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3 章 落魄少爷的影卫老攻28(2 / 2)

皇后他这辈子是别想了,皇夫倒是可以,只是放在他们如今的位置,总感觉这样秦疏倒似变成了他的附属一样,秦疏在许逸宁心里岳峙渊渟,伟岸异常,许

逸宁可不想委屈了他。

至于官职,天下都是秦疏打下来的,他被对方捧得高高的,反过来给秦疏加官晋爵,他不想,也不愿。秦疏是他的枕边人,他不想让两人的关系套上一层君臣的枷锁。

都监这个官职是秦疏自己杜撰的,那就还是做都监好了。既然是都监,举国上下,朝堂内外,包括皇帝的寝宫,应该都在监管范围内吧。

翌日,秦疏起身时许逸宁还在睡。

秦疏走出寝宫,就看到起居郎在外面转来转去,不时还看一眼天色。

石闰看到他出来,往他身后瞥了一眼,没人。对上秦疏的目光,又赶忙垂下头去。

秦疏走到他身边,一伸手,石闰便将手里的书册递了过去。

【丙辰六月四日,日暮,帝与都监秉烛夜谈,三更天,烛火熄】

【丙辰七月九日,初更,帝与都监共进晚膳,是夜,同寝于宫】

【丙辰中秋,帝与都监携手游园,共赏月色,欢饮达旦,帝醉,都监大人殿内共憩】

……

秦疏随手翻了翻,觉得这起居注和复制粘贴似乎也没太大区别,石闰每天就写这么几笔,未免有些太闲了。

石闰还不知道自己将迎来事业的第二春。

他出自少府,之前就是内监,大总管随着前朝覆灭,殉了。他们下面这些人倒是没受影响,只是他们是新朝的第一批内监,也是最后一批,只因律法废除了宫刑。

听人说,之所以废除,是因为切掉那一截之后,寿数也跟着短了。国家正是用人之际,便是不能上阵杀敌,多生几个孩子也是好的。

石闰有些羡慕,若是他晚生二十年就好了。不过他现在也不差,他因为能识文断字,便被授予起居郎一职,便是皇太弟也没有他距离陛下近,不知有多少人羡慕他。

宫刑被废时还有很多人提出反对,以礼部赵侍郎跳得最欢,认为此事有违礼法。

结果都监大人说,“此法既然是人定的,自然也可废除,若是谁信奉此法,大可自宫,这是个人自由,朝廷却是不会拦着的。”

陛下也道:“内监侍奉于宫廷,卿如此上心,可是也想入主宫城?”

入主宫城干什么?当太监还是当皇帝?那人担心被陛下厌弃,赶忙剖白心迹,说话却不带脑子:“微臣也是担心有人秽乱后宫。”

当时整个大殿鸦雀无声,后宫一个妃嫔都没有,跟皇帝钻一个被窝的人就在这大殿当中杵着呢。想要秽乱后宫,这是老寿星上吊,嫌命太长了吗?

最后,还是皇太弟打破了僵局:“这位大人想必家里妻妾众多,力有不逮,才会有此烦恼,”许逸安叹息一句,“若是后宅不宁,也不知是否会影响公务。”

许逸宁笑了:“皇弟此言有理,众卿可有什么好的办法?”

跟着两人打天下的就没有几个沉迷女色的,家里最多的只有两房妾室,听到皇上这么问,十分默契道:“这有何难,少娶两个不就好了吗?”

话题就这么歪了,那位赵大人只是提了一句反对意见,结果回旋镖直接扎在了自己身上。赵侍郎被人在朝堂上连敲带打地挤兑一通,回去就病了,是气的,更是吓的。这一病,拖拖拉拉半个多月才好。

病好后,他让妻子将家里未生育的妾室全部遣散了。赵侍郎夫人再没想过还有这样的好事儿L,每人给了二十两嫁妆银子。此事一出,便有传言说贪恋女色影响仕途。

这事一出,以后谁还敢多娶啊。

经过时间的发酵,那些想要在仕途上闯一闯的,在私德方面便更为注意。直到多年以后,有些人才发现,在不知不觉中,很多律令已经发生改变。

启元帝在位期间,律法的修订从未停止,且很多律令的推行都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可谓前无古人。

启元三年,经过两年的休养生息,启元帝正式开始了大一统的步伐。令人惊讶的是,这次挂帅的竟然不是秦疏。

顺天军是秦大人一手组建起来的,当今朝堂,大半官员都是他的嫡系,有不少人都开始阴谋论起来。

结果还不等他们动作,便听闻了一个令人惊掉下巴的消息,都监大人竟然把自己塞进了太医院。

大人自己愿意的,这他们就没有办法了。算了,大人和陛下好着呢,他们还是趁着这几年多攒些军功,等到以后太平了,再想封侯拜相可就不容易了。

许逸宁得知此事,还与秦疏玩笑道:“他们怕是会认为你不务正业。”

秦疏将人抱到腿上:“五年前我就想着这件事儿L了。”

许逸宁十分意外,“怎么从来没听你提过?”

秦疏的医术很好,说是当世无双也不为过,对于这一点再没有人比他更清楚了。这些年,他和安儿L都鲜少生病,就是因为有秦疏的调理。

秦疏抚着妻子的脸颊,拇指在细腻的肌肤上摩挲,眼神看着他,又似看着更渺远的什么,“我造的杀孽太重,若是不想办法弥补,怕是百年之后,判官笔拦着不让你我相见。”

秦疏确实挺担心的,尽管没有他,这个时代会有更多的人丧命,但不可否认的是,因他而殒身的也的确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逝者不可追,他只能想办法提高现在的医疗水平,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活着,再想办法延长平均寿命。

许逸宁蹭了蹭他的掌心,“这杀孽因我而起,我自会与你一同承担。”

秦疏将现代医学的体系融入本土的医疗背景之下,重组太医院,每月逢七便开班授课,有悬壶之心的人都可参加。

消息传出,一时赤脚大夫、佛医、道医等各类医者云集,后来听说还有许多药理偏方,又吸引了更多的人慕名而来。

秦疏将顺□□的医疗水平提高了至少五百年。新生儿L的夭折率直线下降,很多以前只能等死的病症也得到了救治和缓解,前后只用了五年,呱呱坠地的声音就湮没了战争带来的萧条,顺□□进入了人口繁荣期。

就在大家以为都监大人要将余生奉献

给医药事业的时候,秦疏却是一句“天下一统,该修路了”,之后便直接丢开手,开始大力搞基建。

“要想富,先修路”的观念以一种惊人的速度席卷全国,水泥作坊遍地开花,基建大军如火如荼。

哪个州郡基建搞得好,便可以优先获得高产的良种,像红薯、玉米一样高产的良种。

有这个胡萝卜在前面吊着,各地都像打了鸡血一样。先是州郡内部,之后是州郡之间,陆路通达,水路通畅,四通八达的交通网让政令更加通达,也加速了贸易的进行。

那些水陆枢纽最先出现了商业化的现象,前后不过三年的时间,商业税就已经超过了农业税,商业的繁荣为王朝注入了新的活力,停滞的科技也得到了发展。

从丰朝末期,到杨氏夺权,再到顺□□初期,长达半个世纪的战乱,启元帝只用了十年的时间,便将王朝带入盛世。

许逸宁在位五十年,励精图治,惠泽民生,开创了封建王朝的巅峰。

后世之人在谈及这段历史的时候,必然还会谈及另一个人的名字——秦疏。

关于秦疏的真实身份众说纷纭,有记载称他原名周全,乃是盛朝高官,于启元帝落难之时与之相识。

也有的资料提及他乃世外高人,为济苍生出世;

另有一种说法是他无名无姓,本是监视启元帝的影卫,后感其仁义,甘愿赴汤蹈火,帝感其诚,允之。

此三种言论因民间资料记载颇多,所信者众。

另有一些则涉及了神仙鬼狐,借尸还魂之类的异闻传说。研究正史的自然是不认可的,但反驳的人也有话说。秦疏作为顺□□第一大功臣,他的出身史书上却只字未提,这本身就是最大的证据。

为什么不提,那是因为秦疏的身份有异,是不可说的存在。

除了秦疏的身份之谜,还有一点令人津津乐道的便是他与启元帝之间的传奇爱情。

对这一点,史学家咬死两人是君臣相得。

民众对此嗤之以鼻。

君臣相得到天天睡一块?

君臣相得到两人一个皇帝,一个无冕之王一起手拉手打光棍?

君臣相得到早在顺天郡的时候就将景澜帝他爹当儿L子养?

拉倒吧,夫夫相得还差不多。

这事儿L放在普通人身上令人诟病,放在这两人身上,简直不要太好磕好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