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狐假虎威(2 / 2)

大夏明镜 荣小荣 3906 字 22天前

陈先生捧着那本小册子,目露奇芒,就像是捧着一件稀世珍宝,忍不住笑道:“精妙,精妙,实在是精妙,此等精妙的解法,那几个老家伙一定想不到!”

宋佳人看了眼激动的陈先生,心中浮现出一个念头。

这道题,莫非陈先生也不会?

这让她有些难以置信,陈先生是大夏的算学泰斗,他无心仕途,毕生钻研算学,桃李满天下,教出了多位算科状元。

朝中许多官员,都算是他的学生,可以说,在算学一道,他老人家绝对是站在山巅的存在。

怎么可能有他不会的算学问题?

察觉到了宋佳人的视线,陈先生意识到自己有些失态了。

他轻咳两声,说道:“这次慕儿的功课完成的很好,奖励你一枚花钿,先生忽然有点急事,今天就不学新内容了,你们自己温习温习之前学过的吧……”

不用上陈先生那枯燥无聊的算学课,宋慕儿和宋凝儿自然高兴,先生离开后,她们哪里还会记得温习,立刻跑出教室去玩了。

宋佳人看着陈先生匆匆离去的背影,心道他的事情肯定特别急,走着走着就跑起来了,一把年纪的老人家,也能健步如飞,过门槛的时候,居然是跳过去的……

清风书院。

作为长安四大书院之一,清风书院在大夏读书人的心目中地位颇高,书院的位置,也极其优越,坐落于长安西南方向,占地面积极广,院内有山有水,环境清幽无比。

这里本来是一座皇家园林,后为嘉奖清风书院对朝廷做出的贡献,大夏某一任皇帝,特地将此皇家园林选为院址,在这里修建了新的书院。

四大书院各有所长,云梦书院专兵法骑射,是武将的摇篮,东山书院以乐道著称,北溪书院书画双绝,清风书院算学独秀,朝中七成以上的文官,都出自这四大书院。

此刻,清风书院后山,湖边的一座小院中。

三位头发花白的儒衫老者,围在一张图纸前,手持木尺,时而在上面量些什么。

这个问题,他们研究已有数日了。

虽说已经用尺量出了答案的范围,但算学是一门精确的课目,这个问题的答案,有且只有一个,对他们而言,只确定出范围,是远远不够的,即便这个范围已经被他们缩的很小了。

几人正思索间,忽有一道身影,背着手从外面晃晃悠悠的走进来。

三人正在聚精会神的思索,谁也没有发现。

陈先生走到他们身后,重重的咳了一声,三人听到声响,同时回头。

陈先生看着他们,目光睥睨,淡淡的说道:“你们三个老家伙,一个个号称算学泰斗,怎么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解不出来,真是让老夫失望啊……”

小院之内,三人同时回头,一名面容清癯的老者眉头一挑,问道:“老家伙,你解出来了?”

陈先生捋了捋下巴上的胡须,说道:“那是自然,这种简单的问题,甚至不值得老夫思索稍久,你们就承认吧,在算学一道,老夫就是比你们几个强……”

三人眉头微蹙,这老家伙的语气,未免太狂了。

四人都是清风书院隐退的算学先生,在大夏算学界,享有泰斗之名,平日里谁也不服谁。

一位面容清癯的老者冷哼一声,说道:“来来来,让我们看看你是怎么解出来的……”

陈先生大袖一挥,从他手中夺过木尺,提笔在图上画出了几道虚虚实实的线条,然后随手将尺笔扔在桌上。

三位老者没有理会他,目光死死的盯着桌上的图纸。

“这……”

“三边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妙啊,将此点移位过来,竟将三地问题,变成了两地问题!”

“老家伙,你这朽木脑袋,竟也能想出这种精妙的解法……”

他们钻研算学一辈子,无须陈先生讲解,只凭这几道简单的线条,就已经领悟了其中奥妙,纷纷忍不住开口。

没想到困扰他们数日的难题,解法竟然如此简单。

他们差的,只是一点点的启发。

可对于算学而言,偏偏这一点点启发是最难得,也是最重要的。

此题的解法看似简单,但却完全的超出了“九数”乃至于当今算学的范畴,是一种全新的思路。

而他们研究了一辈子“九数”,思维被框死在了一个范畴,很难迸发出新的思想。

不得不说,姓陈的老家伙,这一次真是让他们刮目相看。

当然,几人争了一辈子,心中的不服气还是有一些的。

一名老者重新取出一张纸,递给陈先生,说道:“老家伙,伱再看看这道,你要是能解出这道,我陆云霆就承认你比我强……”

陈先生接过那张纸,扫了一眼之后,将其收在袖中,说道:“此题老夫心中已有解法,不过,老夫给宋府那两位小丫头上课快要迟到了,等到明日再给你们解惑……”

说完,不等三人开口,他就立刻转身走出小院。

离开清风书院,他回头看了一眼,见无人跟来,当即转身,向着宋府的方向狂奔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