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启程赴任(2 / 2)

谏止的奏疏铺天盖地飞进政事堂,而章怀也不负所望,什麽都不管,一股脑儿将劝谏的奏疏全都送到赵煦的案头上,一副摆烂的样子。

反正决定是你做的,自己看看这些奏疏,是糊涂还是英明你自己判断,政事堂管不了,官家你来处理吧。

赵煦的反应呢?

他的反应是头铁硬刚。

早在封任赵孝骞的时候,赵煦便已预料到阻力不小,也做好了与满朝文武抗争的准备。

整个大宋都是朕的,朕的地盘,朕说了算,朕要封谁就封谁,后果朕担了。

赵煦的态度为何如此强硬,说到底,不仅是对赵孝骞的信任,同时也是利益所驱。

收复燕云十六州的诱惑实在太大了,赵煦也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年轻人是无法拒绝光宗耀祖的机会的,尤其是,这个年轻人还是皇帝。

信心的来源,不仅仅是赵孝骞造出过燧发枪,而是通过赵孝骞指挥的宋夏之战,让赵煦发现了赵孝骞其他的才能。

大宋并不缺人才,甚至大宋的人才其实是过剩的。

但大宋缺少的是赵孝骞这种能为国家赢尊严,获利益的人才,这一点,朝堂上的章怀做不到,成边的章也做不到,他们的才能充其量是「守成」。

唯有赵孝骞,能「进取」,他的眼晴盯着的是大宋的外部,他的使命是辅佐赵煦一统华夏,他对大宋朝堂内所谓的新旧党争,内部倾轧毫无兴趣。

赵煦需要的,就是这样的人才。

赵煦确信,历数满朝文武,唯一有希望收复燕云十六州的人,只有赵孝骞。

铺天盖地的反对声中,赵煦坚持己见,为了维持自己的决定,在赵孝骞离京之前的这几日,他甚至连朝会都停了,把自己关在延福宫里,拒绝任何朝臣的求见。

赵孝骞这次终于看到了一位皇帝的力。

后世的史书上对赵煦的评价,是比较正面的,尽管在内部党争的问题上,赵煦处理得有点问题,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赵煦绝不是昏君,他认定的事情,无论多大的阻力,都会坚定地执行下去。

废旧复新如是,收复燕云亦如是。

在一片激烈的反对声中,赵煦关闭宫门,封锁了所有的声音。

两日后,龙卫营粮草军械战马甲胄准备完毕。

绍圣二年十月初四,天气渐凉,深秋的天空灰蒙蒙的透着一股萧瑟之意。

汴京南郊龙卫营驻地外,三万馀将士披戴甲胄,骑上战马,安静地整装列队。

大营外秋风呼啸,卷集地上的落叶漫天飞舞,天际云卷,滚滚黄尘,天地间弥漫着肃杀之气。

这次不是出征,而是上任,没有太多的出征仪式。

赵孝骞披戴甲胄,站在队伍前方。

他的身后,一身黄袍的赵煦神情肃然凝重,看着面前密密麻麻的将士,赵煦的情绪仿佛也被这肃杀之气感染,只觉得胸腔中翻腾着一股激昂之情,令他恨不得亲自领兵出京。

将士全员到齐,将领们清点之后分别如实禀报。

赵孝骞转身,朝赵煦单膝跪下:「臣赵孝骞,奉旨出京,点兵已毕,请陛下赐训。」

赵煦点头,沉声道:「子安,此去真定,一切拜托了,大宋盛衰,君臣期望,皆系子安一身,万事谨慎,徐徐图之。朕在汴京等你的好消息。」

说完赵煦环视龙卫营三万将士,扬声道:「全军开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