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5 章(1 / 2)

叶青说向上面申请可不是开玩笑的。

这段时间卫生站的中药材已经出现了大量缺口,所以非必要,她这边都是只给病人开方子,不让在靠山屯这边抓药了,都是让大家拿着药方去自己所在的公社或者镇上卫生站点抓药。

实在是病人太多了,而靠山屯卫生站这边又是去年底才刚建成的,在药物尤其是中药材储备方面严重不足,现在药房里已经存储的那些,大部分还是叶青自己进长白山采挖炮制的。

原先她想着一个靠山屯,就算是整个红旗公社,每天来看病的人能有多少?平均下来,她这个卫生站能接诊十几二十个就顶天了。

所以在申请建这个卫生站之前,叶青觉得她的准备工作做得已经很充分了,压根没想过,她会为病人太多而卫生站缺药材发愁。

但愁药材也没用,如今县卫生局看在她这么受上头重视的情况下,已经把资源朝着靠山屯倾斜了很大一部分了,她这种时候如果再去县里面试压说药不够用,不说县里面能不能同意给她划拨药品药材,就是底下其他乡镇和公社的卫生站都会抗议不满。

毕竟整个县卫生局的资源是固定的,往靠山屯这边划拨得多了,其他卫生站就会分得少,其他卫生站怎么可能坐得住?

所以叶青只能自己解决这个药材缺口问题。

只是如果单靠她个人进山采药,这个效率是很低的,放在如今靠山屯这么大的药材需求面前,她一个人的力量不过杯水车薪。

而且一旦她带着徒弟进山去采药,卫生站这边就只能关门歇业,那肯定就会耽误一批上门来看诊的病人,这个做法显然也不是太合理。

叶青为此也十分头疼,甚至还曾动过一个馊主意,把靠山屯的所有孩子召集起来的,每天给他们上培训课,教孩子们辨识药材,争取把屯子里的孩子们人人都培养成植物小百科。

然后等开了春天气暖和起来,山里面万物复苏,各种植物都快速生长起来了的时候,把这些孩子们撒出去,让他们结伴进山帮卫生站采药去。

可这个办法不说好不好使,能不能让孩子们快速出师先不说,只说一大帮孩子进山,其实就相当冒险,万一在山里遇到野兽偷袭之类的,算谁的责任?

可除了这个,叶青也想不出其他更好的办法,毕竟只要等一开春,整个屯子就进入忙碌的农耕时段了,各家各户有劳动力能挣工分的,都会下地去干活,到时候除了孩子,谁家还有人得闲可以时不时进山去瞎晃悠?

叶青也没想到,她这正纠结这个事儿呢,瞌睡就有人送来了枕头,李勇带来的这一箱药材,还有他转达的管长征的那番话,让她瞬间灵机一动,意识到药材供应这个事儿,她的选择对象,不必拘泥在这个小小的靠山屯里头,完全有另外的解决途径!

林场那边的人天天跟山里的树以及灌木草本打交道,就算不认识药材,不知道某株植物的药性是什么,但只要她这边画出图片,药材的明显辨别特征都仔细

标注好,照着图片来,林场里的人肯定都能快速将画上的图片跟现实中的植物对号入座。

就算偶尔出现一些辨别失误的情况也不要紧,还有叶青这个“质检员”最后进行筛查把关呢,省去了最繁重麻烦的采药环节,最后叶青负责的部分就只剩下药材的晾晒炮制,对她来说工作量已经减少了六七成。

因此叶青在李勇拎着那两袋细粮离开的当天晚上,就迫不及待地给上头写了一张申请,说明了靠山屯如今的药材缺口麻烦,以及林场那边缺精粮细粮的困境,然后详细写下了她对于让林场给卫生站药材专供这个合作的具体意向和细节,希望县卫生局能尽快给出一个准确答复。

隔天叶青就拜托伍永兵帮忙将申请单送去了公社,赖国昌在看过申请内容后,也立马意识到靠山屯卫生站的这个药材缺口问题刻不容缓,必须得尽快跟上头商议解决策略,于是当天就马不停蹄地去了县里。

叶青这边的等待时间并没有太久,也就三五天的功夫,赖国昌就领着县卫生局的俩办事员还有林场的负责人来了卫生站,当场就谈起了关于跟林场合作采购药材的事儿。

知道这个合作意向是叶青主动提出来的,而且一旦谈妥,以后卫生局那边会给林场额外发放一批粮食福利后,林场的负责人非常激动,当场表示愿意合作,并且郑重地表示,一定会让底下的工人以及家属在工作任务完成之余,尽全力配合叶青这边的药材采挖要求。

叶青也顺势把管长征给拉出来在这个负责人面前提了一嘴,虽然没有明确说要让管长征来负责这个药材采购的事儿,但林场的负责人也不是傻子,能不明白叶青这时候提一个林场的伐木工人是什么意思?

谈好了具体的合作意向,剩下的事儿叶青就不管了,都交给林场和卫生局那边去掰扯,反正没两天,李勇就领着管长征喜滋滋地上家里来了。

叶青这是第一次见到宋红英的丈夫。

身高得有一米八/九,长得五大三粗极为壮硕,偏那张脸长得很是忠诚纯善,看人的时候不自觉地带着笑,越发显得憨厚笨拙,一看就是个没啥心眼子的老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