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席面上的大臣无不惊恐变色,只有董卓依旧谈笑风生,吃喝自如。
而让人最不能理解的是董卓在那样的情境之下,仍然执意迁都,一定要将都城从洛阳迁到长安。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孙坚的军队抵达之了大谷关,距离洛阳城仅有九十里。而且由于洛阳的守关口比较分散,董卓最终决定迁都长安。其实若是他迎战或者是逃走,都不至于造成这样的惨状,可偏偏他就要迁都。彼时长安已经败落了多年,人口凋零,他竟然驱赶百姓,随他一起迁往长安。】
天幕再次变化,变成了这次迁都之时洛阳城内的景象。首先是董卓命令吕布将洛阳城内的帝王陵墓以及大臣的坟墓全部打开盗掘,并且同时动用军队驱赶百姓,进入民宅搜刮财物,还放火烧毁了洛阳城。
伴随着大火的熊熊燃烧,洛阳这座古城沦为灰烬,兰台的藏书最终损毁了,宫殿,民宅,官府全部消散在火光之中。迁都的百姓,宛如逃难的灾民。
他们惶惶不安地被军队所驱赶,穿着麻布粗衣,低着头,脚步匆匆地向前走着。这样的日子,从早到晚。很多老弱妇孺就死在这样的路上,却不能掩埋,连尸骨都没有留下。
而他们曾经的家乡洛阳,永远泯灭在了这片火光之中。
【然而就算这样,董卓仍然把自己自比为姜太公,自称“尚父”。】
隆中。
诸葛亮本欲回答徐庶,然而看到天幕上的场景,却开始连连叹气。
徐庶以为深知他的心思,便出言劝慰:“孔明,这天幕所讲的事情,既是以往发生过的事情,我们感觉无能改变,你也别太多伤神了。”
诸葛亮仍然重重叹气,这董卓废立天子,道行逆师,残害百姓,诛杀忠良……是汉室之大祸。然而,现在挟天子以令诸侯,肆意屠杀百
() 姓的曹贼当权,就真的要比当初的董卓好上多少了吗?
然而,他面上却并未表露出来。徐庶又劝:“既是友人小聚,何必谈此不悦之时。不如你我二人品酒赏月,好不快意。”
诸葛亮心下明了,再不多言,便又抚琴。这一次的曲子,和先前相同,只不过或许因为奏乐之人的心境不同,而显得有些忧伤、沉重。
他一边拨弦,一边思量起时势来,心中也不由生出几分惆怅来。他算不上是隐士,叔父的丧期过后,他也曾想过入仕。
只是,若是入了那曹贼营下……
诸葛亮一时间门有些恍惚,不自觉的吟唱出后半段来。
“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谁能为此谋,相国齐晏子。”
徐庶不由得摇了摇头,他竟然做了这样的诗赋吗?一朝谗言,就连田开疆、古冶子和公孙接这样的大贤都被诛杀了,他到底是什么样的心境呢。
【至于董卓,他是死于刺杀,当时天下皆反,朝中的大臣对他自然也满腹怨言。只不过他多次死里逃生,直到司徒王允想要刺杀董卓,而且他以他们本就不是亲生父子,保命要紧说服了吕布作为内应。】
【于是初平三年四月二十三日,董卓乘车辇前往皇宫,而吕布则随从他担任护卫。当董卓车队行至北掖门外时,与王允谋好的李肃等人持长戟冲出,刺向董卓,但是因为董卓狡诈穿了铠甲,所以并没有伤及要害。只是将长戟扎入了董卓的手臂,强迫他下车。董卓这时还不知道吕布的背叛,仍然呼唤吕布。】
【结果吕布从怀中拿出一封诏书,大喝一声:“受诏讨伐叛贼,尔等还不伏诛!”董卓气急败坏大骂吕布为狗,却被当场斩杀。首恶伏诛,董卓身边忠于他的臣子也被吕布一连斩杀三人,终于稳定了局势在场其他的人都不敢动了。】
随后,便是董卓的死讯传出,百姓欢呼雀跃。后来义军又将董卓全族男女杀得一干二净。
不过,这也征兆着天下彻底分崩离析,这些反抗董卓的诸侯开始相互征讨,占据地盘。
【然后,我们来谈谈曹操吧。他应该算得上是一个很复杂且多面的人物,而且曹操的知名度很高,所以就算是不太了解这段历史的人也能说得上来他的名字。之前我们说到曹操原本只是一个小官,被董卓所提拔。却因为不愿意在董卓手下,而辞官隐姓埋名逃离洛阳,最后又散尽家财,拉起一支反莽队伍。】
【那我们现在就来看看曹操是怎么从一介小小的头目,最后权倾朝野。又是怎么从刚开始写下忧国忧民的诗句的“忠臣”,到最后却成为了为人所诟病的奸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