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7章 接展
双年展有为特邀画家提供的特别展台。
自然也有为特邀参展方提供的特别展厅。
通常这种「展中之展」都是组委会和一些大型国际艺术机构丶知名美术馆协商后共同办展的产物。
展品的等级重要程度都很高,高到需要设置一间单独的独立展厅来安放它们。
艺术圈很常见的玩法——
主办方想办一个有关油画艺术活动,又担心本身艺术活动的知名度不够,没有足够的热度,吸引不到观众前来参观,把展览办亏本了。
就需要想办法请到「大嘉宾」来站台。
电影行业请知名的明星来在荧幕上客串出演一两个片段,能起到拉升院线票房和影片话题度的作用。
双年展上请到知名的作品到场,也是一样的道理。
组委会会想办法发动人脉关系,找到大收藏家或者欧洲的知名美术馆,「请」一幅大作过来。
目前比较热门的选项是莫奈或者毕卡索。
达文西小一点的活动根本找不到。
梵谷能找到但实在太贵了。
不算借展费用,持有者同意借展之后,行业内梵谷的作品出展所要求的保险额度通常要保到上亿美元,光支付的保费就老鼻子钱了。
莫奈和毕卡索足够有知名度,作品产量有够顶,很多画没那麽贵。
借一两幅过来,摆成一个特别展台,就有很好的话题知名度,顺便还能卖文创周边赚些小钱钱。
如果借展的作品够多,或者够有份量,那麽还可以单独支撑起一整间展厅。
比如,顾为经顺着在身前轻声议论着什麽的情侣的目光望过去,映入眼帘的便是这间展厅的中央被光线自下而上打亮的布面——宁静的绿波,绿波边的假山,假山旁的白色斜顶房子,房檐下随风摇曳的垂杨柳。
画作很漂亮。
又不只是漂亮。
应该说,顾为经的第一反应,便觉得这幅画作很美。
漂亮是一种光彩夺目的视觉直接体验。
它源于精巧细腻的刻画,源于物品华丽贵重的质地,源于创造者对于线条细致入微的镌缕雕琢。
它源于一种强大的气场,比如贝尼尼所设计的那些大理石喷泉,它们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好像自下而上的飞升。
美则是一种由感官所引发的精神体验,在于光与色的和谐搭配,在于气质的圆融统一,在于某种更高层次艺术效果的调配与组织。
它在于某种气质和灵性。
一只布满灰尘,斑驳但古意盎然的宋代佛像,也可以是美的。
一只镶龙雕凤,镶满布灵布灵金银,重达两斤的玉镯子,也是可以不美的。
顾为经看向那幅画,他也和前方那对外国情侣一样,轻轻的驻足停步。
他知道特别展厅前小小的于堵是怎麽出现的了。
站在这样的一幅画面前,每个人总是能够非常直观的感受到漂亮与美之间细微而直接的差别。
他们会察觉,什麽是画家笔下真正的「美」。
顾为经意识到——
漂亮但不美的事物,好看,悦目,但不一定可爱。
漂亮但美的事物,好看,悦目,但一定可爱……
呃。
顾为经想起了伊莲娜小姐。
好吧。
他必须要诚实些,收回刚刚这个评价。
事实证明,就算有些人又漂亮又美,但她也是能在实际接触中表现的一点都不可爱的。
但是。
在大多数情况下,漂亮而美的事物,都拥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
它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魔法,不一定多麽的炫目华丽,但一定会显得可亲可爱。
比如眼前的这幅带着强烈中国画气质的油画作品。
顾为经是第一次步入这间展厅。
他看到眼前标志性的意蕴悠长的清雅笔触的瞬间,他就几乎立刻意识到了这幅作品创作者的身份。
他移动脚步。
望向展台边固定所的由雷射鵰琢的灰色金属板所制成的作品详情卡。
果不其然。
展台上的作品便是组委会向国立美术馆借来的一幅带着东西和璧风格的布面油画作品《水乡人家》。
它是吴冠中的作品。
这位认为国画现代化与油画民族化本是两面一体,实际上都是同一实质的两种表现,被誉为中西绘画技艺之间的横站者的中华艺术大师,他十馀年前曾经一度站在亚洲乃至世界画坛的身价之巅。
吴冠中称得上是这些年来博彩众家之长,将油画和国画两种技法融汇贯通的最为成功的艺术大师之一。
保守估计。
顾为经身前展厅中央的这幅油画,上拍的价格也应该会在1000万美元以上。
也许运作得当的话能上探到3000万美元区间。
甚至再更高一些。
吴冠中晚年将他的大量作品无偿捐赠给东夏丶以及亚洲各地的美术馆,新加坡国立美术馆就在其中。
新加坡国立美术馆是东南亚最知名规模最大的的国家美术馆之一,其中就有一个单独的以吴冠中名字命名的展厅。
这次狮城双年展,组委会从国立美术馆请来吴冠中的作品,当做特别展厅最中央的镇展之宝,顺理成章。
顾为经年少时便在网络上观摩过吴冠中的电子画册,印象很深。
此刻间隔不过两米的距离,面对面的望着这幅作品,又是另外一层更深的感受。
他本来想形容成画面的冲击让他的脚步停顿。
端详了片刻后,顾为经才意识到——
不是冲击,而是韵律。
这幅画所带给他的东西,不是那种会让人张开嘴巴发出「哇」丶或「OMG」的一声尖叫的直接而强烈的精神刺激。
它带来的观感并非「啊」的一声大喊,而是「哦」的一声轻叹。
眼前的是一幅油画,却是一幅极为淡雅的油画。
它表达浓厚的情感,有别于很多传统的西方油画那种用非常缤纷花哨的油彩,用人物景物的颤动丶奔跑丶嘶吼丶扭曲丶狂呼或者旋转,用角斗士刺出的鲜血或者骏马鬃毛之上闪亮的汗水的这些经典方式,来传达画面的活力。
它是一幅传统的布面油画,创作者却使用了一种非常传统的东方式审美意境。
寥寥几笔。
标准的小桥流水人家。
观众初时觉得朴实无华,细品,馀味却缠绕在心中,如丝如缕,绕而不绝。
那一点点的墨线是怎麽沟勒出恰到好处的水波的绿意的呢?碧波之中,带着淡淡的微苦,水不荤,又不清。
顾为经极少能见到有谁,能用传统布面油画的方式,把江南水墨画的朦胧感觉,表达的此般精准且玄妙的。
他只能感慨。
艺术大师就是艺术大师。
不愧是东方艺术和西方艺术之间的横站者。
前面那对看五官可能是来自亚平宁半岛地区的高碧深目的欧洲人,也一眼便毫无隔阂的感受到了作品中所传达的意境。
连他们红色T恤上躁动扬蹄的奔腾跃马,在这幅画的轻淡湿润面前,都显得安宁了很多。
「水至清则无鱼,色彩太乾净,就没有了艺术性,就没有了想像力发挥的空间。记不太清了,这应该是吴冠中先生曾经说过的原话,鱼……便是水波的艺术之灵。」
有人从顾为经的身后,用英语说道。
年轻男人走到顾为经身边。
「而东方艺术品,又不能画的太浊太杂,把画面用各种各样的元素堆满,同样也没了想像力发挥的空间。东夏的书法间架结构讲究字白均匀,也就是笔触和触四周的空间分布的好,分布的有呼吸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