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94 章 做嫁衣(1 / 2)

成为雍正妹妹之后 则美 12723 字 1个月前

“这比几年前更拥挤了。”

在山东的最后一站,火车到站人群很快从火车里涌出去,为了迎接钦差,火车站里面已经戒严了,但是车里出来的百姓还是迅速铺满了整个车站,汹涌拥挤的人潮向外而去,被官差们驱赶着赶快离开车站。

这满坑满谷的人潮让海棠有种熟悉的感觉,从车窗里看出去,仿佛穿透了时光。

弘晖在车里没动,笑着和海棠说:“这里人口增长的太快了,泥沙俱下,听说这车站可是分了很多帮派,有长得好看的男人专门在这里盯着女人骗,还有小偷扒手。”

“必然还有拐子专门盯着孩子偷。”海棠叹口气,这真的是泥沙俱下啊!

越是繁荣背后的黑影也越是活跃。

弘晖说:“后面车厢里面当差的人都会在下车前反复提醒车上的百姓,只要能记住,九成九能避免。”

她说:“等会和这里的官员们强调一下,他们是否有作为要列入考核。”

她问弘晖:“你有没有想过该如何考核官员,不再是像以前那样,用一些无关紧要的政绩给这些官员们评出一个优良劣。”

“想过,只是很多地方不一样,一个标准不能用来考核所有官员,所以尚不完善。”

海棠点头。

外面的军地官员都来到了车厢前,水军统领和当地的长官上来迎接请安。

水军统领扬吉上来请安后说:“姐姐比原定计划晚来了两日。”

这位扬吉是豪格的后人,海棠的族弟。这三处水军都是宗室子弟做统领,从康熙年间到现在都是这样,两代皇帝的想法一样,军权是万不可交给外姓人的,哪怕是短暂地有人做统领,也都是过渡性质。

海棠说:“在河南府逗留了一阵子,黄河水清了,本王在那里看了几天。”

扬吉笑着说:“这真是千古未闻的事,这水都连续清了一个月了,奴才也特意去入海口看,这真是清水啊!”

旁边的山东地方官又是一番颂扬天子皇爷乃是千古未见之明君。大家都含笑听了,这时候没人会不识趣地出来解释是上游干旱造成的。

说了一阵子话后大家下车,文武分成两列来拜见,海棠带着弘晖和他们一一见面说几句话。

海棠从康熙那里学来的,对官员履历倒背如流,说出某人是某年进士的时候又有什么政绩问候对方父母的时候,对方感动极了,且惊且喜地感谢海棠还记得他父母如今年寿。

海棠以前纳闷,是什么样的王霸之气让人纳头便拜,时至今日终于明白,某些上位者却是有王霸之气,而“气”是养出来的。

《孟子》说“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

海棠以为王霸之气是居在高位才有的,直到现在她才知道,并不是这样。王霸之气是做过什么,做成了什么,人的名树的影,成了权威成了泰斗,仅仅是一个皱眉都有人心惊胆战,同样礼贤下士就有人感激莫名,自然会纳头便拜。

海棠意识到自己的这种权威后,不得不收敛自己的情绪,管理自己的表情,更是不会轻易把自己的意见随意泄露出来。

就好似这个时候,扬吉在宴席后送海棠回衙门里安置的时候说:“九姐姐,我们港口想建造更大的船,您看可行吗?”

海棠控制自己的表情不让自己皱眉,就说:“这事儿可不是上嘴皮碰下嘴皮能答应的,行不行要论证,要看库存金银,也要看船厂有没有这个能力,最后你们该告诉我你们想造大船做什么用?”

“是,明儿就让他们把条陈给您送来,至于船厂能不能修,自然是能修的,过几日您去船厂的时候随意问一个老师傅,他们都保证能修。我等也是问过他们才敢拿来给您看。”

海棠点头。

等到扬吉走了之后,弘晖问:“您是不想让他们造吗?”

海棠说:“现在铁甲舰暂时够用了,而且和经常有战事的福建港和广州港来比,这边的铁甲舰简直是玩具,就在海上转几圈装装样子罢了。”

所以海棠想让他们也出去动动,要不然就真的把这支水军养废了。

她在院子里目光向东看,觉得该催着他们动一动了!

海棠就说:“如果这是威力更大的舰船我很愿意去修建,毕竟没人觉得自己家的剑锋利一点是坏事,就好比没人嫌弃自家钱多一样。他们把图纸送来一定要仔细看看,看这些设计有什么可取之处吗?在此之前按照计划,明日咱们先去审进出口公司的库存金银。”

“是。”

这次审查库存金银是重中之重,每年年底进出口商行会把大部分金银送到京城,但是也会留一部分在港口,海棠对留在港口做他们流动资金的金银很上心,时时刻刻紧盯着,就怕有人挪用了。

回到房间后,根据今日看到的事情,海棠给雍正写了封信,详细了说了自己遇到的问题,这里面最大的问题就是吏治。在海棠看来,百姓们都是好百姓,大部分都是善良又蒙昧,但是他们自有他们自己判断善恶的方式。

比起单纯的百姓,官员们的心思可就多了。她再三强调了吏治的问题后,后半夜又写信,打算改变计划,和船队分开,以简亲王府管家“金爷”的身份往广州去一趟。

她认为有必要重新评估了一下潜在暗处的反清复明势力,这种人不可能斩草除根,只要他们默默地看着不捣乱就行。

他把两封信写好交给了侍卫,让侍卫回去送信,早上洗把脸,打了一套拳,射了四百支箭后出去吃饭。

尽管给商行在港口留下的金银属于少数,但是这个少数绝对比一些大钱庄的存银都多。

看到黄澄澄的黄金,海棠就说:“尽量多收集黄金回来。”黄金这种天然货币越多越好啊!

海棠的信用最快的速度送回京城,侍卫在圆明园门口稍微等了一下就被宣了进去。

两封信都有蜡封,拆了蜡封里面又是一层密封。雍正就知道这是绝密,赶紧检查封口,没有打开的痕迹,随后用手

摸了一下封口处,很平整,没有什么拆开又密封的痕迹。

他打开信后发现里面又是一层密封,又检查后才拆开,读了信之后他把关于吏治和出兵的信放在一边,他对出兵没什么看法,主要是看不出什么来,他的水平仅限于和群臣聊聊。打算等会儿请十三进来一起拿主意。

他就把这封信装好交给了英儿:“好孩子,你去收好。”

英儿接过信出去了,雍正跟苏培盛说:“雅尔江阿最近在干吗?叫他来见朕。”

雅尔江阿最近在吃瓜,吃的还是隆科多的瓜,应该说整个京城都对这件事儿关注,见面打招呼的方式就是“听说了吗?”随后大家压低声音嘀嘀咕咕几句,然后一起大笑,都露出一种了然的表情。

雅尔江阿这种有地位的乐子人自然有途径吃最新鲜的瓜,他跑出去和一群吃瓜乐子人聚会去了。这里面就有扎拉丰阿,他们这群临时组成的吃瓜乐子人入圈标准就是能提供一手新鲜消息。

扎拉丰阿的消息来源是他儿子,雅尔江阿的消息来源也是儿子,他的儿子在大理寺。三堂会审就是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所以在座的大部分都是这三处衙门的家属。

这些人在酒楼上说得正热闹,跑堂的店小二来到楼梯口报信:“十二爷来了。”

常随们赶紧把消息告诉了这些人,大家都觉得这人来得不是时候,说得都在兴头上被打断真的很让人郁闷恼火。

十二阿哥上楼先打招呼,楼上的几位也起来一起打招呼见礼。

十二问:“各位在这里聊什么呢?”他看了桌上的茶,茶水都喝得快没颜色了,来的时间可不短了。

扎拉丰阿就回答:“也没什么,这不三月了吗?想着找大伙打听打听京城有什么稀罕物没有,弄来在太后大寿的时候献上去。”

雅尔江阿赶紧点头:“是啊,这可怠慢不得。”

然后一群人真的谈论起来了,毕竟在座的大部分人都有这个需要。

十二阿哥在一边听着,时不时地插话。这时候简王府的人急匆匆地上楼,看到雅尔江阿赶紧说:“王爷,奴才可算找到您了,刚才皇上派人来宣您进园子。福晋派人找您都没找到,然后一股脑儿把家里的人都派出来了,您赶紧进园子吧,这都半天了。”

雅尔江阿赶紧站起来跟大伙说:“我赶紧走!去得晚了又是罪过!”他心里想着:就老四那人的脾气,说不定这会正骂本王不堪驱驰呢。

说完赶紧回去,先回家换衣服再进园子。

他都走了,大家看着今日没机会吃瓜了,也纷纷起来告辞。

扎拉丰阿也扯了个理由回去,被十二阿哥一把拉着:“姐夫,你日子过得逍遥啊,好久没去当差了啊!”

扎拉丰阿心想我这身份就不能太上进,就说:“您恕罪,明儿,明儿一定去。今儿该回去了,家里没人照看小孙女,她额娘去探望二公主,她阿玛当差去了,看看现在这日头也该睡醒了,您不知道,她睡醒看不到长辈容易哭。”

说完把袖子从他手里扯出来就跑,一溜烟下楼跟随从说:“赶紧走。”

十二在二楼看着刚才那群人如鸟兽散,一句多余的话没说。

雅尔江阿一溜烟进园子,正遇上吃午饭,雍正让他进来,指了指旁边:“坐吧,一起吃点。”

苏培盛给雅尔江阿盛了一碗面条,双手递给他一双筷子。

雅尔江阿看了看,桌子上一碟子凉拌海带丝,一碟子凉拌豆芽,一碟子扒的白胖的蒜瓣。

这么素,怎么吃啊!

两只狗狗跑进来围着雍正汪汪叫着,太监把他们的饭盆送来,里面有煮熟的肉块拌杂粮。雅尔江阿心想狗比人吃的都好。

雍正没说话,他也不说,埋头吃了一口面条,这面条很寡淡。在御前也没他挑三拣四的时候,他默默地吃完了面条,看到雍正把碟子底的凉菜倒进面碗里面搅了搅,连汤带水一起喝了下去。

两人一起长大,这也不是第一次见了,如今再看,雅尔江阿都纳闷:这都做皇帝了,你对自己好一点啊!

也没见他对自己有多好,除了重修了圆明园外,甚至比以前更忙更累了,这真是干活有瘾!

在他满肚子诽谤的时候,雍正问他:“早先汗阿玛他老人家还在的时候,金爷的安排,你知道吗?”

“奴才知道。”他当然知道,因为他阿玛并不是突然去世,躺在病床上了很长一段时间,在这一段时间里把家里面的事儿里里外外的都给他交代了一遍。像是这么大的事情,自然是会非常慎重地向他交代。而且他曾经也很多次为海棠打过掩护,别说知道,甚至还参与其中。

雍正点头:“既然你知道,朕就不必再多费唾沫了。妹妹想去一趟广州,以金爷的身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