屏风之类分割室内空间,光线好不到哪里去的。

所以郭敞的书房,也就是临窗的位置光线不错,不妨碍看书。其他地方看书,素娥都觉得伤眼睛。

而在过去的一个冬天,素娥甚至觉得临窗位置都不甚明亮...冬天要防风的,窗户只得合上——窗户分内外两层,一层是夏糊纱冬糊纸的窗棂,一层则是支摘的窗板,大风大雨的时候就要将窗板放下来,那时候室内真就是白天也昏暗如夜里了。

要是有透明的窗玻璃,保温的问题就简单多了,窗户能开的更大。同时,玻璃窗的透光性好得多...屋子里也能明亮很多吧?

素娥知道,窗玻璃做出来,肯定能做成一个产业...此时玻璃泡都是小孩子养小鱼的玩具了,玻璃还真不是消费不起的东西。到时候,至少家里有读书人的,会愿意在书房改装玻璃窗才对。还有家里长辈身体不好怕风的,有能力的话,是不是长辈卧房也要换玻璃窗......

但她不会以搞产业的心送这份礼物,那样固然可以给皇家产业增加一个财源,郭敞应该也会高兴。可真的那样了,生辰礼物里的心意呢?对于维持素娥好不容易构建起来的‘亲密关系’,也毫无益处。

素娥的理由只能是郭敞日理万机,十分费眼。她特意‘想’出了窗玻璃的主意,既能让室内更明亮,也叫冬日不至于开窗受冻——总之,全都是为了官家着想,是关心官家。至于官家之后要用窗玻璃开辟产业,那是官家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