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29(2 / 2)

青竹 寓风 5044 字 17天前

家里其他人则要先忙完自家的事再分成两批来凑热闹。

今天大嫂领着家蕙、石生、家业、姜奶奶,还到刘家村叫上了刘小丫和她嫂嫂、娘领着孩子一起,作坊临时放假一天,隔壁梁玉兰、毛玉珠她们也是领着孩子先来玩。

早上家俊跟姜竹他们走的,把驴车留下了,姜齐赶车陪他们一起过来。

一辆车坐不下这么些人,家业跟姜松、姜壮壮、家旺他们一起跑到认识的书生车上去蹭座。

反正在村里住的书生们今天也到码头去,村里谁想凑热闹家里又没车的,打声招呼问问有没有人能捎上他们就行了。

这一天来展馆瞧新鲜的人比第一天还多。

经过一天的宣传,宝峰县各村镇的百姓们听说码头有玉佛、金树、虎皮看,有茶水点心能免费吃喝,连那些店铺都又大又漂亮,都是专做批发买卖的,种类多,东西齐,还比县城、镇上要便宜,远的近的,全赶集似的提前来囤年货。

姜竹他们带的东西比先前要多。

还给酱酱套上他们开来进山的小车帮姜望南多拉了些菜和山货过来。

昨天来的人远超码头各个商家预期,卖到下午,吃食铺子村的肉、菜、米、面都要用光了,姜望南的菜摊生意好得不得了,东西卖得干干净净。

姜竹他们也多装了些皮货和竹帘、灯笼。

他们距离远,到时码头已经很热闹了,今天不止展馆里,连外面的铺子、小摊都不缺游客。

江上渔船也比往日多,忙忙碌碌地往各家后厨送新鲜的鱼虾。

这回带来的东西他们没往池家酒楼仓库放,全搬进店里了。

灯笼放不下,还临时占用了池家书铺一块儿位置。

不过最叫沈青越和姜竹意外的是他们铺子最先迎来的不是买竹帘、买灯笼的顾客,也不是看画的游客,而是好几个卖瓷器、卖家具、卖灯具的老板。

他们进铺子时那几人就在对面坐着了,一开门,几人热情洋溢就迎上来,一个个熟稔地打着招呼,“沈老板可还记得我?”

沈青越被问得一懵,叫他沈先生、沈公子、沈少爷的都不少,叫沈老板的还是头一遭。

伸手不打笑脸人,沈青越也笑道:“面善。”

一人道:“沈老板好记性!你和这位小兄弟一起上我家铺子买过茶壶!”

另一人也笑道:“您这铺子里的书案是我家买的,小兄弟可还记得,是我家小伙计一起抬过来的。”

“那个灯架是我家的。”

“矮塌是我家的。”

“哦哦哦!”沈青越愣了愣,“几位怎么有空……”

说着说着,他好像明白了,笑问:“昨天茶壶、书案、灯案都卖得不错?榻也好卖么?”

瓷器老板马上朝他竖起拇指,和聪明人说话就是简单,“好卖!许多公子专找着‘青竹’摆的茶壶买呢,我家还有几套茶具,也适合沈老板这铺子。”

另一人道:“我们那儿也差不多。”

昨天瞧上他书房布局的人还挺多的,有人一路打听着问“青竹”用的什么什么是你家的吗,都把这些个老板都问迷糊了。

“青竹”是什么?

怎么一点儿印象没有呢?

这也不怪他们,当初姜竹和沈青越上他们店里置办东西时候,自家铺子的牌匾还没挂上呢。

他们弄不清怎么回事只道不清楚,向找来的顾客推荐自家的好东西,不想那群小年轻压根儿不买账,不是你家,那就去别家问问。

人呼啦啦来,又呼啦啦走,瓷器铺的掌柜还是直到有一个人认出来同款的东西,喊了声“这个好像就是‘青竹’用的那个茶壶”才开始往外卖起同款来。

一传十,十传百的,茶具铺子那款茶壶一下午就卖下去大半,任他怎么推荐别的,都不如这个“同款”好卖。

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