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6(1 / 2)

香归 寂寞的清泉 3559 字 3天前

我是香妹妹的姐姐丁珍。”

陶老太太夸道,“真真两个漂亮妮子。”

陶翁看了丁珍一眼点点头,目光又移去丁香身上。问道,“都说你喜欢读书,读过什么书?”

丁香一直想引起陶翁的注意,也没谦虚,说了一长串,把丁立仁读过的书都说了一遍。

“这么多?”陶翁很是惊讶。

丁珍大着胆子说,“香妹妹读书好,丹青也好。二爷爷说当朝若是女子能科考,香妹妹一定能中女状元。”

丁香红了脸,呵呵傻笑几声谦虚道,“我爷爷说着玩的,我没有那么厉害。”

这位可是进士,怎好班门弄斧。

陶翁从《大学》《论语》《诗经》中各取了一小段让丁香背诵并解析。

丁香顺畅地背诵出来,又中庸地解析出来。

虽然解析不算很完美,但这么小的女娃,又如此口齿伶俐,落落大方,让陶翁很是喜欢和欣赏。

乡下居然能有这样的小姑娘。

这孩子跟四海和慕儿一样天赋异禀,若是男娃就好了。

陶翁又问着附近的风景,他虽然在这里住过几年,都是埋头学习,对这里一点不熟悉。

丁香指着北孚山和南孚山介绍起来,还专门介绍了她姥爷家的山里如何风景如画,连古安镇有什么特色小吃都讲了。

陶翁大乐,觉得这小女娃比这里所有人都有趣。

一个丫头走过来说道,“陶翁,老太太,药熬好了,老太太该回去吃药了。”

陶翁对丁香说道,“小丫头岁数不大,却与老夫相谈甚欢,我们也算忘年之交了,以后常来我家陪老夫和老太婆说说话。”

终于得到邀请,丁香乐得像路边开得正艳的小花。

她一脸荣幸地笑问,“陶翁的意思是,我成了你的小友?”

陶翁点点头。

丁香又笑道,“改日一定上门拜望陶翁和老太太。”

陶老太太笑道,“珍丫头也是个乖巧的,无事同香丫头一起来陪老婆子解解闷儿。”

丁珍小脑袋点得像鸡琢米。

望着他们的背影,丁香十分欣喜。

自己跟他们的关系算是拉上了?

六十多岁,这个年纪的老人在前世还在跳广场舞,但老太太的身体似乎不太好,不时会咳嗽几声,走路有些吃力。陶翁没让丫头扶,而是自己扶着老伴,步履蹒跚地向前走去。

暮年时相互扶持,是令人羡慕的。

这样的老年生活让丁香心生羡慕,这是丁壮爷爷毕生求而不得的。

回去的路上,丁珍说道,“我听人私下议论,看陶翁的穿着打扮,他的官不会很大。今天看到他们,真的呢。陶翁穿的是布衣,老太太只戴了串木头珠子,连银镯都不是。”

丁香笑道,“好的木头念珠,比玉镯金镯都值钱,别说银镯了。”

丁珍的闺房又有了新变化,桌上的茶盅换成了青花瓷,还多了一个木头花架,上而摆了盆水仙,被子褥子换成了绸子。

丁珍笑得一脸灿烂,“是我爷买的。他说香妹妹在家要用最好的,我在家也要用最好的。还说,好吃的上学的紧着弟弟,好穿的好用的就要紧着我。”

丁山越来越像丁壮了,有钱了就想花在孙女身上。

小妮子有福气。

丁氏布庄生意很不错,进货渠道畅通,质量保证,龚掌柜还会给他们介绍客人。又因为他是丁红鼻子的弟弟,地痞流氓也不敢来招惹。

每个月还丁钊十至十五两银子,家里的日子非常好过。

如今他家已经排在了蒋豆腐前面。

丁珍把丁山给她拿的东西拿出来一一摆在桌上。

丁香翻开书,教丁珍读诗,讲解诗里的意思。又在一张纸上写下几个大字,一笔一划教她写。

两个软糯的童声飘出小窗,让谢氏笑眯了眼。

谢氏留丁香在家吃晌饭,“今天我去镇上买了凉皮儿,红糖绿豆汤已经镇在井里了,还做了碎肉韭菜煎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