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2(1 / 2)

都?站起身来。

男子下?意识地拍了拍衣裳上的烧饼渣子,一副想说话却不敢说,又是紧张又是局促的模样。

女子则望着?梅娘,神情既惊喜又激动。

“二妹,你都?长这?么大了……”才一张嘴,女子的眼泪就掉了下?来。

梅娘略想了想,方笑着?打招呼。

“姐,姐夫,你们怎么来了?”

这?两?个人正是原身的大姐武娟娘,大姐夫韩向?明。

一听到这?话,男子黑黢黢的脸庞就变成了黑红色,连手脚都?不知道该往哪儿放了似的。

武大娘擦干眼泪,招手叫梅娘过去。

“梅儿,过来坐下?,娘慢慢跟你说……”

原来韩家?本是京城西郊的农户,韩向?明是独子,父母早亡,直到二十岁上才娶了娟娘。

按理说娟娘是京城中人,原不该嫁到城外去的,可武家?穷得要靠卖烧饼糊口,全家?只有武大娘一个寡妇撑着?家?,下?面?又有一群弟弟妹妹,谁都?不想惹上一堆累赘,便没人肯上门说亲。

武大娘舍不得把娟娘送去富贵人家?做奴婢,又不肯许给人做妾,好不容易听人说起韩向?明,她想着?韩家?虽穷,家?中却有几亩地,又没有公婆要伺候,对娟娘来说倒算是一门不错的亲事,便把娟娘嫁了过去。

好在韩向?明是个性情老实的,又勤快又能干,对娟娘也好,小两?口过了几年日子,前年又添了个儿子,一家?三口的日子也算得上和和美美。

本以为娟娘总算能过上安稳日子了,谁知前不久西郊下?了场冰雹,将韩家?的庄稼打了个七零八落,今年的收成算是完全泡汤了。

娟娘两?口子愁得睡不着?觉,眼看着?到了六月,再种?什?么也来不及了,到了秋天打不上粮食来,一家?三口这?一冬天可怎么过?

正在走投无路的时候,武大娘托人捎了口信过来,问她家?怎么样了。

两?口子一合计,地里的收成是指望不上了,还不如抱着?孩子进?城来投奔娘家?,两?口子在城里寻些活计,攒点儿钱,好歹把这?大半年熬过去,明年再作打算。

于是两?人把家?里东西收拾收拾,托给邻居帮忙照管,便带着?儿子进?了城。

自打听说西郊下?了冰雹的事儿,武大娘就日夜悬心,这?回?见小两?口抱了外孙投奔过来,又是心疼又是怜惜,忍不住就哭了。

听完前因后果,梅娘这?才明白,韩向?明为什?么一看见自己?就这?么紧张了。

俗话说,人若一求人矮半截,尤其这?个时代,男子本就该赚钱养家?,如今连自己?妻儿都?养不活,反而还要来投奔妻子娘家?,哪里还能直得起腰说话。

她忙说道:“姐和姐夫难得回?来,一路辛苦了,先好好歇歇,找活的事不用?着?急。”

见她丝毫没有嫌弃的样子,娟娘夫妻俩才松了口气。

刚才听武大娘的意思,现在家?里的事都?是梅娘说了算,她还担心梅娘会赶走他们。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娟娘自己?过不好日子,回?来拖累娘家?,被娘家?嫌弃也是正常的。

现在梅娘不但不嫌弃,还张罗给他们倒茶喝水,关切地询问他们的情形,娟娘才放下?心。

她看着?梅娘忙里忙外,笑语晏晏,不禁有些感慨。

真没想到,当年那?个黄毛丫头,现在居然出落得如此清丽,更没想到才几年的功夫,梅娘竟然变得如此聪明能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