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7 章(1 / 2)

母猪接生的最后一天,还剩下十四头母猪未分娩,虽然前面几天叶青掌控全局,领着手底下的四个徒弟将接生工作进行得特别顺利,从未出过差错,但最后这天,因为电视台架设了摄像机,要将叶青接生的情况拍摄下来,作为接下来电视台新闻播报时的重要素材,所以不管是部队农场还是这次下来的这些记者们,都一个个精神紧绷着,就怕在拍摄过程中叶青这边会掉链子。

几个徒弟们也没见过这样的阵仗,看到几台摄影机摆在猪圈角落里正对着接生的产房,弄得她们都有些不知道手脚该怎么摆了,哪儿还有前几天的镇定和利索?

叶青没办法,只能亲自下场,领着几个没出息的徒弟一步步操作,许是叶青的沉着冷静带动了几个姑娘的情绪,慢慢地她们又找回了之前的感觉,开始沉浸到了接生工作之中,忘记了周围拍摄的人群,只一门心思将注意力落在了这些待分娩的母猪身上。

整个拍摄过程十分顺利,电视台也没有全程跟拍,花了一两个小时,确认需要的素材都已经拍摄到位了之后就将机器撤走了。

最后一天结束得比前面几天更早,到中午一点左右就全部忙完了。

经过统计,农场的母猪,除去后面补种的那两只,剩下的全部安全分娩,最终接生下来1604头生猪,这个数目简直让人疯狂,不只是农场的人激动,就是这些下来采访的人员,也都个个陷入疯狂且难以置信的状态。

要不是亲眼看到了叶青从母猪体内把那些小猪仔一只只接生出来的,只怕他们都要以为青山农场也跟其他地方一样搞弄虚作假□□那一套了,实在是这个数据太不真实了,就算传到国外去,估计连对岸看了都会嗤之以鼻的程度。

后面电视台还对叶青进行了一小段谈话录制,赵玉良也跟着接受了采访,并不算太长,就连问题和标准答案都是电视台提前给写好了的,叶青只需要适当删减,用自己的语言组织出来就行,要上电视新闻播报,就得按照电视台的基调来,这也是官方的采访流程,叶青也不觉得奇怪,反正这些媒体记者让她怎么做,她就怎么配合。

采访完毕,整个记者团也没在农场逗留,昨天到今天,他们已经拍到了足够多的素材,够他们接下来撰稿和做新闻了,于是整个团队立马就启程,以最快的速度赶回蓟城去。

把这些人送走了,赵玉良才算是松了一口气。

为了庆祝母猪顺利分娩,赵玉良大手一挥,安排了一个班的战士进山去打猎,当天晚上就给部队的几万人加菜,除此之外还专门让食堂师傅开小灶,又弄了一大桌好菜对叶青几个进行犒赏,还额外塞了一信封的票券补贴给叶青,让她拿回去之后自己看着分配。

叶青对自己人向来大方,拿到部队农场这边的东西之后从来不藏私,而且每次都是在回去的路上就大大方方地展示给几个姑娘们看,先让她们自己从里面挑自己想要的票,然后剩下的再来平均分。

这次的补贴不光有钱跟票,还有友谊商店

的兑换券,兑换券能直接去兑换东西,但蛟谭县肯定是没有友谊商店的,要兑换东西只能去省城,叶青别的不感兴趣,但里面有个霓虹国的相机兑换券她看着好像不错,所以这个她当场就抽走了,表示她只要这个东西,剩下的让几个姑娘自己分。

几个姑娘也不是贪婪的,从中各自抽了一两张自己想要的,剩下的又都给推了回来,叶青索性就将剩下的那些平均分成了五份,每个人怀里塞了一摞。

“这次大家都辛苦了,几天下来收货的心得也不少,回去后各自揣摩,把领悟到的经验都记录下来,另外,我之前提到的那个母猪产后护理的课题,可以提上日程了,部队农场的这一千多头幼崽,还有刚刚分娩的这批母猪,就是你们的观察实验对象,接下来一个月,是这个课题的最佳研究时机。”

叶青直接当甩手掌柜,把课题交给几个姑娘自己来做,她只负责在其中把关掌控大方向,剩下的事儿就不插手了。

从农场忙活完母猪分娩的事儿,隔了不到两天,叶青就接到了好几个电话,来自杨老、顾卫东还有申城陈友德老爷子的电话陆陆续续都打了进来,都是给她道喜的。

靠山屯这边地处偏远信息相对滞后,但位于蓟城和申城的那几个人,已经在一大早就看到了几大报社刊载的关于青山农场科学养殖的头版头条新闻,并且杨老还得到了消息,关于叶青搞的这个科学养殖的最新进展情况,将会在晚上蓟城电视台的新闻播报时间正式播出,所以老爷子打这个电话来,也是为了提醒叶青及时打开电视收看。

电话中,杨老爷子对叶青各种花式表扬,显然对叶青下乡后的表现是极其满意的,也对自己当初力排众议来为叶青担保的事儿感到无比骄傲自豪,毕竟当初这个小丫头,可是他亲手挖掘并一力举荐到大领导跟前的,现在这个丫头这么争气,他这个伯乐自然会觉得脸上无比光荣。

对于即将上电视这点,叶青的反应当然是高兴的,但要说多激动和紧张,那倒也不至于。

主要是后世自媒体盛行,什么场面她都见过,上个电视对她来说只能算是锦上添花,并不会对她当下的人生造成多大的巨变,所以她乐一乐也就将这事儿撂开到一边不管了,只专心忙活她的事儿去了。

实在是这五天在部队农场耽搁了太长时间,导致卫生站这边堆积了二四百号病人看诊,她要不加班加点的忙活的话,后头等着的病人估计都要怨声载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