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一点点靠近(1 / 2)

晋末长剑 孤独麦客 6116 字 6天前

感觉好像是被银枪捅了一样,老天爷终于舍得下雨了,且一下就是好几天,让整个大河两岸为之通透,虽然有些晚了。

黄池就在内黄县西,离着并不远。从城头望去,碧波万顷,荡漾无比。

湖中隐现些许沙洲,似乎在告诉人们这个湖泊并不全是深水区,浅滩非常多,行船时一定要小心小心再小心。

“这便是刘粲曾经打猎过的地方?”邵勋看着湖畔茂密的水草,问道。

“回明公,刘粲驻兵魏县时,曾来此行猎三日。”坞堡主黄统毕恭毕敬地回道。

其子黄涛站在后面,时不时偷瞄邵勋一眼,似乎想看清这个威震北地的人到底是何模样。

“高平之战那会,我一直猜测刘粲位于何处。若早知他在黄池,直接就杀过来了,高平都不会去。”邵勋笑道。

因为不知道刘粲在哪里,所以去高平搞了靳准。这厮现在在匈奴那边好像没什么动静了,应该已被排除出权力高层。

关键时刻一次惨败,在竞争者众多的情况下,影响极其深远。靳准再想上位,只能靠奇招了。

今日邵勋同样来到黄池射猎,受邀者多为附近的坞堡帅、庄园主们。

猎了半日,所获不是很多,有些人甚至空手而回。

不是他们不努力,而是他们真的不会射猎。

乱世之中的坞堡帅、庄园主们,有的是聚集流民,自成坞堡,这些人一般有点勇力。

但还有很多是靠世世代代的家生子奴仆、部曲庄客自保,说白了,这些人靠的是社会传统、惯性以及价值观所形成的“规矩”来控制众人,他们可就不一定弓马娴熟了,即便这会正处于乱世。

对于前者,邵勋给予绢帛赏赐。

对于后者,尽量拉着他们多说会话,毕竟他们家中应该还是有弓马娴熟的子侄辈的。

庾琛跟在他后边。

与邵勋相比,他说的话更多,毕竟曾镇守汲郡多年,在汲、魏、河内、顿丘四郡有相当的影响力。眼前不少人,他甚至见过不止一次,以前坚守汲郡,也有赖于这些人提供粮草、器械乃至兵员,关系自不一般。

出任司隶校尉后,他主抓招抚工作,也是从这些人身上打开缺口。不然的话,你以为大军一至,说几句慷慨激昂的话语,人家纳头便拜么?没那么简单的。

一切都有前提的。在这件事上,庾琛有大功,邵勋很清楚,也很承他的情。同时也感慨,身边有能用的帮手,到底有多么重要。

一直以来都是他带别人飞,其实他也很想被别人带着飞啊。

“咚咚咚……”黄池湖面上响起了密集的鼓角之声。

所有人都下意识望了过去。

一艘艘船只停泊在深水处,船工们忙忙碌碌,仔细检查着各类物资。

内黄并不是终点,甚至只是河北大战的一個起点。

待枋头南北二城积存的资粮一点点运过来后,邵勋就将以此为后勤转运节点,向西进入洹水,直趋安阳。

他不信到了那里,石勒还不出现。

******

淇水两岸的城池已经粗具规模了。

城池的名字也很俗,就叫石桥北城、石桥南城,南距朝歌县三四十里,北离荡阴县四十多里。

城池接近完工时,李重将羊聃部万人调了过来,屯于北城内外。

梁肃部万人屯于南城内外。

至于朝歌,则交由新近赶过来的五千洛南丁壮戍守,这也是邵勋交给他的唯一一支援军。

仔细盘算了下,他指挥的这支西路军计有黑矟军三千、南阳兵万人、关西兵万人、洛南丁壮五千、义从军两千,共三万步骑。

真正有点战斗力的其实就黑矟军、义从军这两支部队。

羊聃部有两千人比较耐战,主要是南阳豪族的精锐部曲,有铁铠,器械比较精良,平日里训练很勤,其他人不过尔尔。

关西兵其实就是宛城世兵,真正能打也就一千多人罢了。

所以一直以来,李重采取的都是步步为营的策略,先稳固粮道,积存物资,每到一个关键节点,严格按照战前部署筑城,确保有可供大军两月以上所需的物资,然后再图北上,寻找敌军厮杀。

正因为此,羊聃私下里给李重取了个绰号“杖翁”,讽刺他像老头一样胆小如鼠、行动迟缓。

今天是六月十六日,不知道“杖翁”是吃错了药还是怎么着,居然让北城守军遣一部北上,充作先锋,往荡阴方向前进。

羊聃直接点了那两千精锐部曲,带上两千庄客,以及配属给他的五百骑兵,携战车北上,当天就走了二十余里,在一处名叫“长沙沟”的地方扎营——此处离荡阴也就二十里出头的样子了。

傍晚时分,四千先锋环车为营,在野地里夜宿。

羊聃爬上了一棵树,瞭望四周。

吃完饭的时候,在外围窥伺的匈奴骑兵稍稍有些多,让他略微收起了点骄狂之意,担心遇到匈奴大队人马,产生巨大的伤亡。

他先看向南边,那是他们的来路,一片平静。

然后又看向西边,还是一片平静。

北边和东边有烟尘升起,还不少,北边稍多,东边稍少。如果不出意外的话,那是大股骑兵闹出的动静,起码在五千骑以上,这让他有些担心——

果然!

北边响起了急促的马蹄声。义从军幢主庾维快马奔回,大声道:“荡阴方向驰来敌骑,众不下三千。”

“才三千骑,你们就打不过了?”羊聃跳下树,不怀好意地问道。

尼玛!庾维差点破口大骂,考虑到他现在配属羊聃指挥,生生忍住了,只冷哼一声,带着骑兵进到了车阵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