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第 171 章(2 / 2)

农家子的科举路 仪过 6171 字 2023-06-25

乔影抱着何似飞,继续说:“虽说你动身去京城的时候,已经跟爷奶说好,可能会在高中后下聘娶亲,也得到了他们的首肯。但我对于爷奶们来说,终究暂时看来还是一个稍有些陌生的家人,所以,我得把你伺候好了,得尽了夫朗的职责,爷奶才会彻底接纳我。这些都是人之常情。”

何似飞听到乔影说‘伺候’,唇角带了几分笑:“你想如何伺候?”

乔影面色中带了几分囧态,却又觉得两人既已成亲,倒也不需要再端着,于是他微微睁大桃花眼,道:“爷奶和师父身边都没有过多小厮,咱们回村去,让雪点他们都留在县城的客栈内——到时家中洗衣做饭吃穿用度,都该我来伺……”

乔影还没说完,就被何似飞的吻给打断,结束后,何似飞的声音传来:“小少爷,哪会让你做这些。”

乔影面色微红,却还是道:“哪家的新夫郎入门不做这些的?你之前还跟我说过,你在考中科举之前,身子骨不大好,不能下地干农活,家里的洗衣做饭便都 是你来的。你是我的相公,你都能做,我自然也能做。”

“如何能一样,”何似飞失笑,“我当时是生活所迫,家中遭遇洪涝灾害,爹娘叔伯都因此亡故,整个村子也荡然无存。朝廷鼓励所有被救下的流民就地开荒生存,爷奶当时年纪都不小了,还得下田干活,如果我不做这些事,就没人做了。现在早已不比当年,家中情况好转许多,不必亲自做这些事。”

“那……”乔影愣了愣,有些不知道该如何答话。

按理说,所有的姑娘哥儿出嫁前,都有长辈在身边教导说成亲后该如何孝敬夫家长辈、敬重夫君。而乔淞远和乔夫人……他们能不下绊子的将乔影好生嫁出来,已经是颇为难得,其它的自然都指望不上。

乔影只能让雪点去书肆买来流传颇广的书籍,再让乔初员外出去打听打听旁人家新嫁夫郎是如何做的,自己跟着照做,应当不会出多大差错。

虽说乔影起初听到乔初员等人打听到的这些规矩,也是颇有些震惊。

但乔初员当时说得有理有据——“姑爷出身农家,即便父母不在,但自幼却是由祖父祖母抚养长大。属下听闻两位长辈辛劳了一辈子,都是勤俭节约的性子,即便姑爷雕刻木雕赚了钱、后来又写文章、考功名,二老依然秉持着朴素的原则,身边连个小厮也没买,要不是余老跟随二老同住,想必姑爷说什么也得给二老买俩小厮仆从。因此,少爷跟随姑爷回门,想必得稍微简朴一些……”

乔初员思量着,说:“得有那种能过日子的感觉,想必二老便会很喜欢少爷了。”

乔影觉得乔初员说得不无道理,自个儿便对这些琐事上了心,才有了这回跟何似飞的交谈。

何似飞揉了揉他的脑袋:“别担心,一切都交给我。”

车子平稳的行使过一段路,还将自己裹在被子里的乔影慢慢、慢慢才意识到自家相公的话是什么意思。

他唇角露出完全合不拢的笑,心想,谁也想不到,两年前在行山府初见,那个疏离冷淡,打招呼也只是微微点头的少年,居然成了他的夫君,为他扛起所有的世俗压力,将他护在麾下。而他也心甘情愿的为他放下自己的一切,洗手做羹汤、缝荷包、绣衣裳。

马车外偶尔飘进来一两声带着颇有些熟悉的音调,乔影这才发现,他们已经到了绥州境内。

车外有背着行囊的旅人和商户,听他们偶尔飘进来的只言片语,应当是去罗织府。

-

翌日傍晚,何似飞乔影一行人抵达罗织府,太守乔大人早就吩咐人将院子打扫一遍,甚至还专门为自家幺弟和姑爷准备了新房。

想到两年前自己在岸边硬生生守了这俩人一夜,第二日腿都酸了,如今却要给他们俩布置新房,乔太守心中就泛起一阵戚戚然的感慨——他当年到底是图啥呀?

还不如早早就让他们生米煮成熟饭,指不定现在孩子都有了。

等……他这个幺弟的孩子性格可不敢随了他本人,不然生出来那还不得是个大混世魔王!

最好就随姑爷,能读书,有远见,有韧性,还不卑不亢,简直哪儿哪儿都好。

乔太守将自己心中所想同夫人讲,夫人忍不住轻笑出声:“你就这么看好姑爷?姑爷和阿影只留宿一日,你便要专程准备新房。”

“夫人你可不知,那科举考试有多艰难,对我这种世家出身的公子哥儿尚且都是磨砺重重——寻名师,拜师求学,赶考等,哪一项都得顶顶好,才有了我这个二甲的进士,”乔二哥道,“对于那农家子就更难了,他们一般都出身偏僻,寻不到名师,只能拜一些秀才、甚至是落榜秀才来启蒙,之后能考中科举,出人头地,那都是绝顶的聪明和辛苦。”

夫人颇有些疑惑:“你说的这些我的当然知道,但我记得姑爷的老师应该是绥州余明函余老先生啊。”

“嘿,那都是他启蒙之后的事情了,”乔二哥道,“我打听过何似飞的出身,听说他幼时家境还算殷实,在村里也是有些头脸的。但一朝发洪水,家里人死的死、散的散,最后就剩下一个他和两个老人。而且姑爷自个儿当年还因为在水中泡了太久的缘故,身子骨一直不好。天气境况稍有改变,便要累一场风寒,从小不知道灌了多少汤药。”

夫人更加惊讶了,眼睛都瞪圆了:“还有这等事?到底是我何不食肉糜了,我本以为即便是农家子,应当也有良田百亩,供他读书、赶考的。相公你快说说,既然姑爷家里如此贫寒,到底是找谁启蒙,又如何拜在余老先生门下的?”

“你忘了?他家以前在村里是颇有头脸的大户,因此,幼时都是教了孩子读书认字的。但幼年时读书认字也都有限,具体原因是姑爷的祖父祖母担心他身子骨不好、种田种不多,以后恐怕难以成家立业,因此,让他跟着自家表兄去县城念书。只是他家里银子不足,只能去给表兄当书童,伺候表哥起居。后来,姑爷就凭着自己的学识,参加了县学为余老举办的选拔蒙童考试,一举拔得头筹,被余老看中,这才有了‘一门二三元’的美谈。”

这‘一门二三元’便说的是余明函门下师徒二人皆连中三元。

“这一路也太艰难了,咱们阿影是个好孩子,居然能同此等少年郎结为连理,”夫人道,“估计还有小半个时辰姑爷就要到了,咱们快先备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