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走时,贾章可握着曹阳的手,说道:「恭喜啊曹导,这是一部极具思想的电影,很有深度。
人性一直都是复杂的,在退无可退时,有人会随波逐流,有人会破罐子破摔,也有人会奋起反抗—————电影很棒,女演员也很棒。」」
随后又加一句,「以前都说曹导善于调教演员,这回我信了,回国后有时间,我要向你请教一下这个问题,希望曹导能不吝赐教。」
「瞎,哪的话,相互探讨,相互学习,贾导咱们共同进步。」
赵韬在旁边笑吟吟的看着,等贾樟柯和曹阳客套完,她才说道:「恭喜曹导,您又拍了一部了不起的电影,我现在是非常羡慕媛媛。」
说完,她转身拉住高媛媛的手,说道:「媛媛,你在电影里的表演太惊人了,绝对有希望竞争最佳女演员。」
高媛媛笑着回道:「韬姐你太捧我了,你的演技比我好多了。」
「哎呀,媛媛,咱俩就别客套来客套去了,等回国后咱们聚一聚。」
「好,一言为定。」
每年坎城电影节举办期间,众多媒体就会高频率地提及一个词:场刊。
坎城官方合作杂志ScreenDaily,也就是《银幕》,在电影节期间,会邀请一批世界各地的知名媒体以及影评人。
在这本电影节官方的刊物上,有着关于电影节的一切资料丶幕后丶评论丶GG。
还有最最最重要的,主竞赛单元电影的场刊打分。
这玩意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民意」,但从每年的颁奖结果来看,影评人和评委会的口味很难一致。
其实原因是多方面的,最容易理解的原因就是,影评人更容易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从而并不客观的打分,比如金钱的力量。
所以场刊的评分看看就好,可以作为参考,但作为获奖风向标大可不必。
场刊对《密阳》这部电影的评价,有点两极分化,有些西方的影评人就不太理解,为什么女主信上帝还要谈条件?
所以有些影评人对剧情批评,觉得有点不合常理,他们觉得信仰应该纯粹,不能有利益勾连,
但对高媛媛的表演提出了赞赏。
不过也有西方的影评人觉得,这就是上帝对浅信徒的考验和试炼,电影拍的很真实,约伯当年不也曾经怀疑过上帝吗?
只有坚定信仰,通过试炼的人,才能得到上帝的祝福,才能重回上帝怀抱。
这电影不正是要通过女主角的故事,告诉世人,信仰要虔诚吗?
我不是,我没有,你们别瞎说!
尽管曹阳一再在媒体上呼吁,自己这电影不是宗教电影,只是关于人性的探索和思考,但没用你一个导演懂个屁的电影,解读还需要影评人来才行,我们才是专业的。
曹阳算是直观的感受到,名声带来的影响了,若只是一个小透明导演,影评人才不会吃饱没事干讨论你的电影。
5月26日,坎城电影节闭幕红毯暨颁奖礼举行,
《密阳》被通知留下来参加闭幕式,贾章可很遗憾的没接到邀请。
曹阳给他打电话,他倒是看得开,说只要进入了主竞赛单元就是胜利,并希望曹阳能捧回一个有分量的大奖。
高媛媛确认这个消息后,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既然语言无法表达清楚,那就采取实际行动,
她跟曹阳请教演技,讨论的异常激烈,甚至都「啪啪啪」的动手了,还一度传出惨叫声。
隐隐还传出高媛媛的讨饶声,让曹导讨论的别那麽猛烈,一起慢慢仔细的讨论就好。
欧洲三大的颁奖流程都差不多,先是走红毯,签名,记者拍照,接受简短的采访,然后找到自己的座位等着开始。
最先颁发的也是其他单元的奖项,主竞赛单元留在最后。
坎城跟威尼斯和柏林不同的是,常设奖有个最佳剧本奖,也会经常颁发评委会奖,这个不是评委会大奖,是个安慰性质的奖项。
但最佳剧本奖可不是安慰性质的,作为常设奖,是重要的大奖之一。
坎城除了最高奖叫金棕榈,剩下的都是给个证书,没有所谓的银棕榈一说。
等各种非竞赛单元的奖项颁发完,很明显能感觉到现场的气氛都不一样了,接下来才是重头戏今年坎城在主竞赛单元搞了个55周年特别奖,颁奖嘉宾在上面往台下看了一眼,估计现场所有的导演都在心里说,千万别是我———
既然被通知留下来,没人会想拿个安慰性质的奖项。
「《科伦拜恩的保龄》,麦可-摩尔。」」
随着颁奖嘉宾念出名字,大部分舒了口气,除了麦可-摩尔。
相同的情况还有评委会奖,能选择的话,也没人想拿这个奖。
两个安慰性质的奖颁完,剩下的人都不自觉松了口气,接下来都是有分量的奖了,无论拿到哪个都是胜利。
「接下来应该要颁发最佳女演员了。」
吴奇华看了高媛媛一眼,轻声提醒道,
他虽然是男主角,但不是主要看点,戏份偏少,又缺乏爆发力,他知道自己很难拿到最佳男演员。
这部电影最容易拿到的,就是最佳女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