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潜水作战(1 / 2)

受到惊动的两名元军暗哨,急忙划动快船试图逃离,而快船上的民军,则立刻朝着桨声传来的方位,掷出了十几只投枪,惨叫声和落水声响过后,只留下元军暗哨的快船,还在水面上晃荡。

这一阶段的战斗结束后,叶青臣再次派出快船,搜寻漏网之鱼,因为也很有可能,有些元军暗哨,聪明地识破了蒙冲快船的诱敌之计,没有发出响箭。

执行搜索任务的快船上,一般配备了嗅觉灵敏的狗,还有些配备的是,一种叫做鸣鹫的水鸟;快船在可疑地点的下风处巡游,狗或鸣鹫一旦发现了异常,就会做出反应。快船上的民军,就召集附近的快船过来,再进行拉网式搜索。不过,狗和鸣鹫都有个缺陷,它们常常会把其它动物,也当着预jǐng对象,因此民军拉网式搜索的结果,常常只是惊飞了,几只大型水鸟。

一轮清剿结束过后,叶青臣向秦起报告,共消灭十四处、二十八名元军暗哨,并缴获十四艘快船。

深夜,漆黑的夜sè中,六艘元军战船,正在水寨外执行巡逻任务。渐渐地,它们驶入了民军水军的伏击圈。

黎明前,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只有元军战船的桨声,清晰地传到民军的耳朵里。

民军楼船上,坐镇指挥的张轩德,仅仅根据桨声,就准确地判断出,元军战船的数量和类型。

驶进伏击圈的元军战船,是中等大小的蒙冲,它是元军执行巡逻任务时,使用最多的战船类型。

经过不断的摸索,民军对付元军蒙冲,已经有了一套很有效的战法。此刻张轩德成竹在胸,他模仿水鸟叫声发出命令,两艘民军快船,悄悄地向元军蒙冲靠了过去,在快船后面不远,民军的两艘楼船尾随而行。

民军快船上的士兵,很快发现了蒙冲模模糊糊的黑影,他们放过前面四艘元军蒙冲,然后冷静地发shè硬弩,两声闷响过后,两支超大的箭矢,分别shè入后面两艘元军蒙冲的侧前船板。

这两支超大箭矢的箭头后面,都系着一根不算太粗,却非常结实的麻绳,民军水军士兵拉紧麻绳,箭头上特制的倒刺,结结实实地将箭矢卡在了蒙冲上。

民军快船一边不断地释放着麻绳,一边飞快地划向近旁的楼船,两艘楼船上的民军士兵,接过快船上递过来的麻绳,迅速系紧在各自的船帮上,同时升起了巨大的船帆。

此时正值chūn节,湖面上刮着很强的东南风,楼船的速度很快提高了起来,麻绳再次被拉紧,两艘元军蒙冲被拖着,向远离水寨的西北面驶去。

蒙冲上的元军,一面发shè火箭求救,一面尝试着反向划船抵抗,但由于蒙冲上桨手的力量,比起楼船上桨手加风帆的力量,要小很多,因此只能继续被楼船拖着,远离元军水寨。

元军又想去砍断拖着船只的绳索,但蒙冲的特殊蒙甲设计,使得元军很难靠近侧前船板。

虽然很困难,但也得尝试一下,只见几名元军水军官兵,登上蒙冲的弧形蒙甲顶棚,然后慢慢地爬

着,向侧前船板靠近。

一直在旁边监视的民军快船,见到元军蒙冲顶棚上晃动的黑影,立刻shè出箭矢,蒙冲顶棚上的元军士兵,纷纷中箭滚落水中。

当离开元军水寨足够远后,楼船上的民军开始收紧麻绳,元军蒙冲被拉到楼船的近前。

作为威慑,楼船上巨大的拍杆,狠狠地拍打在蒙冲的弧顶上,本就乱成一团元军官兵,变得更加惊慌。听到楼船上的劝降喊话声,又看到四周,打着火把围上来的民军快船和蒙冲,元军官兵们开始动摇了。

元军水军,大部分由汉人组成,而这两艘蒙冲上,则全是清一sè的南方汉人,在形势绝对不利的情况下,他们自然不会像蒙古族元军那样,继续顽抗下去。

两艘元军蒙冲,相继打出了白旗,民军的快船靠了上去,接管了元军蒙冲。

楼船指挥室里,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出现在了张轩德清癯的脸上,在最近一系列零打碎敲的伏击战中,民军已经俘获了十六艘元军蒙冲,大部分被俘的元军官兵,也自愿加入了民军。

陆上的袭扰战,遇到诸多麻烦,水上的战斗,却是捷报频传,这多少有些,出乎秦起的意外。

秦起论功行赏,提拔张轩德和叶青臣为水军校尉。

新官上任三把火,张轩德和叶青臣,很快策划了一次,较大规模的袭扰战。

这次袭扰战的模式,有了新的变化:袭扰的主角,是一位名叫常秋水的军士长,他的特长,是水下凿穿敌军战船。

两名水军校尉进行了分工:张轩德负责主攻,叶青臣负责掩护。

在叶青臣的指挥下,民军首先清除了附近的元军暗哨,接着又俘获了,在水寨外巡逻的两艘元军蒙冲。

外围障碍扫清后,张轩德率领着两艘快船,载着常秋水等人,驶近元军水寨。

秦起亲自指挥着三十艘快船,跟在张轩德的后面。

水寨很快被锯开一处缺口,常秋水和另外七名水军士兵,潜入水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