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开府的地点(2 / 2)

大明话事人 随轻风去 5164 字 2个月前

然后赵志皋就说起其他事务,有点担忧的说:「本官这几日去了解各处情况,苏州府秋粮徵收进度颇为缓慢啊。」

在这个季节,江南巡抚第一重要的差事就是徵税,没有什麽比这更重要。

林泰来宽解说:「苏州乃至于整个江南地区,最重要的漕粮都是明年开春后起运。

所以只要在明年开春前征齐就不晚,现在还不必太过于焦虑。」

赵志皋很有压力的说:「但苏州府当前进度确实太慢了,总不能真的拖到明年去。」

林泰来又劝道:「在路上时,已经上奏朝廷豁免苏州府过去十年的拖欠了。

等到朝廷诏令下达到苏州,就能缓解民众的怨气,今年的徵税自然就好办了!」

林泰来说的还是太虚,让赵志皋心里没底,盘根问底的说:「具体怎麽个好办?」

赵巡抚不是没当过地方官,很知道即便有好政策,也不一定能在基层起到好作用。

如何能把上面下达的好政策,转化为基层的正向推动力,才是考验地方施政功底的地方。

林大官人仍然是不假思索的说:「这还不简单?

即使朝廷豁免苏州府十年拖欠,那也只是原则上的意见,具体如何实施,还不是看抚台您如何操纵?

举个例子,今年交税表现好的就豁免,今年交税表现不佳的就不豁免!」

赵巡抚顿时如同拨云见日,有茅塞顿开之感!

他的心理压力也减轻了不少,只要有解决办法,那就不怕问题了。

指导完了巡抚工作,林大官人就起身告辞了。

又走到察院外,林大官人想着两天跑了四个衙署的经历,嗟然叹道:

「在各衙门之间来来回回,实在繁琐累人,做事效率也很低下!

要是能集中起来,进行一站式指导,那就好了。」

张家兄弟大致听懂了坐馆的意思,心里不禁暗暗感叹,人的欲望果然是永无止境的,很难有个知足的时候。

能随意出入官府丶包揽事务已经是地方恶霸的高配了,但这竟然还满足不了坐馆的欲望。

听坐馆的意思,居然开始嫌弃跑来跑去麻烦,想着开衙建府了。

这样在有事的时候,就可以把其他各衙门的官员一起召唤过来,实现那什麽「一站式指导」。

想到这里,左护法张文建议说:「时至今日,坐馆也应该有一处或者几处正式住宅了。

最起码也该在城里有一处,这样才配得上坐馆身份。」

林泰来点头道:「言之有理!」

他经常住的地方,有城里孙怜怜家,那不是自己的居所;或者城外南濠街更新书院,那是社团堂口据点。

至于在横塘镇还住在唐老头院里,而木渎镇则是住在税关衙署里。

数来数去,在苏州城竟然没有真正的「林府」存在。

主要是林大官人目前没考虑过婚配问题,所以对住处也就一直是胡乱对付,没怎麽上过心。

但如今身份到了这个地步,再不拥有一个正式的宅院,就有点掉价了。

总而言之,开府必须提上日程了。

不过林泰来想起了什麽,又开口道:「其实在城里也是有房产的,张幼于老先生当初把城北桃花庵卖给了我。

那是唐伯虎的故居,品格倒也配的上我,就是实在太小了,才二亩大小,完全不匹配我的地位。

关键是周围住宅稠密,很难进一步把宅院扩大到配得上我身份的程度。」

右护法张武说:「我听说过,西边枫桥镇的章家当年为了夺一块地,曾经放火烧了那块地上的寺庙。」

虽然张武没有继续说下去,但他的意思已经不言而喻。

林泰来皱了皱眉头,「如此行事,有伤天和,不可!」

然后又说:「桃花庵大小终究太局限了,先作为一个备选地方即可。

其实我另有一个心仪地方,但难度同样也不小。」

张家兄弟跟了这麽久,对林泰来很多心意都比较了解,便试探着问道:「城南沧浪亭?」

林大官人答道:「是啊,这里才能配的上我林泰来!」

这可是后世苏州城四大名园之一,也是苏州城现存最古老的园林,逼格绝对够了。

最关键是,沧浪亭现在是无「主」之地,不属于任何私人,一直是官府公管或者旁边寺庙代为管理。

从这个角度来说,其实更好夺取侵吞,不怪林大官人至今念念不忘。

左护法张文心里合计了一下说:「现如今城里民居稠密,只怕也没有多少合适地方以供坐馆施展了。

沧浪亭周边还好,不是寺院就是祠庙,相对空旷地方也多,所以作为住宅的地段倒是非常合适。」

林大官人便决定说:「等过几日得了空,先去沧浪亭实地看看。如果确实合适,就想法子入手。」

拥有四大名园之一的诱惑,不容林大官人不动心。

先把这个目标正式立起来,等各方面事态都平稳后,再抽取精力慢慢来。

然后林大官人带着随从,就往城外走。

回来后的这段时间,一直住在城里。如今事情阶段性结束,也该出城去看看了。

穿过胥门的时候,张家兄弟又提醒说:「大官人这就出城?不先去解决王家怡老园?」

林泰来随口答道:「解决怡老园干什麽?」

张文十分不可思议:「不解决了怡老园,怎麽修建新城门?」

林大官人大手一挥,「不用着急,该怎麽办就怎麽办。以后百姓会帮我们解决的!要相信百姓的力量!」

出了城后,林大官人没有去老据点更新书院或者五龙茶室。

也没有去目前社团事实上的核心地区木渎镇,调解两个女人之间的关系。

而是上船直奔横塘镇,然后也没在镇上逗留,又转向老家林宋村。

林大官人作为一个堂堂的解元,虽然是武的,但也是林氏家族的第一个功名。

按规矩必须要回村里宗祠,然后告祭一下祖宗,再向周围十里八村夸耀一下,这就叫光宗耀祖。

对这些传统习惯,林大官人也不能拒绝,不然就真成了一个另类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