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拍电影,光有钱还不行。
97年,开了口子,个人以资助丶投资的形式,均可参加摄制电影片,于是,16家国有制片厂的垄断局面被打破。
有些事情立意是好的,但只要没颁布具体文件,实施的界限就很难掌控,审查起来麻烦不断。
于是,「卖厂标」就成了最优解。
所谓「卖厂标」类似出版界的「卖书号」,即向拥有制片资格的电影制片厂交钱,换来其厂标以拍摄电影。
要等02年开始,以新的《电影管理条例》颁发为总标志,国内电影的制作丶发行丶放映才开始向民营资本全方位开放。
北电有自己的校企青影厂,作为北电导演系学生,自然是优先从青影厂搞指标了。
说到青影厂,它的定位本来就是配合各系的教学计划,完成各教学环节中,学生的影片作业和生产实习,它是全院教师进行创作实践的场所。
这年月各方面钱都不宽裕,青影厂一年也就那麽点经费,以拍短片为主,能投个三五部长片顶天了。多少学校的教授丶导演和有想法的老师们,眼巴巴的看着等着排队呢。
若说让青影厂投资没毕业的在校大学生拍电影,还是大几十万的那种,哪怕你是校长的私生子,也是不可能的。
但反过来说,你不让青影厂真金白银的出钱,只要厂标的话,那就是一路绿灯,什麽都可以谈。
当然,前提你得是学校的老师或学生,能帮他们完成教学和实践计划。
经过协调,曹阳的电影被归入「探索校企(个人)合作拍摄实践电影的新模式」,算是教学计划的一部分,企业(个人)出资金,学校提供除胶片外的一切摄影器材和人员。
在版权方面,共享国内版权,10%的国内票房分成,国外版权归企业(个人)独有。
曹阳还算满意,文艺片要个屁的国内版权,票房才几个钱,又不拍续集。
学校倒是很看中这个,手握国内版权,哪怕是共享,反正又不用出钱,万一出成绩了,他们可以理直气壮的对外(上头)说,这是在学校的指导下,在校大学生拍的实践电影,是谁也抹灭不了的政绩。
只要电影拍的好,这个模式肯定还能继续下去。
只要电影拍的好,若是有获奖可能,特别是欧洲三大电影节,学校肯定比曹阳更积极找路子。
在校大学生获奖,跟已经毕业的学生获奖,对学校来说虽然都是荣誉,但本质上是两码事。
因为电影规模不大,场景不多,曹阳只从青影厂要了一个副导演,一个制片,一个造型师,一个灯光师,一个收音员,一个场记。
没要摄影师,有田庄庄在呢,保管好用。
曹阳挑好人,约好时间档期,把副导演和制片带着,开始做事。
这部电影的场景,有一段女主角受不了舆论压力,逃到国外散心,遇到了朋友。
曹阳开始还打算去德国取景的,后来想了想,国内有欧美建筑群的地方多得是,何必花那个冤枉钱。
经过他和制片的实地考察,鲁省鲁东岛的八大关就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