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80 章 番外之贞观那些事(四)(1 / 2)

李玄霸其实早就知道二哥的教育太子方式不对,只是不让二哥碰个头破血流,他仍旧很自信,自己不要排除二哥对教导太子的影响。

只是没想到太子师们的教导比他预想中的还激烈,让雏凤受了这么大的委屈。

在原本历史中,太子李承乾幼年时的教导应当不是特别苛刻,所以李玄霸以为太子师们至少在太子幼年时不会太过分。

反省后,李玄霸猜测,原本历史中的李承乾最初不是太子,而他的侄儿李乾不仅是太子,其父在此时创立的功绩更加宏伟,所以太子师们对侄儿的要求比原本历史中对李承乾的要求更高。

再者,李玄霸阴暗地猜测,这一世高老师等帝师珠玉在前,别说提起大唐的帝师,就是纵观过去未来,说到“帝师”就绕不开他们。这群太子师们估计心里也有较劲的心思,希望教导出更“完美”的帝王。

一个守成的帝王能教导出来,“完美”帝王哪是能教导出来的?就和读书习武一样,一个不错的读书人或者武将或许能够练出来,大儒名将都是天赋。

二哥这样的帝王,华夏上下五千年都找不出几个,除非后世的歪梗改一改,让历代明君给二哥当太子,大唐后世君王要超越二哥实在是太为难人了。

要教好学生,首先要接受学生的“平庸”。无论是二哥还是太子师们,都对这一点视而不见。

李玄霸冷眼观察他二哥的教育孩子方式,从中窥见了李承乾、李泰和李治为何性格会扭曲的根源。

堂堂唐太宗教导孩子,在“苛求”和“纵容”间无缝转换。

在学业上,李世民太过苛求完美,希望孩子们能比自己还优秀,用自己都做不到的标准来要求孩子们。

比如他自己都口头纳谏,却希望李承乾连不正确的谏言都要虚心接受。什么“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在李玄霸看来,就是被诬告了还要点头哈腰说是自己的错,对青春期的孩子而言,精神压力可想而知。

在其他方面,李世民又对孩子们太过溺爱。物质上先不提,他连让孩子们多走几步路都舍不得。

他自己的骑射功夫了得,李承乾先天不足暂且不提,李泰胖成个球,李治幼时容易生病,他们二人都该加强锻炼,但李世民却舍不得他们受累。

史书中记载,李泰过于肥胖,都走几步路都大喘气,李世民便准许其在宫里坐轿子坐马车。

这不应该勒令李泰减肥吗?!元德太子杨昭虽然很胖,但也没疏忽锻炼,能拉开强弓,骑射都不错,只是管不住嘴,不是虚弱的胖子!

李玄霸见侄儿过胖了,让李乾每日多玩多锻炼时,李世民就会冲出来阻止,总嚷嚷“胖是福气”巴拉巴拉。这时窦慧明和长孙康宁也会心软。

换在现代社会,李世民就是苛求孩子必须考满分,少零点五分都不行,但不准孩子做任何家务,让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甚至连体育课都担心孩子太累不让孩子上的家长。

爱是

够爱,还不如不太爱呢。

李世民对其余儿子的教育也不怎么样。

除了早逝和出继的皇子,被长孙无忌冤杀的吴王李恪虽被李世民称为“类己()”,但曾因为聚众赌博和驰猎无度被罚;齐王李佑在唐太宗还在的时候就脑抽谋反;梁王李愔驰猎无度,殴打官员;蒋王李恽奢侈无度,所在州县不堪重负;越王李贞纵容下仆欺侮地方官和百姓;曹王李明经常不循法度;只纪王李慎风评较好,有政声。

由此可见,唐太宗李世民真的完全不会教育孩子(再次强调),而且很纵容孩子。

现在二哥碰壁后终于反省自己,李玄霸也不藏着掖着了,把原本历史中唐太宗其他儿子的违法乱纪行为“啪?()_[()]?『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地一下拍二哥面前。

李玄霸讥讽道:“如今儿子的教育都是由父亲负责,父亲就是儿子最好的老师,所以你的儿子个个驰猎无度,真是类你啊。”

若是其他人劝谏,李世民就要虚心听教了。就算改不了,至少他会做出一个听劝的模样。

但李玄霸讥讽他,李世民就闭上眼睛捂住耳朵,不听不听阿玄念经。

李玄霸的“念经”岂是闭上眼睛捂住耳朵就能躲避的?切换心音模式,继续念!

最后,又演变成皇帝和晋王在大殿里绕圈圈你追我赶,看得小太子拍手欢笑,迈着小短腿加入了耶耶和叔叔的玩耍。

李世民气得把儿子抱起来丢上天,再次接住的时候手臂一沉,差点摔到儿子。

李玄霸见二哥扔孩子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保护李乾,并对母亲告状的准备。他护住李乾,对二哥破口大骂:“说了多少次不要这样抛孩子!摔着了怎么办?!”

李世民若有所思,但不是思弟弟所骂的话:“雏凤确实胖了,我都快接不住了。”

李玄霸骂道:“你现在才知道啊!”

李世民道:“一定是我疏于锻炼,我……”

李玄霸打断:“别想把政务抛给我去围猎!”

李世民:“啧。”

小太子抱着叔叔的手臂,大大的眼睛里蕴含着鄙视的神采。

哼,老师们总说耶耶完美无缺,克己复礼。这哪里克己了?他们就知道骗小孩子!还是叔叔好,从来不把我当无知幼童欺骗!

李世民只是开个玩笑,故意逗弟弟生气。逗完后,他半蹲着身体摸摸儿子的大脑袋:“雏凤,过胖意味着不能克制自己私欲,不能约束自己不良行为。耶耶在口腹之欲上克制得并不好,你不要学耶耶。但耶耶每日都有好好练武,这个你要学耶耶。”

李玄霸阴阳怪气道:“哦?终于舍得让雏凤劳累了?”

李世民白了弟弟一眼,继续教导儿子:“如果你受不了习武的苦,我就继续撤掉你叔叔太子太师的职位,继续让你原来的老师管你。”

小太子不敢置信地瞪大眼睛,眼眶里瞬间眼泪充盈:“坏耶耶!”

李世民站直身体,仰头大笑:“哈哈哈哈哈!”逗哭儿子真是太好玩了!

() 小太子见自己都气哭了,耶耶不仅不劝慰自己,还哈哈大笑,委屈地将脸埋在李玄霸手臂上,呜呜大哭起来。

李玄霸拍了一下侄儿的后脑勺:“哭什么?赶紧去找你祖母告状。”

小太子闻言,松开李玄霸的手臂,拔腿就朝外跑。

李世民笑容一僵,迈开大长腿去追儿子,被李玄霸拖住。

李玄霸高声喊道:“快把二嫂叫来!”

长孙康宁和李世民住在同一个寝宫,正在侧殿处理宫务。听见儿子的哭声时,她已经走了过来。

长孙康宁沉着脸,将长裙走出了骏马疾驰时披风般滚滚波浪的效果:“二郎君!”

李世民笑道:“好了好了,别生气。雏凤真的太好玩了,没忍住。下次我一定注意!”

长孙康宁声音拔高:“还有下次?!你上次也是这么说!”

李玄霸松开他哥的胳膊,把他哥留给嫂嫂教训。

他走到宫门前,把扒门框的小侄女和贴在小侄女身后的刚会走路的小侄儿牵走。

“叔叔,我想出宫玩!”

“出、出宫!”

李玄霸笑道:“等我们先去问候了祖母,祖母同意,我就带你们出宫!”

“嗷嗷嗷!”小侄女欢呼。

“嗷!”其实什么都不懂的小侄儿跟着叫。

李玄霸把走路跌跌撞撞的小侄儿抱起来。小侄女抓住李玄霸的袍角,叽叽喳喳说得开心时,拽着李玄霸衣角的手时不时晃两下。

三人无视身后的嘈杂,开开心心去太后宫中问候。

顺便告状。李玄霸用眼角余光瞥了一眼身后。

原本历史中的唐太宗失去了那么多,晚年亲征高丽的时候还要把玄甲军漆成金甲军,历经千帆仍旧过分活泼跳脱。自家二哥烦心事比唐太宗少,估计这辈子都是这副鬼样子了。

啧!嫌弃。

……

经过“帝知错,帝屡教不改,帝再次被太后教训”的小插曲,李玄霸终于正式走马上任,大刀阔斧把太子的课程全改了。

太子师们没有被解聘。他们看着李玄霸送来的课程表,都不由叹气。

在课程表里,小太子别说闻鸡起舞了,连每堂课都不能超过半个时辰。

李玄霸解释,研究表明,孩童注意力过了三刻钟就难以集中,给他们半个时辰,已经是给了他们拖堂的时间。

除了授课时间减少,李玄霸还将文化课和骑射、才艺课交叉,并大大增加了骑射和才艺课的比重,每旬都有两日休息,美其名曰“出宫体恤民情”。

太子师们有诸多怨言,向皇帝上书晋王对太子的教育太过松懈。

李世民虽然也犹豫李玄霸这样教导太子会不会太松懈,但他是一个只要做决定,除非对方失败,否则在对方还没有做事前不会轻易更改决定的人。既然已经同意全盘接受弟弟的教导太子方针,李世民就把阻力全部扛了下来。

他夸奖了太子师们

的认真负责,道:“朕幼年时比太子学习的时间很少,阿玄更是整日休息,老师们担忧阿玄的身体,从不让他劳累。朕与阿玄过目不忘,自制力远比寻常孩童强大,也难以整日学习。如朕与阿玄这样的神童举世罕见,爱卿对太子且宽容些吧。”

李世民为了阻止太子师们继续上书,毫不犹豫地自揭其短,说起自己因贪玩被老师们责罚的事。

当年他与李玄霸东奔西跑,常常与老师们异地相隔。老师们总会一次性布置许多功课让他们自学。

李世民贪玩,常常压线赶作业,为此没少被训。

他说起自己因疏忽功课被责罚的时候,想起弟弟的吐槽。

唐太宗登基后常感慨,以前戎马生涯疏于读书,当了皇帝之后才开始努力。

“如果没有老师监督,你和唐太宗有什么区别吗!”

“啊?我就是唐太宗,能有什么区别?”

弟弟难得被自己堵得哑口无言,真是有趣极了。

李世民眼含怀念,神情柔和,看得一众老臣心中又酸又软。

想来当年那双少年一定让齐国公他们又爱又气,真遗憾自己没能在陛下少年时便与其结识。

老臣们见陛下这模样,知晓不可能说动李世民劝服李玄霸。

他们讨论之后,去寻找虞世南,希望这位皇帝和晋王唯一还活着的老师,能劝服李世民和李玄霸。

虞世南闭门谢客了一阵子,实在是躲不过,干脆把所有拜访的人都叫来,一次性解决了。

他先什么都未说,只是抬出一个箱子,让太子师们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