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23 章 聪明人(1 / 2)

十阿哥家和九阿哥家不一样,九阿哥家的孩子不论男女都养下了,而且个个活蹦乱跳,这在宗室里面算是独一份的。

十阿哥家的孩子夭折的只剩下两儿两女,但是世子弘暄和嫁出去的小女儿都病歪歪的,看着活得也不好。

所以家里人少,热闹不起来,仅有的几口人都在围观兄妹两个抱头痛哭。

十阿哥哭完了跟弘暄说:“给你们带东西了,去吧,拿进来看看是否喜欢。”

弘暄带着弟弟弘晙出去了,实际上在九阿哥和十阿哥刚进京城,他们的行李都送往各家去了。十阿哥带回来的东西哪怕是一根线头都被家里人收拾起来,弘暄兄弟刚才也都看过了,这会知道阿玛和姑姑说话,这哥俩出来避开。

舒宜尔哈当初因为钱粮斗法的时候有功劳得到过一个贝勒的爵位,舒宜尔哈自己的年纪大了,觉得自己三四十岁难以生育,所以就想把这个爵位送给弘晙。

她强调:“这直接给了弘晙就行,不必过继,这两个侄儿都好,将来我老了,他们两个不会不管我。”之所以这么说,是看着哥哥的孩子太少,要是把弘晙过继,万一弘暄没了怎么办?

十阿哥也有这个担忧,他心里打算就算是现在儿子过继不了,将要也要给妹妹过继一个孙子,过继的意义在他看来是将来有香火供奉。

他叹口气说:“你嫂子那人你是知道的,那人不是个心坏的人,嘴上也笨,说不出好听话也说不出什么难听话,就是整日大大咧咧。你不如搬回来和我们一起住,你嫂子不会说什么。”

舒宜尔哈很心动,她一个人住在公主府虽然清静,但是如今年纪大了,似乎喜欢起小孩子来了,听了哥哥这话,觉得搬到哥哥的王府住着也行。

她还是要听听嫂子的意思,吃饭的时候就试探地问了几句,十福晋不是个有坏心眼的人,就说:“你都带个贝勒进门了我要是不欢迎岂不是个傻的,传出去让大伙笑话。放心,随便住,不收你钱,也不会赶你出去。你这小姑子有俸禄有奴才,吃不了你哥哥多少米,也用了你哥哥的奴才,我为什么不欢迎?”说完就让人给舒宜尔哈打扫院子。

舒宜尔哈就在十阿哥家里住下了。

此时雍正问海棠:“老九和老十是有功劳的,这该如何奖赏?”

海棠说:“恩出于上,您怎么想的?”

雍正说:“金银他们不缺,不如一家赏一个贝子吧。”

以前是有了爵位必然要有对应的旗丁人口,只不过是数量多寡而已,但是现在有了爵位就是有了个头衔,每年能从国库领几千两银子的俸禄,除此之外没什么特别的。

但是对奉行爵位不能轻易赐予的雍正来说,这真是很大方了!之所以这么大方,也是因为这哥俩把准噶尔部的权贵带回来的功劳。

雍正嘴里这么问,还觉得有些高,就说:“贝子有些高了,你觉得奉恩镇国公怎么样?”

海棠对老哥哥的做法无语,还是弘晖说了一句:

“贝子就行,这些俘虏怎么也值两个贝子。”

雍正却说:“要是放在康熙朝的时候肯定值两个贝子,甚至能值两个贝勒,运作得好了,你玛法高兴,给两个郡王都行。可是如今哪里还有准噶尔部?这早就不是咱们的心腹大患,所以……”

弘晖说:“九叔和十叔不是外人,都是近宗。”您想给十三叔一个铁帽子王,如果九叔和十叔这里太抠门,回头说闲话的人多,何必让十三叔听那些酸话呢。

这些话弘晖没说,但是雍正听出来了,虽然雍正是个能斗天斗地的汉子,他不介意和这些说酸话的人斗一斗,但是牵扯到重病中的十三,就不得不投鼠忌器。

他想了一会说:“你说得对,这事儿交给你了,你看着办吧。”

弘晖把这差事接下了。

海棠就和雍正说起了今天去看的书院。

海棠说:“咱们都是学过所谓的西洋科学,都知道这里面的奥妙,但是外边的那群夫子们不知道。子曰诗云是不能造出火炮来的。想要提升国力,还是要靠物理和化学数学这些,外国人做生意比不过咱们,我担心的是有一天他们发现比不过咱们后想要恃强凌弱凭借着手中的坚船利炮过来抢。所以这些学生一部分培养为重工大匠,一部分培养为火器大家,要两条腿走路。”

总之海棠对这书院寄予了厚望。

既然海棠这样讲了,雍正自然支持。

他不是不知道火炮的好处,他就是太清楚了,所以一直以来看着海棠折腾没说过什么,默默地查漏补缺,为了避免下面的人擅自开火,他制定了一套环环相扣的制约条文。

说到火炮,各地的武官都想要火炮,而火器营又折腾出了一些新玩具,海棠就说起换岸防炮的事儿。

“以前的那些岸防炮,要么拖回去重铸,要么就移送给内陆。它们现在威力不够强大了,我心里有些不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