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第 135 章(1 / 2)

街道边, 众人环聚,人挤人密集如海,所有人的眼中透着疯狂的好奇。

“这是极难解读的文本, 我也只能强行作解释, 肯定会有错误的地方, 但是不尝试地进行理解, 就永远无法通达文本!”弗兰克斯给众人打铺垫,声音中的颤抖暴露出了他的紧张, 看到大多数人都有了觉悟后,他才轻轻开口,表情凝重。

“要解释这个文本, 我们首先要思考, 我们所在的世界,我们人类之间的生存、发展,我们的历史、社会、文化,所有跟人有关的一切。唯有当我们对自己脑中的所有知识认知,有所把握, 有宏观的思考时, 我们才能稍微抵达《桃花源记》的门槛。”

众人一听,表情惊恐。那几千字,居然高到了这个地步吗,必须要拿出全帝国、不, 全人类的知识才能解释吗?!

“弗兰克斯, 这文本的解读,还关系到了文明的体量不成?”

“当然!”

多层次的疯狂反应背后, 正是多层次的意义系统!想象一下所有的人类文明都可以用平面上的圆圈来比喻, 帝国知识的圆圈面积相当于帝国目前的疆域, 那么,弗兰克斯的意思就是,那区区几千字的圆圈面积竟比帝国的疆域还大,大到无法估量,这也未必太惊世骇俗了。

谁能想象,一个文本就能撼动一个帝国?弗兰克斯的说法就是想象力再强的人恐怕不敢想象,胡说都说不出来这种话。

更没想到,文本都还没开始解读呢,一群人就被解读的门槛给吓傻了,大脑都在抽筋。

这时,梅莎居然还附和道:“是的,读解的维度太多而且太高,光是读解出一句真理,我们可能就要付出极致疯狂的代价,也许,解读祂,不是我们一代的事,还要我们一代一代接力,解读到后世的尽头,可即使如此,也未必解读得完。”

这话更疯狂了,不只是拿当前的文明体量来比了,还要加上未来,甚至加上未来都不一定能成功,他们这前后一垫,《桃花源记》恐成为人类史上最疯狂最恐怖的文本,连不详神话都不一定能匹敌。

而这一说,不少人兴奋了,这岂不是说,出现在他们奥奴帝国的道格尔老师,比作者【不详】还要强上一层?这就是差距!他们莫名自豪,以为赢了罗尔城一笔,即使改革,那也是比罗尔城更好的改革!

“这世上有太多文本,多数没有解读的必要,看一眼便罢了,少数可以解读的,是因为它们本身意义非凡,意义的深浅决定了它们的解读难度,”一向习惯于保留意见的雅思夫人也发言了,“如果可以拿湖海比喻,那么《桃花源记》,也许就是我们目前发现的,最深最广的意义之海、知识的深渊,我完全……看不清祂的深广。”

他们三个接力推崇,还没开始解读呢,就把《桃花源记》抬在了几乎最高的位置,别的不说,排面就已经够唬人了,在场或者路过的,谁没看过《桃花源记》,只稍一通说辞,立刻就对《桃花源记》产生了兴趣,如果这是联手推销,群众加场景双重营销,这手段可谓大陆第一了。

堪称大陆推销一绝!

“《桃花源记》真是那么高吗?我读了,但几秒就被里面的疯狂吓到跳出来了,我读到的信息,好像还不够触及里面的知识吗?”有人忍不住说了他的读后感。

弗兰克斯当即点头,道:“你们这种情况肯定是有的,客观上说,什么层次的认知能力,看到什么层次的知识,我们看到的东西,乍一看是外来的知识,其实反映的是我们自身的认知层次,世界本来没有颜色,是因为人类的眼睛会看见颜色,世界才显出了颜色,我们关于世界的知识,跟我们的认知能力息息相关。我们唯有不断看更高的知识,才能提高认知能力。”

“在这个意义上,所谓进步,就是不断寻找更...

高的知识,理解消化,然后不断提高自身认知的过程。”梅莎很少对人讲这些基本知识,但在《桃花源记》前,他们也只有为大家打下基础,才能做下一步的读解,这不是个人的事情,而是大家的事情。

道格尔将文本展开给大众,自然不会只希望千人千面的个人理解,因为每个人的理解能力都是有限的,纵使是最高的【真知者】都触碰不到天花板,再多的个人没用。结合取火故事所传递出来的信息,传承与发展,他们有理由推断,道格尔对他们期待的是集体扩大化的读解,甚至要传承下去,世世代代地去发现,永无止境,如同贯穿文明的永恒。

这很可怕,他们都没做好准备,突然就迎来了这一天,不害怕是不可能的,就像突然之间命运扔下了一张生死考卷,必须费尽心思、耗尽所有才能勉强作答。

没有过生死读解体验的人,想必很难理解,只是面对一个文本而已,为什么会这么惊恐不安。

与其说是一场阅读行动,还不如说试炼,疯狂如斯。

“大家安静以及冷静,只是做一下铺垫,且当读故事,可严肃,也可放松,越是自由的思想,越是能在文字世界遇见真理哦。”人群之中冷不丁冒出了一道提醒。

众人集中视线,见是一个肤色偏黑,眉眼带笑,看起来平易近人、乐于助人的“人”。

看相貌,貌似不是奥奴帝国的人。

这句话缓和了现场的气氛,弗兰克斯等人当即会意,顺着话势,开始过渡讲解。先是一人讲着历史,后是一人讲着当前社会政治相关的信息,正式开始了读解。

与此同时,奥兰多麾下的人也在实时读解,在疯狂与惊恐中小心翼翼地探寻关键信息。

“《桃花源记》揭露了一个我们从未没有曾设想过的社会形态,”解读人切到了一面,强调道:“首先,我们要从人类社会的角度去理解它!”

“可是,那不是普通的乡野村落生态吗?一些普通的村落不也是这样的吗?文中的村民跟现实中的村民差别不大吧?有什么好解读的吗?”有人提出异议,感觉自己都快跟周围人过节了。

他实在忍不住好奇心了,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的阅读差距能这么大?你读的是普通村落,别人读的是人神聚所,明明都是一字不漏地下来了,究竟哪里漏了信息,才导致这么大的解读偏差。

而且,就没有人发现吗?这《桃花源记》里太多自造词了,特别多的反义词混合成句,跟密码一样,他们还没见过,故事文本中会出现这么多难读的词汇,有一种看词典的感觉,很奇妙又很吓人,难以言喻。

只见,解读人突然转头,盯着几个完全没读到关键的同伴,提出了一个问题。

防止失联,请记住本站备用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