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梦想(1 / 2)

朱明亮的语气,永远是那么地不容置疑:

“两万多元军像cháo水一般涌来,就你手下这九百人,想要守住土墙,绝非易事。首先,你收集到的木料,要足够你烧两个时辰,这是底线,没有土墙前面火场的阻隔,元军可以轻易地漫过你的防线。其次,你还需要加强防御力量,建议你去找强弓营商量,调集部分小型投石机和硬弩机,布置在土墙后方。你对强弓营的余晨锋说,浓雾天里,投石机和硬弩机,如果布置稍稍靠后,就看不清目标,成为摆设了。”

薛勇武今天,算是真正见识了朱明亮的真才实学,于是万分感谢地深深鞠了一个躬,去找严铠和强弓营指挥官余晨锋商量去了。

朱明亮又对钱贞善叮嘱了几句,这才心满意足地离开,去了第四营的阵地。

朱明亮在一座石桥边,找到了第四营正副指挥官丘亦可和章寒崴。

丘亦可是岳州一带的人,多次见识过浓雾天的厉害,他听罢朱明亮浓雾将临的jǐng告后,认真地问道:“朱参议,我们该如何应对浓雾?您的高见是?”

“很简单,你将这河上的几座石桥,尽数拆毁。我都看过了,岳城河上的几座石桥,都算不上是什么古董,没有什么可惜的。石桥拆了,再建几座吊桥,第一营的兄弟扛不住了,你要负责将他们接应回来。”

丘亦可犹豫道:“天行街上的那座石桥,有九百多年历史了,造的也很jīng致,拆了怪可惜的!”

“嗯,军人有这样的情怀,难得难得!你要实在是舍不得,就留着吧,在桥上堆上砖石粘土,再焚烧木料以阻敌,不过你要想好了,你的士兵们,可要多损失上百人!”

副指挥官章寒崴听了,在丘亦可耳边说:“那还是拆了吧?”

朱明亮猜出了章寒崴说的话,像是自言自语地说道:“拆了吧!拆了再建一座更好的!”

太阳照着洞庭湖的碧波万顷,秦起和林静如静静地站在楼船的船尾甲板上,鸥鸟在不远处翻飞跟随。

林静如又恢复了女扮男装,两人间也没有任何亲昵举动,完全是好朋友的样子。

“你带的那些书,怕是要jīng简掉一些,行军打仗,敌人追过来,逃都逃不掉。”

林静如爱书如命,衣服、首饰没怎么带,就是三大箱书,怎么也要带着。

“我听说秦将军是个大英雄,元军闻风丧胆、望风而逃,怎么还会有机会被元军追赶?”

秦起嘴上功夫虽然了得,但对林静如还是要略微谦让一些,便转了话题:

“如果我们去了河南一带,你说,那儿的民众会支持我们吗?”

“总会有人支持,也难免会有人反对,我们要做到就是,让尽量多的人支持我们,让尽量少的人反对我们!”

“能否说说要点?”

“中原一带的民众,以汉族为主,元朝统治者是蒙古族,所以单从情感上讲,那儿的民众是倾向我们的。但是

谈到利益,情况就有些复杂了。”

这时有一只沙鸥,歇在船尾的栏杆上,林静如觉得有趣,便走过去,想摸摸那只小鸟,也不畏惧万恶的禽流感。

那沙鸥也不飞走,但却蹦跳躲避着,不让林静如碰到,林静如有点急了。

秦起一挥手,沙鸥飞远了:“我们如何才能保证,当地民众的利益呢?”

“先说人数最多的下层民众,他们的既得利益比较少,同时,他们也期待着,驱逐元朝统治者,可以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新的转机,因此只要我们给他们一个梦想,他们就会支持我们。”

“一个梦想?”

“你只需要,为他们描绘出,一幅美丽的远景:等赶走了元朝统治者,就给他们土地,轻徭薄赋,整治贪官,等等。”

“就这么简单?”

“就这么简单!他们的要求也确实很简单。多少次改朝换代,他们都满怀希望,又总是空手而归。有人不是写了词吗: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见秦起陷入深思,林静如稍微等了一会儿,才继续道:

“再说中层民众,他们是有既得利益的,如果战争持久打下去,他们的生意或者地里的收成等等,就难免会受到损失,他们就会抱怨我们了。”

“又要打仗,又不能影响经济,这个难度很大噢!”

“我也觉得没有什么简单的好方法,但至少应该要求每一名官兵,作战时尽量不要扰民。”

“上层人士呢?如何争取他们的支持?”

“他们人数虽少,但能量巨大,争取他们的方法,也因人而异,只能随机应变了。”

秦起觉得,现在能想到的,还都是纸上谈兵,真正到了河南、山西,现实的情况肯定要复杂得多,也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了。

摸着石头过河呗!

为什么和林静如在一起,就会不自觉地聊起这么严肃的话题呢?

是林静如太睿智、太复杂了吗?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