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章 帝王的不得已,徐阶的狂怒(1 / 2)

第551章 帝王的不得已,徐阶的狂怒

帝王最看重的是什麽?毫无疑问是国祚。

哪怕是再败家的帝王,再蠢的帝王,依旧会以维系国祚为人生第一目标。

当然,能否做到是另一回事。

道爷的脾气……怎麽说呢!按照他的秉性,既然和群臣开战,那就不胜不收兵。可君臣多番交手后,他却隐入西苑,推出严党作为君臣之间的隔离墙,以缓和局势。

能让道爷隐忍的,一是国祚,二是亲人。

所以当蒋庆之说苏松等地不在手中,大明必然会亡时,黄锦都为他捏了一把汗。

道爷静静的看着他,可越是如此,黄锦就越担心那平静下可能在酝酿的雷霆。

蒋庆之也平静的看着道爷,虽然心中有些打鼓,但他知晓,一旦退缩,道爷又会回到以北方为主的治政格局中。

当初太祖高皇帝建都南京,除去地理位置的因素之外,便是考量了南方富庶,钱粮趁手的缘故。

而成祖皇帝迁都北京,是出于对后世儿孙的担忧之心。

他担心南京离边塞太远,儿孙们远在南京,不知草原异族的强悍。当异族叩关,北方岌岌可危时,人还在南京宫中开趴体。

「大明当下最大的威胁是北方异族。」道爷缓缓开口,「南方是富庶,可那也是大明的南方,谁敢谋反?谁敢割据?」

他的眼中闪过讥诮之色,「那些蠢货不知朕为何一再清洗整顿京卫,却对南方卫所糜烂视而不见……」

蒋庆之看到了他眼中的讥诮之意,心中冷了半截。

道爷是故意的!

「北方物产不及南方,且直面草原异族,故而无法倾力于农耕。南方有钱粮,可北方有刀子!」

道爷的眸中多了冷意,「若是南方那些蠢货敢于试探朕的底线,那朕便会让他们看看朕手中长刀的锋锐!」

北方拿着刀枪,南方拿着钱粮。

北方为南方扛着凶残的草原异族,让南方能安心发展。而南方为北方大军提供钱粮。这是一个互补性的地域结构和经济结构。

蒋庆之想到自己多次提及南方卫所糜烂不堪,若说北方官兵是看门犬,那麽南方官兵,那真是连狗都不如。

家里进贼了狗会狂吠。而南方官兵连叫都不叫。

道爷却态度暧昧,每当这个时候,他仿佛记忆力就会出现中断,忘掉了南方。

原来这一切都是他有意为之。

「南方有钱有粮,若是再手握强军……这个大明才会真正的危矣!朕在京师也会寝食难安!」

我还是嫩了些!

蒋庆之低头盘算了一下。

历史上南方士大夫们一直在努力和帝王争权夺利,可直至崇祯帝殉国,南方士大夫才得偿所愿。

而支撑帝王的便是枪杆子。

握住了枪杆子,帝王才有和南方士大夫们叫板的底气。

而万历帝……

蒋庆之想到了历史上派人去南方收税,结果被士大夫们打的满地找牙,自家郁郁寡欢绝食数日,最终只能收回派驻各地税监的那位侄孙。

他突然发现一个问题。

大明帝王大权旁落正是始于嘉靖帝之后。

「太祖高皇帝乃马上帝王,立国后予取予求,可依旧在士大夫们那里碰壁。那些人宁可抱着蒙元的牌位,也不肯出仕为大明效力。太祖高皇帝的回击便是杀贪官如杀狗!」

道爷的声音在殿内轻轻回荡着,「建文帝……那位被儒生哄的晕头转向,立足未稳便发动削藩,引发靖难之役……」

「道……陛下。」蒋庆之乾笑着,心想您可是成祖一系的,这麽说合适吗?

「那都是命数!」道爷看着他,「朕说过,人一生的命数早已注定,从你一言一行,一饮一啄……皆是因果。建文帝重用黄子澄等人,这才有了成祖靖难登基。记住,这是因果,也是命数!」

「是。」蒋庆之心想什麽都是命数,那这人还做事干啥?

道爷仿佛知晓这厮在想什麽,「真到了要你动,要你倾力而为之时,你就算是万念俱灰,老天依旧会有法子让你振作起来。而这也是命数。」

蒋庆之单手托腮,「是。」

道爷喝了口茶水,觉得有些冷,便轻轻顿了一下茶杯,黄锦赶紧令人去弄热茶来。

「成祖皇帝在位时,君臣之间无时不刻不在争斗。不过成祖皇帝却能用自己的威望压制群臣。」

「之后的帝王,宣庙力不从心,北方由攻转守。随后帝王式微之势再难挽回。」

宣庙指的是明宣宗朱瞻基。

「陛下。」黄锦送上茶水,道爷接过,喝了一口,消瘦白皙的脸上多了些血色,「土木堡之败,把大明帝王的脊梁骨都打折了。从此后,帝王渐渐被压制……你登场,我下台。我登场,你滚蛋……」

这说的是朱祁镇和朱祁钰两兄弟,土木堡之败,朱祁镇被瓦剌俘获,朱祁钰登基。瓦剌没想到大明会这般拒绝,又不愿养着朱祁镇这个废物,于是最终放归。

后来的故事……令人一言难尽。朱祁镇复辟,于谦身死。

「再后来,帝王就成了文臣圈养的玩物。」道爷讥诮的道。

这话指的应该是武帝,也就是朱厚照。

这位帝王短短的一生都用在了脱离文官的束缚上,最终落水,染病而亡。

「由此你想到了什麽?」道爷问道。

蒋庆之脱口而出,「谁掌握了枪杆子,谁便是帝王!」

这话犯忌讳,但道爷却颔首,「太祖高皇帝与成祖皇帝皆掌握了军队,故而令行禁止,言出法随。之后的帝王却被困在深宫之中,军队渐渐沦为看门狗,且不在自己手中。若是不肯与文官妥协,便是傀儡!」

蒋庆之从未从这等角度去琢磨过大明的国势,心中不禁巨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