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一章 岂曰无衣(2 / 2)

道断修罗 列夕 5934 字 7个月前

老爹黄玉书每天很忙,没空为他解释这些道理,时间一长,他但凡遇到学堂里听不明白的课文,回来不是问大姐,就是问母亲。

吃过晚饭,华生看着抱着弟弟的刘氏问道:“娘,今天先生读了一首古诗,先生讲了几遍,我还有一些不太明白。

刘氏看着他笑道:“先生今天都读了那首诗,你还记得住吗?”

华生一听,点头回道:“自然记住了,是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用先生的话来说,这首诗的第一句有多种解释,我有些迷糊了。”

刘氏看着他笑道:“这首诗说难不难,但是要完全理解又有些麻烦,嗯,我来试试。”

“谁说没有战衣?与君同穿战袍。你是不是想说:谁说没有书读?与君同坐桌椅。还是其他的意思?”

刘氏看着天生微笑着问道。这首诗莫说她,恐怕就是黄玉书,学校里的先生也没办法完全为他解读,因为可以解释的地方太多了。

华生看着她笑了起来,回道:“我跟娘后面解释的这句想的一样,先生读这首诗的意思好像也是这样,我们的同学回来上课了,先生也高兴。”

刘氏看着他神情认真说道:“这首诗的故事还有一个烽火戏诸侯,千金买一笑的故事,你们先生也告诉你们了吗?”

“先生说了,说大周朝就是因为君王为博美人一笑,不惜千里戏诸侯才亡国的。”

华生看着刘氏认真地回道,他没想到自己的母亲也记得这首诗的另一个故事。看来母亲就算去学堂里做女先生,也不会比先生差上许多。

他也自己的母亲感到骄傲,就象自己的大姐一样。

“千百年来有无数的君王想要毁掉诗经,却因为民间的百姓和学子的保护,才让这千古的诗文流传到了今天,你要跟先生好好学习。”

刘氏看着自己的儿子,静静地说道。

这部在民间流传了几千年的经典诗文,终于在这个流传到了这个时代,可以让自己的儿子跟着先生一起学习。

华生沉默了很长时间,才消化掉心头的震惊,看着刘氏的眼睛说道:“娘的意思是说……古时候的皇帝也想把诗经毁了?”

刘氏看着他悠悠叹息道:“你太小了,等你进到白玉城的学堂,再由中学的先生为你解惑吧。”

华生怔然无语,良久后喃喃说道:“世界上怎么可能有这样的皇帝?”

刘氏低头看着自己怀里的孩子,微笑说道:“是不是感觉很受打击?我们国家有几千年的历史,哪里是你几年就能学得完的事情?”

华生有些失神望着母亲,沉默很长时间后说道:“原来世间真的有不一样的君王,还有不一样的才子文人。”

刘氏笑了笑,看着他说道:“做一个文人才子可不容易,你要想清楚了哦。”

华生想了想,认真地说道:“做老爹这样的商人也不容易啊,遇到动-乱的年代,便是生意也没办法好好地做了。”

刘氏笑道:“华生,这话要是让你爹听见,肯定要打你屁股的,以后还是好好在学堂里跟着先生学习。”

华生哑然无语,忽然想到一件事情,如果等到自己当上先生的时候,如果时代已安定下来,岂不是可以跟自己的学生讲更多的道理?

想到这里,他心心的心灵不由得激动不安。

忽然转过头,看着抱着弟弟的刘氏问道:“母亲,我有一个问题。”

刘氏疑惑地应道:“你又有什么问题?”

华生认真说道:“大姐跟大哥去了白玉城,是为了学习。我留在镇上的学堂也是为了学习,但好像没有人告诉我,我应该学些什么,怎么学。”

刘氏听了大吃一惊,看着他问道:“你们先生每天在课堂上不是告诉你要学什么,怎么学吗?”

“没有啊?先生只要我们记住课文,和课文背后的故事,很少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读这篇课文,也没问我们长大了要去做什么?”

这是华生这二天才想起来的事,不知道先生是有意还是无意,没有为自己的学生讲解这二个问题,更没有问自己的学生长大后要去做什么?

“或论,先生看着你们太小了吧,还没到考虑这件事情的时候。”

正在这时,刘氏怀里的老三又哭了起来。

“自己温习一下先生今天讲的课文,我带你弟弟去睡觉了。有不懂的道理,等你大姐回来以后跟她讨论吧。”

拍着哇哇直叫的黄富生,刘氏轻轻地哼着,往屋里走去。

小家伙又饿了,跟刘氏找吃的。

“这家伙,又来了。”华生心想自己正跟母亲说在兴头上,你来凑什么热闹?

“我说华生你没事的时候不懂多读书么?你母亲现在带孩子那么辛苦,你还要缠着她跟你讲道理,不像话。”

红姐从屋外走了进来,看着华生抱怨了起来。

“什么不像话?红姐你以后跟王三哥不生孩子啊?我才不相信呢。”华生看着她嚷嚷道。

“生不生孩子跟你有什么着关系,你现在跟着先生好好学习就成了,不懂的等你大姐回来再问。”

红姐看着他笑道,心想这小屁孩真是什么话都敢说出嘴来。

“我搞不明白的道理,会睡不着觉的。红姐你不明白这些道理,等你以后生了宝宝来折磨你。”

read3();看小说,630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