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白榆歪一下头按亮床头柜上的手机,看眼时间:“是今天了,阿冶老师。”
第54章 不说再见
“剧本立项没过。”丁宣查看完工作邮箱,有些担忧地看向坐在桌子对面的覃冶。
覃冶本人反倒没有她这么凝重的表情。
这个结果其实算在他意料之中。但就还是想试试,想看看不避讳不掩饰,最血淋淋的现实能被接受多少。
点下提交的那一刻,他也许比谢白榆还要更想主义。
“要不然还是去试试投孵化?”丁宣帮着出主意,“有个戏剧节的孵化通道下半年开,我前几天问过那边负责人,说是有几个内推名额。”
覃冶摆摆手:“先不考虑了。”
是剧本尺度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因为一个主题,换哪条渠道都没用,报批不了就是不行。
谢白榆一直听着两个人对话,前边没插话,现在也开口道:“孵化内推当最后的备选吧......现在很多戏剧节的孵化机制也不及健全,保障不了什么,太容易没下文了。”
他想到林阿姨的剧。那已经是他认识的在戏剧节这条路上走的最顺利的人了,但还是在获奖后销声匿迹了。
尽管林阿姨出国还有别的原因,他以前不知道,看完她做的新剧也明白了。但是谢白榆总觉得,如果她当年发展够好的话,也许就不会那么轻易地放下国内拥有的一切走得头也不回。
起初覃冶说要自己做一部剧的时候,谢白榆默默帮他盘算成本的问题。
左算右算都觉得覃冶目前存下来的钱不够覆盖前期的开支,他就之前趁回学校的时候自己跑了趟银行,把自己手上能动的钱全存了一张卡上。
那张卡一直在他包里放着,里边还有谢荣旬每月打给他的,被他赌气一次没动过的生活费。
但是剧本的问题他帮不上忙。
劝覃冶别这么敢说吗?他做不到。
这个本子再难再不现实,他都不应该,也没可能站到覃冶的对面。
“没事儿,再改吧。”覃冶说,“挺多地方还有得改呢。”
“但是再改......会不会就要变得不像你要讲的故事了?”
谢白榆不想看他委曲求全,让步任何一个可能表达的机会。
文艺创作好像很多时候都并不自由。
但真相不是捂住眼睛就不见了。
“不会的。”覃冶给他夹菜,顺手在他头顶揉了一把,“主角不让用就当成配角的故事讲,用配角讲也不行就放到背景里,总能把这个主题放到台上的。”
那就足够了。现实跟他说,你不能一下子要得太多。
丁宣盯着谢白榆脑袋顶上停留的那只手,咳了一声:“在外边呢,你俩注意点啊,收敛一下。”
她有时候也是愁啊。
剧场广为流传的生存法则之一:在剧场附件方圆两公里以内的任何地方都要谨言慎行。
看到某组的讨论帖后,丁宣格外想把这句忠告打印出来给覃冶和谢白榆额头上一人贴一张。
这样他们再在一块儿的时候,一个对视就都能记心里了。
丁宣把两张截图怼到三个人的群聊里,组织半天语言,一时甚至不知道先说哪个。
这算半个工作群,谁也不会开免打扰。只要手机在手上,消息都应该第一时间看到。
但是就这个还没到试麦时间的点,群里没一个回的。
丁宣都想直接杀到外边台上把覃冶摁在屏幕跟前。
看肯定是看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