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 章(2 / 2)

医汉 春溪笛晓 6571 字 10个月前

华佗知他年纪小,也不催他走,还带他走到卖饼的摊子前介绍道:“面饼虽大同小异,广陵这边的蒜齑大酢却是别处没有的,你可要尝尝看?”

霍善忙不迭地点头。

所谓的蒜齑大酢,听起来很玄乎,拆开来就很容易理解了,蒜齑指的是剁碎的蒜头,大酢则是类似于酸醋的调料,所以蒜齑大酢就是酸酸的蒜末酱汁!

别的地方也有蒜酢,只是蒜没广陵的味道,酢也没有广陵的味道,所以华佗才说这是别处没有的。

霍善是个特别博爱的小孩儿,虽然特别喜欢张仲景给他吃的芝麻饼,但也想尝尝

() 抹上蒜齑大酢的饼!

华佗掏钱给霍善买了个饼,帮他抹上满满的蒜齑大酢。

霍善一口咬下去,尝到了十分新鲜的酸辛滋味,只觉面饼的口感都变得丰富起来。他开开心心地夸道:“好吃!”

华佗笑了。他看得出来,这小孩很好养,一点都不挑嘴,只是不爱吃没滋没味的饭而已,不管是稷米饭、麦饭还是豆饭他都不太爱吃。

霍善边解决手里的饼边跟着华佗往前走,忽听道上一辆车上传来痛苦的呻/吟声。

华佗转头看去,只见那是个中年男子,对方面色偏白,听其声,似有东西堵塞在喉间。他上前拦下对方询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对方见华佗一身医家打扮,立刻如实相告:“不瞒先生,我们正要带父亲去就医,父亲最近食不下咽,根本吃不了东西,这样下去可如何是好?”

华佗询问:“是吃不下,还是不想吃?”

那患者的儿子忙说:“想吃的,我父亲什么都想吃。”

食欲没问题,这病显然不在肠胃。

华佗捋须说道:“不远处有卖饼的,你去取三升蒜齑大酢给你父亲饮下,病自然就好了。”

霍善一脸惊奇地看着自己手里只剩下一小块的饼。

抹在上头的蒜齑大酢竟也能治病吗?

他三两口把饼吃完,认真观察起那患者的情况来。

旁人见他年纪小,神色却一本正经,奇道:“你这么小就跟着你先生学医了吗?”

霍善登时满脸骄傲地反驳:“我不小了,马上要四岁了!”

华佗也不多说,由着霍善自己观察。

可霍善没见过类似病症,看来看去也没看出个所以然来,只能比对着周围人的情况在对方身上找不同。

很快地,霍善就在对方脸上找出了问题,转头问华佗:“他脸上有几处白得很奇怪对吗?”

华佗点头,欣慰地笑道:“你观察得很仔细。”

霍善得了夸奖,小尾巴立刻翘了起来。他正要问华佗对方得的到底是什么病,那患者的儿子就把蒜齑大酢取来了。

他将三升蒜齑大酢灌给了患者。

没一会,患者就哇地一下吐了出来。他已经两天没吃什么东西了,所以吐不出什么来,反而……吐出了一条蛇!

连胆大包天的霍善都不由自主往后退了一步,可好奇心又驱使着他偷偷去瞅那条小蛇。

周围人也是震惊不已。

嘶,这人居然生吞活蛇吗!

不能怪他们大惊小怪,因为那蛇还会动哩!

众人骚动间,华佗已经悄然带着霍善离去。

他将霍善带回自己在广陵的落脚处,还在跟着他学医的徒弟吴普马上迎了出来,恭恭敬敬地喊了声“师父”。

华佗朝他点了点头,领着霍善进屋,给他看墙上悬着的一溜“小蛇”。

其实是他在广陵这边采集的寄生虫标本。

光是他待在广陵城这段时间就已经医治过十几个类似的病例,可见广陵人的饮食习惯有多招寄生虫惦记了。

见霍善并无惧色,华佗就给他介绍这些寄生虫的种类与可能引发的相关病征。

华佗走的路子和张仲景不太一样,张仲景是正儿八经的“正治”派,十分讲究辨证施治,华佗则更擅长“就地取材”。

当然,这不代表华佗不擅长“正治”,而是很多时候医者手头可能没有那么齐全的药材或针灸工具,那遇到急症的时候就很考验医者的“取材”能力了。

这种能力在急救方面用处极大。

比如他刚才想催对方吐出体内作乱的寄生虫,用饼家的蒜齑大酢便十分相宜。

霍善惊奇极了。

原来病可以这么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