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3章 卖儿鬻女,这是长安?(2 / 2)

至圣先师 泡泡泡 4677 字 1个月前

甚至在长安码头,就有几百个走投无路的家庭,哭声震天,正在卖儿鬻女。

几个人贩子,热情围拢上来。

“大人,大人们要女孩子吗?豆蔻少女,保证完璧之身。调教成瘦马或者家妓、艺伎很合适的。”

“价格很便宜,包嫩包处包良家包便宜。”

“十两银子,就一个女孩子。”

“五两也行。”

千牛卫们也面色尴尬,推开上来介绍生意人贩子。

“滚!”

“不长眼啊?打死你们!”

“再敢聒噪,大爷一刀剁了你。”

杜预看着争先恐后、退回去的人贩子,再看看远处哭声震天的长安灾民、难民,心中一阵难过。

这就是长安?自己千辛万苦、收复的长安?

伟大的大唐,辉煌的帝国,骄傲的臣民,如今沦落成卖儿鬻女这般凄惨的模样?

杜预面色一沉,走下船时,却拿出随身携带的银两,约莫千两,交给李元芳:“李大人,请散发给这些卖儿女的百姓。人心都是肉长的,这些百姓不到穷途末路,绝不肯卖掉自己儿女。”

李元芳接过杜预递来的银子,身躯一颤,难以置信看向杜预:“杜解元,这?”

杜预明明惹上麻烦,身陷囹圄,即将陷入诏狱,正是落难用钱之时,自顾尚且不暇,却拿出身上所有银子去帮助落难百姓?

此举,何等感人?

抓捕这样的仁人志士,李元芳和千牛卫都发自内心,感到羞愧。

李元芳默默接过银子,走到难民中喝道:“听着!每人一两银子,不许再卖儿卖女,也不许多领。这是名满天下的杜预杜案首,不忍看你们骨肉分离,赏你们的。”

李元芳如此一说,场面一度安静。

难民们沸腾起来,难以置信,看向杜预。

“感谢青天大老爷!”

“什么青天?这是杜解元。来进京赶考的。”

“孩子,快磕头。多谢杜解元解救之恩。”

“杜解元一定马到成功,平步青云,千秋万代。”

“我要给杜解元立长生牌位。”

杜预文宫中,文名暴涨,但他志不在此。

他目光平静中蕴含/着无尽的悲悯,凝视着泥浆中,因得到赏银,无需卖儿鬻女骨肉分离,而一个劲给自己磕头的大唐百姓。

我的眼中,为何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杜预穿越时,抱着旁观者的心态,冷眼旁观这世界,自然不会对大唐和大唐土地上的百姓,有多少感情。

但他受田洪凤的影响,一步步走上了拯救大唐的至圣先师之路,安史之乱,驰援潼关,光复长安,收复洛阳,平定河北,一路走来,已然投入太多感情和精力,自然产生认同感、归属感。

特别看到自己打回来的长安,长安百姓却衣食无着,沦落至此,杜预岂能不发自内心、感到悲凉?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要知道,这里是长安,天子脚下,唐朝皇帝就在皇宫之中,站在高楼上都能俯瞰到这朝天门码头啊。

连长安百姓都如此凄惨,杜预不敢想象天下其他各州各地,百姓会过的如何惨烈?

杜预眼眶湿润。

他的钱终究有限,哪怕让身后财神爷宋佳霖出钱,也只能解救千名可怜的孩子,不至于被人贩子和士族贵族买去,充当艺伎、歌姬和玩物。

其他人呢?其他人家的孩子呢?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难民们热泪盈眶,带着孩子,感激地凝望着杜预。

“杜案首,万家生佛啊。”

“今天后,我给您立长生牌位。”

“杜解元此次恩科,必高中为状元。”

“连护卫都是千牛卫,可见杜解元被朝廷何等器重?”

弄玉难过地鼻子一酸。

难民们无人知道,等待杜预的,不是什么花团锦簇、皇恩浩荡,而是冷酷的诏狱。

杜预走在难民中间,实在难以抑制心中的悲凉与愤懑,一指前面的村落,询问道:“前面是何村?为何这么多卖儿女的难民?”

李元芳低声道:“前面,名石壕村。最近朝廷搬回长安,但宫殿已然被叛军烧成平地,皇帝为重修宫殿,正在大规模征发壮丁、劳力,官吏在到处抓人。”

杜预眺望而去,只见一队如狼似虎的官吏冲入石壕村中,顿时鸡飞狗跳,哭声震天。此时,已日暮时分,在外逃难躲避的百姓,本以为今日不会抓人,才逃回家中生火做饭,没想到差役早已埋伏妥当,突然袭击,到村子乱抓人、拉壮丁,征发劳役。

“快,每家每户,必须出一个男人!去修皇宫!”

“谁敢隐匿逃亡,劳役翻倍,更要十两罚金。”

“没男人?女人也行!女人也要去服劳役!”

“马德,什么过不下去?老子不管,都是刁民!给我抽鞭子!”

看着一片凄惨景象,杜预摇摇头:“安史之乱,不是都平定了吗?为何官吏还要抓人?”

只听得一声巨响。

一帮穷凶极恶的官吏,以猛虎攫人之势,踹开一户人家的大门,便扑了进去,贼眼四处搜索,却找不到一个男人,扑了个空。一个老头翻墙仓皇逃走,老妪被迫出来周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