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9 章(2 / 2)

顾卫西都快要被这个智障老公给气死了,立马就瞪向杨大志:“你就不能想点好的?这才生出来呢,你就盼着你姑娘上学当学渣不学好了?就不兴你闺女聪明伶俐,从小就是个神童啊?”

顾卫南也很认同自家大姐的看法,立马就跟着帮腔:

“就叫这个,不用改了,杨采薇多好啊,可比咱们四个兄弟姐妹叫东西南北的强多了!”

就这样,顾家小姑娘的名字正式确定下来了,没过多久,得到消息的顾卫东,找人给打了一对银镯子寄了回来,镯子上不光刻了杨采薇三个字,还专门雕了一串柳芽儿样式,戴在小丫头胖乎乎的小脚上可爱极了。

顾家刚给小柳芽儿办完三朝宴,叶青这边就陆陆续续接诊到了几位受青光眼白内障困扰的老人,都是听说了邹阿婆这边复明情况后,专程从其他乡镇赶来求医的。

这种情况就不太好办了,邹阿婆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治好这个病,是因为她跟叶青朝夕相处,可以每天晚上不间断地做针灸,长年累月的治疗下来,才能收获到这样显著的成效。

但外地的病人就不行了,毕竟卫生站这边没有收留病人的条件,这些老人不可能一年半载地住在靠山屯,如果只是每隔几天来一趟,这种治疗办法收效甚微,最多只能让病人的病情不恶化,要完全恢复视力却是很难。

这些老人都是家里人陪同来就诊的,听到叶青给的答案后,都不是很满意。

但叶青也没有更好的办法,靠山屯的当前现状摆在这儿,如果这些病人真的打定主意要找她治病,唯一的办法就是去找伍永兵协商,看看能不能租赁屯子里谁家的房子住下,这样才能方便叶青就近治疗,不然难道这些人还指望叶青每天去这些人所在的乡镇出诊吗?用脚指头想想也知道这事儿不现实。

结果就是,这些老人行动不便,就算靠山屯这边能租赁到房子住,也还得专门安排一个成年人陪同照料,但马上就开春了,进入春耕农忙阶段,谁家也不可能专门浪费一个劳动力跑到靠山屯来给老人当陪护,所以最终这些来治病的老人基本上来一两次就都没了后续。

叶青

却觉得这事儿不能就这样不了了之,既然她的目的是发展农村基础医疗,这批老人遇到的困难她就不能视而不见。

这件事也让她意识到,靠山屯卫生站在基础设施配备上是存在欠缺的,没有可以提供病人留观疗养的病房,像这些青光眼白内障病患要长期治疗的都只能选择放弃,万一要是再遇到有突发急症需要紧急住院的病患,怎么安置都是个大问题。

原先叶青想着一个生产队卫生站点完全可以慢慢发展,所以扩建这事儿她根本没着急。

可哪里晓得一个年过下来,靠山屯卫生站稀里糊涂地就成了方圆几十里的香饽饽,来看病的人络绎不绝,各种疑难杂症也接踵而至,导致靠山屯卫生站这个简陋规模,已经明显不太够用了。

但该怎么解决,叶青自己说了不算,得让伍永兵汇报给公社,公社再汇报给县里,由县里开会商议之后才能做出决断。

叶青只能把最近这批失明老人的情况告知给伍永兵,剩下的她就不管了。

老太太的眼睛好了,每天就抱着邹昀去隔壁,跟顾家婶子一块儿带孩子。

邹昀比小柳芽儿大了几个月,如今已经会翻身了。

王春花年前曾经回臭松沟刘家去看望过自己儿子,可刘家连门都不让她进,刘家老婆子不但追着她骂,甚至还要动手打她,要不是王春花手里的劁刀如今耍得飞溜,只怕又要吃闷亏了。

没能见到自己的儿子,刘家的态度又如此恶劣,王春花彻底死了心,心一横干脆再也不去念想了,回来就一心一意地养着邹昀。

家里的伙食好,王春花的身体养得自然好,母乳也多,邹昀的营养跟得上,小家伙每天都吃得饱饱的,被喂养得特别壮实,五个月不到,就开始试图翻身,并且很快就掌握了这项技能,翻身能翻得飞溜了。

观察了一段时间,见小丫头的身体状况良好,叶青就开始考虑着手小姑娘的唇腭裂手术了。

裂唇修复手术,最佳时间是孩子三到六个月的时候,这个时期孩子的新陈代谢最快,恢复能力也最强,早做手术可以让唇部的外形和功能恢复得最为自然,瘢痕淡化,且还会对前颌部有压迫作用,使得牙槽突靠拢,对三到六岁时修复腭裂起到相对积极的作用。

叶青打算借县医院的手术室,抽个合适的时间给小丫头把这个修复手术给做了,然而这天她刚准备去公社给古院长打电话呢,小朱战士就心急火燎地开着军卡冲进了屯子里,一跳下车看到院门口的叶青,连满脑门的汗都顾不上擦了,立马焦急地冲着叶青喊:

“叶大夫,养猪场出事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