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6 章 地理历史、农业14(1 / 2)

【我们并非禁止亲本种子,或是植物株苗出国,而是禁止没有报备的行为。

亲本是什么?

亲本是杂交水稻的核心!】

天幕似在载泄心中怒火,噼里啪啦一阵电认雷鸣,吓得历代人脸色发白,下意识地尖叫出声。

幸好空中异象仅存数秒又回复了正常:

【在水稻杂交体系确认前,各国育种界专家对水稻判了死刑:水稻等自花授粉是没有杂交优势。

也就是说水稻是雌雄同株,不需要授粉便可结果,所以无法利用杂交优势提高水稻产量。

这是在告诉世界各国:别研究,没结果!】

刘邦伸出脚冷笑:国外蛮子说死刑就死刑?

后人别信,他们肯定不安好心,咱干他鸭的!

【但粮食是国家生存关键,水稻即使被判了死刑,国外育种学者也不断进行水稻实践,结果发现水稻可以杂交育种,但是无法制出大面积推广的稻种】

贾思勰反复地念着杂交二字:“如马和驴那样?()”

骡子是马和驴杂交生出的畜力,既耐粗饲料又耐劳力,而且价格比马和驴便宜,农人更喜骡子。

但粮食要怎么杂交?

把抗旱稻种跟粒大稻种混在一起种?

他抬起头,期望神迹能指点一二,天下粮食能增产一成,便能活人无数。

贾思勰的期盼得到实现,天幕开始讲杂交原理:

【想要杂交粮种,就必须让水稻与良性基因结合,才能得到更好的种子。

但水稻雌雄同花,一朵稻花自个就能进行受精繁殖,想要杂交必须打断水稻自攻自受,也就是把水稻的雄蕊剪掉,然后再授于其它品种花粉,怎么剪?

人工剪!

但人工剪费时费力,而且水稻又有早晚稻,总不能让农人一年啥都不干,就蹲在田里减减减吧?

就算有人力剪雄蕊,那授粉呢?】

天幕贴出一段视频:一农夫蹲在田里嚎啕大哭,别人问他哭啥?

农夫抹着泪回答:“俺给水稻授粉,还没授完水稻就枯死了。?()?『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怎么就枯死了呢?

因为冬天到了啊!

秦始皇&刘彻&李世民&朱元璋等帝王脸色肃穆:农乃天下大政,后人竟然觉得农事好笑?这般行事未免太过轻佻了。

历代农人满脸疑惑:神迹是在取笑他们吗?

get不到后人笑点的古人,茫然的望着天空:

【到最后还是得挑选水稻中的异类,然后再进行杂交培育】

天幕顿了顿补充道:【所谓的异类指植物退化,或者进化的植株。

如上古西瓜是苦的,人们育种时只挑选甜的西瓜进行栽培,代代相传后西瓜结的果都是甜的。

这就是挑选进化种进行培育的方法。

而水稻杂交要的是退化种,即:

() 找到雄性、器官退化的水稻,利用雄性不育的机会,咱们就能用其它品种雄性花粉授粉杂交】

坐在田埂上的老农抄起水罐,咕噜咕噜地喝了半肚子,深深地吐了口气道:“神迹说得忒文雅,这杂交不就跟村头王驴子一样?”

王驴子活不行,大夫说他生不出娃来,就让媳妇出去借种生娃,将来给他摔盆送终。

他们种庄稼也育种选种,没想过粮食也能跟驴似的,不同的种子还能结个骡子出来。

【想要找到水稻中变异的株苗,只能在水稻扬花时一株一株的找。

找的时候要用镊子拨开花蕊,判断稻花雄性、器官是否退化,但稻花太小,稍不注意就会错过不育株植,想要看辨清只能拿着放大镜不断弯腰查看。

袁老一垄垄、一行行地检查了几十万株稻穗,前后检查了两年,才找到六株不育雄性水稻】

天幕上出现一耄耋老人,顶着三伏天在田里躬身一株株地看,看得天下人倒吸口冷气:一亩田那么多株苗,要看到什么时候?

望着天幕上躬身在稻田里的老人,赵恒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腰,为推占城稻,他在宫中开设农田‘观稼’,虽不用全程亲种,但总会亲躬农事。

下田后才发现苦啊,农耕是真的苦!

赵恒还记得稻叶割在手臂时的辣疼,热浪冲击眼球的不适,瞬间对老人生出无限敬意,稻禾不高,想要看清稻花必须不断弯腰才行,一日下来腰疼难忍,乃农耕中最苦的事。

而这位老者为大义躬耕田野,怎不让人尊敬?

【杂交水稻技术成功了吗?

成功了也没成功。

成功是证明水稻可以杂交化,不成功的原因很无奈。

找到的雄性不育株是驯化后的良种,不能百分百切合杂交需求,无法制种也无法大面积种植,怎么办?

只能把希望的目光放在野生水稻上】

又是野生株苗!

李世民听得很是认真,手中笔不断沾墨记载,他记得先前讲大豆时,美国也是利用华夏豆苗才治好豆病,甚至反手控制华夏。

他沉眸几许后,抬头对大司农道:“朕专拨一顷农田给你司,专用来育种。”

大唐野生株苗比后世多,既然后人利用野生稻育种,那他大唐也能试着育新种。

李世民搁下毛笔,起身踱步,后人说大唐恰逢暖季气温,粮食增长国力增强,但气候并非一成不变,他可没忘记唐后期气候转冷,与吐蕃前后灭国的惨剧。

他无法干预唐后其政事,但他能给大唐留下新的稻种,延续李氏皇室的希望!

【经过天南地北近四年的辛苦寻找,袁老团队终于在海南找到合适的野生稻穗。

有对的雄性不育野生株,三系杂交水稻思路才得以确定,可以放手脚大干一场!】

李斯&卫青&苏轼等人:什么叫听天书,他们就在听天书!

三系杂交水稻?根本听不懂!

【三系法杂交育种理论是袁老提出的科学构思,即一颗稻种有三因素:

1.雄性不育系母本:成为稻种结果的原始容器;

2.常规恢复系爹地:让水稻回复自交结果实的能力;

3.常规保持系父本:保证稻种具有雄性不育特征;

相当于母本没有生娃能力,就让爹地恢复生育能力,同时父本又把自己不育的特征遗传给娃,三系相交得出的原始稻种,就叫亲本稻种】

等等,刘启听头脑袋发晕,低头跟太子捋顺其中关系:“不是野生稻种跟良稻混在一起种?”

小刘彻鼓起脸:“不是啦,后人说三系就代表有三种因素叠加而成,母本是野生稻种,常规爹地良种,而常规父本则是另一良种,三人加在一起才成为杂交稻种。”

是这样吗?刘启思虑半响勉强懂了大概,但听懂不代表大汉能行动,仅从天幕寥寥数语中他就知道,里面涉及的学问不是此时的大汉能攻克。

但是...刘启握拳,天幕讲的人工剪倒合适汉家育种,毕竟大汉最不缺的就是奴婢!

至于结果如何?刘家本能:试过再说!

【亲本种子也叫原始种子,今年间谍盗走的5种亲本稻种,就代表了5类农业学家几十年的研究成果泄出。

对方拿到亲本种子,不是想研究如何种植,而是想制出克制水稻病毒,来破坏我们的粮食安全】

天幕沉默几息才道:【比如:22年长沙海关拦截到一封跨境邮件,里面有2株灰梨孢菌,这个病毒菌有什么用?

专门引发稻瘟,而且整个水稻生育期都能引发稻瘟】

望着天幕打出的‘水稻瘟神’,天下哗然,他们不知道灰梨孢菌是什么样,但他们知道‘瘟’代表什么?

代表人得了人会死、粮得了田绝收!

一时间天下人纷纷破口大骂,耋耄老者驻着拐棍吐口水:“老子诅咒下那个毒人不得好死。”

粮食就是他们的命,谁坏粮食他们就跟谁拼命!

听着后人暗含怒火的语气,刘彻突然明白西方为何要搜刮他们植物、农作物。

真是好歹毒的心思!

他垂眼看着案上英国带着茶树的记载:

一次带走两千株茶树,及一万七千颗幼苗。

另一次更是巨量,约有数万颗茶苗被带走。

原以为西方仅想自己栽种,没想到更隐藏了恶毒心思。

他拉过舆图一看,心中火气加大,北京不是明清老巢吗?

英国有部分茶树可是北京品种,偷树偷到脚下了,明清两朝皇帝还不知道?

朱元璋&朱棣&玄烨&胤禛等帝王:我们真不知道啊!

干!从现在起,对西方蛮子严加看管,干偷他们的东西,找死!

【这些年咱们没有发生武力战争,但暗地里的生物战如(灰梨孢菌)、粮食战(大豆控制权

)、文化战(毒教材)等等战争一直在进行。

别的不说,灯塔国主食不是米饭,但它的种植面积却达110万公顷,单产量比我们高,是全球第五大稻米出口国】

天幕留下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作为出口国,他们想不想占据全球最大的稻米消费国呢?】

不等历代人有所反应,天幕直接道:【可以说敌国亡我之心不死,各种方法齐上阵,比如攻击袁老、宣扬杂交水稻不好吃等等】

秦始皇神情肃杀,如此人物若在大秦,朝廷上下只会对他敬之爱之,根本不会有异心人攻击他的机会!

粮食啊!后世再生稻产量都是上田亩产,袁老制出的杂交水稻产量多少?

想到这秦始皇只想问天幕:“屠间谍三族了吗?把他腰斩了吗?”

秦以农立国,若有人胆敢放毒,朕必杀之!

一时间历代皇帝纷纷下令:向田里下毒者,诛九族!

粮食这条线,谁碰谁死!

【在舆论质疑声中,有人是对杂交技术真不了解,认为网友把荣誉放在一人身上是在造神,这对袁爷爷不是件好事。

但更多的是带路党,恨不得向世人宣告:他生活的国家哪哪都不好】

王安石脸色铁青:有心人想毁了袁老!

无法动武就利用流言杀人,亲历过的他太明白其中凶险,挟人言达到自己目的,手却不沾血,这种攻击最诛人心。

那些带路党该杀!

【袁老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1.袁老三系技术给水稻大面积杂交、大规模制种打下了基础,指明了研究方向。

在袁隆平之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水稻杂交技术一直没有成熟,系统技术也未能形成,所以国外下出定论:水稻等自花授粉没有杂种优势。

而打破这个定论的就是袁隆平袁爷爷】

天幕语气严肃;【咱们的杂交水稻技术能领先世界50年,就是因袁爷爷率先制出三系杂交理论,这套理论是大多数杂交技术基石,没有基石杂交水稻无从发展。

2.袁老把初代的野生稻捐献出来,让杂交水稻得到飞跃发展】

天幕顿了顿补充道:【若袁老把‘野败’(野生稻)及三系技术注为专利,那么袁老的身家可上上千亿。

所以袁老摸个豪车算什么?

他开辆豪车丢辆豪车都没问题!】

天幕继续讲述袁老功绩:

【3.明确超级稻的株型指标:叶下禾!

杂交水稻面世后,生产的粮食仍不够国家需求,所以在80年代杨守仁、陈温福等农学家开始育新型结构种:育出产量更高的超级稻!

袁老在周开达院士基础上,经过实践提出超级稻的育种标准,即:株高100cm,稻株呈V字型,穗弯垂...】

天幕贴出一株高长的水稻,稻叶长直窄厚,高出穗层一手掌位置,图像上还贴心地标注:一季亩产约800-900公斤,最

高可达1200公斤。

多少?多少?

朱元璋不可置信地瞪大了眼:1200公斤?

先前的再生稻产量已是惊人,而超级稻...他在心中换算了下,水稻种两季,算下来可收2400公斤,一年收4800斤粮食?

朱元璋眨眨眼表示不信,再看天幕一眼,数字没错,再看一眼,嗷!

真的是1200公斤,他要超级稻,要超级稻!

这那是什么超级稻?分明是神仙稻,只有神仙才能制出高产稻!

【袁爷爷有个‘禾下乘凉’梦,梦里水稻长得高粱那么高,子粒有花生米那么大,能够让劳作者坐在禾下乘凉。

如果袁爷爷的梦想真的实现,那这乘凉稻一定是超超超级稻种】

天幕语气低沉:【可惜‘禾下乘凉’的愿望还没实现,袁爷爷就在一个午后溘然长逝】

戴着勋章的老人渐渐变成黑白,上万人举花彻夜为他送行,无数人追逐他的灵棺,想要再送他最后一程。

低沉的乐声彻响天地间,天空中炸起水稻烟花向他致敬,田野里的稻穗目送他远去...

许行双手相叠,郑重作揖:“农家有先生,吾道不孤矣!”

李白举杯长吟:“喜得稻菽千重浪,先生无双,国士千古!”

苏轼朗声道:“一稻济世,万家足粮,国士无双,先生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