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0 章(1 / 2)

一九七四年五月初,春耕早就已经结束了。

天气渐渐开始回暖,地里庄稼发出了嫩芽,山坡上绿油油的,一片春意盎然。

这个月份的槐花也开得正盛。

槐花树很能长,一年成树,三年成坡,一长就是大片大片的,不过这玩意儿L花期短,也就十天半个月的样子。

不赶紧摘的话,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

这天上午九点多,西南角的半山腰处,一大片槐花开了。

好些小娃子都提着篮子爬在树上摘花,这东西蒸一蒸就能吃,好吃得很。

要是大人舍得,还可以打几个鸡蛋摊成饼,或者是直接拿白面包成包子。

不过这年头,很少有家长舍得在这个节骨眼上拿白面出来吃,这又不是秋收那会儿L,不吃点好的人干不动,能打几个鸡蛋摊成饼就已经算是顶顶好的了。

穆绵家是舍得吃的,每年这个时候都会包点槐花包子。

新鲜的肉馅剁完跟槐花放一起搅巴搅巴,很有一股独特的香味儿L,没有哪个小娃子不喜欢吃。

穆熙就喜欢得很,所以在摘槐花这件事情上相当积极。

就好比这会儿L,她爬在树上就跟那猴子一样,手法相当快。

有些不好摘的地方,就直接把树枝撇了,反正来年还会再长。

小小个人儿L,力气大得很,这方面也是像极了她爹。

旁边的树杈上,是她的小伙伴小圆子,只差了半岁的小姐妹俩天天形影不离的,干啥都一块儿L。

小圆子这会正龇牙咧嘴地掰着一截树枝,两秒后,小丫头果断选择了放弃,“西西这我弄不断,一会儿L你来弄吧。”

穆熙扭头看了一眼,肉嘟嘟的脸上带着一本正经,很有点大姐头的风范,“好,等我先把这摘了。”

她话才落下呢,稍微往下一点的地方,接着传来了一道稚嫩的男娃声,“姐,我这也弄不到。”

说话的是穆栋,小名就叫东东,是个人都看得出来,这名字是顺着穆熙的名字取的。

他今年四岁了,他爹穆庆跟他妈赵方雅是六九年六月份结的婚。

赵方雅也是机械厂的职工,家在红旗大队,是穆庆先看上了人家。

然后他妈唐翠香托了媒人去说,女方对穆庆也是满意的,处了两个月就结婚了。

两人在七零年五月份的时候生了穆栋。

去年又生了一个,是个女娃,叫穆喃,小名南南,才刚满一岁,还没办法跟着哥哥姐姐满山遍野跑。

听到穆栋的话,穆熙往下看了一眼,“你先去别的地方弄嘛。”

穆栋抬着个小寸头,脑袋瓜跟大猕猴桃一样,“别的地方也没了呀。”

在他旁边还有一个女娃,叫小团子,是许乐乐二哥许志用家的老大,也是七零年生的。

小团子双手扒拉着树开始往下梭,“那树上还有,我去那边。”

穆栋:“那树太高了,万一掉下来指定给脑袋摔个大洞。”

小团子小脸儿L鼓鼓的,“我才不会摔呢!我姑都夸我爬树最厉害了,她说她小时候都没我厉害呢!”

穆栋不甘示弱,“我姑也这么夸我了。”

话落,小男娃又补充了一句,“我五个姑都这么夸我了!”

只有许乐乐一个姑姑的小团子败下了阵来,气鼓鼓地往旁边跑,小小个背影明晃晃地写着…她不想跟这人说话了。

留下穆栋骑坐在树杈上,发出了很臭屁的笑声。

穆熙小大人样地翻了个白眼,四岁的小男娃就是幼稚。

四个小娃子在半山腰转了将近两个钟头后,才拎着篮子开始往家走,一路叽叽喳喳的,快到家门口了还没停下来。

小圆子拉着穆熙的手,嘴巴张张刚想继续说什么呢,不远处忽然传来了一道歌声。

小圆子到嘴边的话拐了个弯,“我姑在你们家。”

穆熙想到了什么,嘴巴跟着瞥了瞥,“你姑好黏人的,昨天晚上我还听到她说,她不想回家了,想跟我姑一起睡。”

小圆子一本正经的语气,“我妈说,因为我姑紧张,所以才想一直跟你姑待一块儿L。”

穆栋嘻嘻哈哈的,“咋都是大人了还害怕,我就能自己一个人睡,一点儿L不害怕!”

小团子:“你好笨啊,我姑才不是害怕呢。”

穆栋:“那是啥?”

小团子:“是因为……”

……………

……

在四个小娃子还一边晃晃悠悠一边叽里呱啦的时候。

同一时间,穆家院子里。

还差几个月就要满二十岁的穆绵靠坐在屋檐下的椅子上,及腰的长发随意地辫在了后面,圆溜溜的眼睛一本正经地目视着前方。

院子正中间,许乐乐站得笔直,板板正正的,嘴巴一张一合唱着一首红歌。

她声线很宽,搭配上这激昂的调子,很像一个战士打了胜仗归来,在跟祖国汇报他的战绩。

前段时间,省城附近军区的文工团招兵。

许乐乐报了名,提交了材料。

她基本条件都符合,第一轮硬性要求顺利通过。

后天就要去参加选拔了,能不能过就看这一哆嗦,过了以后就进文工团,正式成为一名文艺兵。

不过的话,就不知道要等到啥时候,才能等到人家文工团再次招人了。

这年头的文工团可跟后世不一样,往后倒几十年,文工团是每年都有招收计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