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2 章 僖公元年(2 / 2)

【是的没错,季友执政以后第一次绽放光彩就是带兵去把莒国打败了,还抓了莒国国君的弟弟,大胜而归。鲁僖公因此封赏他汶阳之田与费邑。古地名里的阳和阴绝大多数都和地理位置有关,所以汶阳是汶水之北。】

【僖公元年的最后要提到的事哀姜,前面说到,因为齐桓公觉得哀姜很丢人是齐国的污点,所以就把哀姜杀掉了。她毕竟是鲁庄公明媒正娶的夫人,所以人死以后鲁国还是向齐国要求接回她的尸体。】

【《左传》中经常会有“君子”对某某史事的评价,这种评价通常都非常符合当时的道德标准。至于这个“君子”是谁,或许是孔子,或许是《左传》的作者,完全不知道呢。嗯,但其实《左传》的作者也不是那么确定,姑且当做是左丘明好了。】

【关于哀姜被齐桓公杀掉这件事,君子是颇有微词的,也就意味着按照当时的道德而言这不太合适。这里提出的意见是,齐国杀哀姜这件事过分了。这句话并不是说哀姜不该付出代价,关键在于女子“从人”。】

【何为“从人”?我们前面提到先秦时期这些贵族女性大多比较自由,不论是婚恋还是政治地位看起来都比后世要好得多。但是从例如息夫人身上,也已经可以发现在当时的标准道德中,其实已经存在一些比较迂腐的东西了。】

【而“从人”其实基本已经与我们今天提到的“二从”意味相通了。正是因为哀姜已经嫁入鲁国,是鲁国的人了,她的罪过也是在鲁国犯下的,所以没有由齐国代为征讨的道理。】

“可惜,可惜,阿姐未能听到此言。”小白拊掌笑道。

作为杀死哀姜的当事人,他倒是反而对这一指控感到兴味盎然,尽管那并不体现在哀姜身上——诸儿作为哀姜的亲爹都视她为无关紧要,更何况是他?

他只是觉得,嫁到鲁国的齐女有错便应有鲁国自行处置,而齐国不应干涉这件事,非常有趣。

可惜鲁桓夫人,他的好姐姐已经与他的兄长、她唯一的真心所爱双宿双栖去了,听不到这有趣的想法。

毕竟昔年,诸儿出手置鲁侯允于死地,其中文姜的原因多少占了大半。齐鲁两国皆知其中真相,最终也不过是诸儿交出直接动手的彭生,此事便告作罢。那时的鲁人,怎么不向文姜问罪呢?

难道是不敢吗?

不过是一逞口舌之快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