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老朱想把锅端走……(1 / 2)

李善长和刘伯温,还有大明朝堂上的官老爷们,一致认为大明京城最近的风气很不好,因为国子监的生员们阴阳怪气骂街的行为很是有伤风化德教。

不就是殿试之後要分配去做教谕?

这是宣扬圣人教化的大好事儿,你们怎麽能骂街呢?

再说了,冤有头债有主,你们要骂街你们去宁阳县骂去,搁京城里阴阳怪气的骂街算什麽本事!

而就在京城的官老爷们因为挨骂而不爽的时候,宁阳县的杨少峰其实也正在头疼。

洪武三年八月初九,宁阳县的第一场童试正式开始。

其实要按照礼部制定的规矩,像童试应该是在每年的二月举行,府试则是在每年的四月份举行,八月份要举行的其实应该是院试。

但是洪武三年的情况特殊了一些,因为洪武三年才正式开启科举,所以最先举行的反而是童试。

或䭾说,朱皇帝这一次也是咬着牙,狠着心,彻底不再承认胡元时期的功名,天下的读书人要想参加科举出仕,就必须先经过八月份的童试,一步步的从童生开始往上考。

不用怀疑,老朱之所以会这麽干,一方面固然是为了正式丶全面取消士绅和读书人的优抚做准备,进而好推进累进税制和王田制,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咱老朱喊你们出来当官你们不愿意,现在你们想出来,咱老朱还看不上你们”的心态在里面。

至於考试的流程,则是在八月初九这一天开始考试,考试的内容是四书五经的经义。

到了八月十二这天开始第二场考试,内容是“论”题一道。

八月十五第三场,考的就是“策问”。

等三场考试过後,童试正式进入阅卷阶段,成绩合格的要在九月初一这天进行五项复试,分别是骑丶射丶书丶算丶律。

骑马丶射箭丶书法丶算术丶律法。

这五项全部合格,童试就算是通过了第一关当中的县试,接下来就是继续读书,等着等洪武四年二月份进行府试,只有连续通过县试丶府试这两关的读书人才是正儿八经的童生。

再然後,就是四月份的院试,通过的就是秀才功名,九月份的乡试,通过的是举人,然後是每三年一次的二月份会试,通过的称“贡士”,再然後才是会试之後的殿试。

殿试一甲只录取三名,赐进士及第身份,通称状元丶榜眼丶探花,古代要是谁家宅子上挂“进士及第”的牌匾,不用问,肯定是一甲前三名。

因为二甲是赐进士出身,三甲是赐“同进士出身”,这两䭾和进士及第相比要差了一大截,也只有二甲第一名才有个“传胪”的称呼,其他的连个专属称呼都没有,统称都是进士。

也就是说,从县试到府试到院试,再从乡试到会试到殿试,一个考生从童生开始一直到殿试要经过六次大型考试。

其中县试丶府试丶院第的第一名都被称呼为“案首”,而乡试第一名则称之为解元,会试第一名被称之为会元,殿试第一的状元。

如果能在县丶府丶院的前三次大型考试都能连续三次夺得第一名,就叫做小三元。

如果能在乡丶会丶殿的后三次的大型考试中连续三次夺得第一名,就叫做大三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