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5 章(1 / 2)

柳晨晨穿上雨衣重新回到十五楼,再次将门开出一条缝隙,这次没有巨浪涌来,只见电闪雷鸣中,旅馆门外的海平面和二号大门的门槛仅有两米的高度差,只要海面上的风浪大一点,就能让荡起的浪花直接拍打到门内。

“这样天气能到旅馆的客人是海底来客,还是...”柳晨晨心中的疑问还未说出口,就见到不远处一艘破烂的渔船正乘风破浪地朝着旅馆方向而来。

柳晨晨深呼一口气,大声通知道:“小虎、小燕、小丽,客人要来了,大家做好准备。”

小虎凑过来,小声道:“老板,我们要如何准备?”

柳晨晨眯着眼看着越来越近的船,又看着身后空无一物的十五楼,只能平静地说道:“心理做好准备。”

小虎和小燕表示:他们的心理早就准备好了,就等着热情招呼客人入住旅馆。

担心这艘船停不下来,造成交通事故或房屋损坏,柳晨晨再一次关上门,通过被海水淹没小半的窗户,观察着旅馆外的情况。

张静是一位艺术培训学校的老师,她所在的暑假培训学校在沿海的一座小城市中。

一个月前,城市天降大雨。

见雨越下越大,学校校长便通知停课,而学生和在校的家长也陆续离开学校。

只是大雨很快变成暴雨,就算三层楼高的学校处在城市地势较高的地区,地面积水也达到一尺高了。

于是,少量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再加上大部分老师,因未能及时离开学校,就直接被困在学校里了。

那时,被困在学校的众人还在庆幸没有第一时间离开学校,从而避免回家途中的水患危险,却不想雨越来越大,水面越来越高,很快将一楼淹没,而被困的众人才意识到情况有些不太对劲了。

这时,学校已断水断电,但好在还能通过手机联系到外界,从而了解到这场水灾波及的面积相当广。

之后陆续有部分家庭划着小船来营救被困在学校内的家人,也有被困人员借机坐上小船离开学校。当然还有部分家长是划着小船来和家人团聚,顺便来学校避难,原因很简单,他们的家是在城市地势较低的地方,已被海水淹没了。

学校被困人员就这样来来去去,最终16人留在学校,好在学校附近有一座小超市,勉强能提供水和食物,直到一周后,洪水还未退去,从海洋吹来的龙卷风掀起惊涛骇浪,彻底将这座沿海城市全部淹没,其中也包括这间暑假培训学校。

而这时学校不仅仅是水电中断,就连和外界交流的通讯也中断了,再加上超市已无法提供更多的饮用水和食物,大家决定必须离开这座学校了。

其实在政府发现水灾情况严重时,就第一时间派出救援队伍,但因这次水灾涉及地域太广,再加上狂风导致部分地区的救援队伍受阻,只能让被困的受灾民众实施自救,其中就包括学校及附近的居民。

学校仅有的一条由家长带来的小船是不能承担大家离开

学校寻找安全之地的交通工具,好在有民间救援的渔船经过学校,让大家能够顺利地离开这所学校了。

原本,救援队的船长计划是:

首先,补充一些食物和淡水,因为是紧急情况临时使用这艘渔船,导致这艘船的淡水储备不足,只能靠船上的造水机将海水处理成淡水,而这种处理后的淡水其实并不太合适作为饮用水,只是用作洗漱用水。

然后,大家坐着渔船去寻找政府救援队,以获得官方的帮助。

只是计划比不上变化,食物和饮用水还未找到,这座城市突然遭遇狂风巨浪,而渔船上的船长和船员虽配合默契,却未能找到避风港,只能尽量让渔船在巨浪中求生,最终无奈地被巨浪裹挟着冲入海洋随波逐流了。

那一刻,船上众人只能期待这艘船足够结实,能够不翻船不散架地顺利渡过这次风暴。

从一上船就穿上橙色救生衣的张静是很幸运地第一时间躲进了船舱中,只是她感觉自己就像一件在滚筒洗衣机里被洗涤的衣服,不受控制地在船舱内翻滚,昏迷前她心里模糊地闪过一个念头:不会游泳的我今天可能会死在这里了。

几个小时后昏迷的她醒过来,发现全身青肿酸痛,而渔船正飘荡在茫茫的海洋中。

原本船上的二十一人,现在能找到的也就只剩下十三人,其中活人十二位,尸体一具,活下来的除开船长和两位船员之外,也就是两位学校附近的居民,三位老师、两位家长和两位学生。

有家长失去了孩子,也有孩子失去了家长,一时间幸存之人望着浩瀚无边的大海失声痛哭。

张静没哭,她只能默默地抱住自己的肩膀,被海水浸湿的身体除感受到伤口的痛楚外就是刺骨的湿冷。

船上可以住人的只有两个地方,一个是船长室,还有一个员工休息室。

船长室除开一间可供两人休息的小卧室外,就是驾驶室了。而员工休息室,面积不过十平方米,所有床位都是两层,最多可睡下18人。

现在,人少了,员工休息室也不那么拥挤了,但大家看着空下来的床位,心中不免悲伤和害怕。

船长和船员在检查渔船后发现船上部分设备在这场风浪中受到损坏出现故障,但好在通讯和雷达设备良好,只是现在船只远离城市飘荡在海洋中,周围未见任何船只,也暂时无法联系到政府救援队或是民间救援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