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4 章(1 / 2)

王忠嗣失魂落魄地离开了。

他打了半辈子真仗,多么棘手的苦战都经历过,如今到了中年,反而要开始从零学习该怎么打假仗了。

王忠嗣离开之时,遇到了前来找李长安的沈初,沈初还关心问了王忠嗣两句,王忠嗣只是深沉叹了口气,看着君子如玉的沈初,又想想书房内城府深沉的寿安公主,实在想不到这一对画风差距如此之大的人是怎么成的师徒。

沈初好奇看了王忠嗣失魂落魄的背影几眼,推开了书房门。

“王将军怎么了,你又欺负他了?”

李长安大喊冤枉:“老师,在你眼里我就是随便欺负人的坏家伙吗?”

沈初安静望着李长安,脸上明晃晃写着“难道你不是吗”。

“哈哈哈,阿兄是难得的老实人嘛……老师来找我有何事?”李长安扯开了话题。

“李亨已经到灵武了。”沈初正襟危坐,垂下了眼眸。

“他走的倒是挺快。”李长安轻笑,“就是人去楼空,晚了一步。”

朔方军已经由李光弼领着往范阳去了,如今正在攻打雄武城,灵武城只有一些老弱病残留守,作为朔方军老窝安全倒是安全,只是一点立功的机会都没有。

李亨千里迢迢冒着生命危险去朔方,可不是为了龟缩在朔方军老本营享福。

只是现在他想在朔方登基的打算只能落空了,朔方如今可不会像原先一般拥立李亨在灵武登基,如今朔方将领已经有了更好的效忠主君。

沈初从袖中掏出两封信放在二人面前的桌面上。

“李泌,韦柔。”

李长安顺手想把两份信捞过来拆开,却被沈初按住了手。

沈初道:“此事我来做,你莫插手。”

“我又不在乎那些虚名。”李长安愣了一下,随后洒脱一笑,“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则天皇帝,哪个又是良善之辈了,没点狠心可当不上皇帝。”

沈初平静看着李长安的眼睛道:“我在乎。”

李长安错开了视线,嘟囔道:“好吧……”

“我打算明日就出发去蜀郡,蜀郡那边的事情也交给我吧。”沈初来找李长安还是为了两个人分清任务,别做事情撞到了一起。

李长安明白沈初的意思,李亨、李隆基,这是李长安名义上的父兄,虽说大唐父辞子笑是老传统了,可终究在讲究礼法的时代对父兄动手这事说出去不太好听。

……尽管截止到目前为止,大唐前面几任皇帝每一个都对亲戚动过手。

“你还是个孩子呢。”沈初拍拍李长安的手,语气稀松平常,“大人之间的事情小孩子就不要插手了。”

李长安咳嗽了两声,似乎没想到自己老师对她的滤镜这么大。

虽然她造反谋逆、私养重兵、假传圣旨、欺上瞒下,但是她还是个孩子。

“好吧,我还是个孩子。”李长安乖乖认下了沈初给她贴的标签。

她没有劝什么。沈初是她的老师,是她造反的第一个同盟,是寿安集团编号002的老员工。

“那就我主外老师主内,李隆基和李亨都交给老师,安禄山叛军则由我解决。老师出发去蜀郡,我带兵渡过黄河去攻打邺城。”李长安调整了一下自己的计划,掏出自己的记仇小本子,把李隆基和李亨两个名字圈了出来。

就代表这两个任务分派了出去。

“等到了蜀郡之后,老师可以去找萧临光和杨玉环,韦见素也是我的人,还有高力士,不过高力士未必会愿意帮咱们。”

李长安从腰间解下来一方小印玺,这还是当初武惠妃留给她的东西,说能请高力士帮一个忙,只是李长安一直都没有用上,她也只当做这是武惠妃留给她的遗物。大概武惠妃也没想到她的路线不是政变而是打天下。

“我知道了。”沈初颔首。

又看了一眼李长安那一个厚厚的记仇册子,沈初欲言又止,最后还是扭开了头全当做没看到。

这个记仇是真白纸黑字的记仇啊。

数日后,身在灵武城内的李泌就收到了从洛阳城来的密信。

是沈初的字迹,李泌在洛阳主管城墙修建的那段时间和沈初打过不少交道,对沈初的字迹颇为熟悉。

密信中,沈初长话短说,简短说了太子这边的事情由他全部接手,又告知李泌另外几个暗哨的消息以及军中情况……

总归,就是到了动手的时候了。

李泌坐在书房之中攥紧了手,把这封信翻来覆去看了数遍,把里面的情报一字不差刻在脑中之后,立刻把密信移到了烛火之上,眼睁睁看着密信化为一堆灰烬。

他得想一个万全之策。

秋凉露深,李泌居所的烛火亮了一夜。

李亨最近的情绪又喜又忧,他乍一离开李隆基北上灵武,一开始心情愉快极了,他这辈子一直在李隆基眼皮子底下战战兢兢过活,尤其是当上太子以后,就没睡过一个安稳觉,生怕哪日不明不白就死了。多年胆战心惊的日子让他刚步入中年就早生白发,看着还没有保养得益的李隆基年轻。

本来以为自己这辈子就只能靠熬死李隆基了,没想到安禄山反了,还把他那个不可一世的父皇赶出了长安城。

李亨从跟随李隆基离开长安城的那一日开始就在心里暗爽,中途饿了几顿都丝毫不影响他的好心情。

终于也轮到他的好父皇如丧家之犬一般狼狈了。

而后李亨又趁机掺和了诛杀杨国忠,杨国忠被杀死的时候他就在不远处看着,心中飘飘然极了。只是经过一次兵变,李隆基和他算是彻底撕破脸了,李亨就在手下谋士和亲近宦官的建议下来到了灵武准备主持平乱。

这一路上李亨心里直打鼓,他担忧自己有没有那个本事平乱,毕竟李隆基的本事李亨这些年领教多次已经很清楚了,他比不上自己的父皇,可自己的父皇却被安禄山撵着跑,就凭他能够平定叛乱吗?

可同时李亨心

里也有一点隐蔽的期盼——他的父皇弃长安而逃,威望一夜之间全部倒塌,就像他的身边人说的一样,这是他趁机夺权的好时机。他在外登基称帝,生米煮成熟饭,难道他那个父皇还能放着安禄山不管跳出来指责他谋朝篡位吗?到时候他的父皇只能捏着鼻子承认新帝。

在这种隐秘的期盼和对战局的忧虑下,李亨经过了大半个月的赶路,终于抵达了灵武城。

而后李亨就知道他的担忧和期盼都多余了。

朔方节度使早就带着一干将领出兵前去平叛了,都已经攻入了范阳境内,灵武城内只剩下了一堆看家的老弱病残。

也用不着他纠结能不能打赢仗和该不该趁机夺权登基了。

两个选择都轮不着他干。

李亨心里又给他爹记了一笔。你要是早下旨派朔方军去攻打范阳了,那你提前给我说一声啊,省得我眼巴巴往灵武城来了,结果人家早就大军开拔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