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4章 陛下,臣做了一个鸟(1 / 2)

第784章 陛下,臣做了一个鸟

神田真一是一个硬骨头,而且是倭国少数不多很有才能的人,他的《天下兴亡论》,朱翊钧对里面部分的内容是非常认可的。

朱翊钧无法认可,对皇帝本人指责部分,实在是对不上号。

帝制是一种上限很高,下限也很低的不稳定制度,一个皇帝英明与否,直接决定了帝国的命运和万民的走向。

所以朱翊钧也没多怪罪,简简单单,把神田真一扔进了解刳院里做标本,片成几万片,为医学进步做出贡献。

张居正的公私论第二卷,讨论了皇图霸业和斗升小民的相关性,是非常全面的讨论,第二卷公私论,对大明当下具有十分具体的指导意义,朱翊钧要刊发,张居正觉得大逆不道。

「先生,理论这东西,再多也是需要实践,讨论而已,天塌不下来。」朱翊钧做出了决策,你张居正写出来了,就不归你了,那是大明集体财富之一。

知行合一喊了那麽多年,连杨博都做不到知行合一致良知,明明什麽都知道,就是做不到。

民为邦本丶本固邦宁,这句话出自《尚书》,乃是三代之上,也就是尧舜禹时候就形成的共识,是《虞书》丶《夏书》丶《商书》丶《周书》的汇编,可是时光荏苒,快五千年了,不还是那样,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吃人世界吗?

理论这种东西,说再多,还是要付诸于实践之中。

「臣遵旨。」张居正俯首领命,陛下既然不是很在意,那就刊发便是。

刘吉在廷议之后,得到了皇帝赏赐的各种礼物,其中就包括了张居正公私论的第二卷,公私论第二卷是从人性本私,人人皆私的合理性出发去讨论。

杨朱之说虽然已经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只剩下别人典籍里的只言片语,但大明的贱儒们,都活成了杨朱之说本说,这种行为是有合理性的,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

这些活成了杨朱本人的贱儒们,有三个最大的行为逻辑。

第一,只做对自己这个个体完全有利的选择,甚至连九族都可以抛弃。

第二,群体利益受损时,立刻出卖群体,回避个人利益损失。

第三,群体利益受益时,立刻使出浑身解数破坏,停止群体增益,否则视为个人利益损失。

「这种人活着有什麽意思呢?」刘吉看完了开篇,就急匆匆的赶回了会同馆驿,迫不及待的准备把公私论认真读完。

万事万物之间都存在普遍联系。

草原上的牧民为了更高的收益,过度放牧,导致了草场退化成为沙地,越是退化,牧民之间对草场的竞争就越发的激烈,草场退化问题就会加剧,等到北风吹,京师遍地的沙尘。

人在社会学的定义中,是一切关系的总和。

万历开海以来,大明国朝致力于瓦解小农经济,向商品经济蜕变,商品经济越是发达,皇帝的皇图霸业,和斗升小民之间的联系就越发的紧密。

大明只有一个地方,真正意义称得上是商品经济,那就是松江府。

松江巡抚汪道昆履任松江的时候,计划松江府在十年内,因为开海能增加三十万人,而万历十四年,松江府总人口已经超过了三百五十万人,一举超过了京堂,之前的规划都变得可笑,只能全面推倒重来。

松江府完成了商品经济蜕变,小农经济瓦解。

在普遍小农经济的情况下,大多数的人的生活范围,世世代代不超过二十里,大多数的人不会和十里八乡之外的人发生任何联系,皇图霸业和斗升小民几乎没有任何关系,而皇图霸业一定会成为斗升小民的负担。

所以穷兵黩武丶大兴土木是要反对的,而且要旗帜鲜明的反对,防止国朝动荡,把社会各个阶级拖入深渊之中。

在强人身依附关系不断瓦解丶大规模自由雇佣关系确立之后,皇图霸业开始和斗升小民变得息息相关。

因为商品的种类在增多,物质在变得丰富,皇图霸业越强盛,即便是斗升小民也会受益。

大明人一定比麦利那国茹毛饮血的国民生活的要好。

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陛下的批覆的这句,包含的内容很多很多,开疆拓土丶对外战争丶军备革新丶官路驰道丶兴学办校等等皇图霸业,这和每个人都有关系,而且关系重大。

如果完成了商品经济的蜕变,那麽所有人都生活在一个货物快速流动的庞大经济体中,所有人的命运都和这个经济体的兴衰有关,这个经济体越好,所有人生活就越好,经济体越坏,生活就越坏。

能够将皇图霸业和斗升小民联系起来,就打破了自古以来的魔咒,皇权不下县,朝廷的权力,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传递到村这一个级别时,政治架构会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刘吉看到这里的时候,心底立刻升起了一个疑惑。

当今陛下足够的英明,也有足够的企图心,孜孜不倦的追求着皇图霸业,但万一皇帝变得懒散,甚至没有什麽野心,根本没有什麽皇图霸业,大明又该何去何从呢?

这个疑惑本身就已经足够的大逆不道了,这是在质疑君王君权的神圣性。

就像迁徙到辽东的汉民,他们的目标就是五间大瓦房,老婆孩子热炕头,一旦实现的话,就会小富即安,取得一些成绩就会变得满足,甚至不思进取。

大部分的皇帝,都是只想要生杀予夺的权力,不想承担任何国朝兴衰的责任;只想要支配天下的财富,而不想承担任何处理政务的辛苦。

比如潞王殿下就是如此,人性本私,这是合理的选择。

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但大多数的君王,都不是社稷主,也不是天下王。

很快,刘吉就释然了,其实皇帝没什麽上进心,有些时候,也是好事,没有足够的能力,过多的上进心,反而是一种祸害,什麽都不做,有的时候也是一种智慧。

张居正在公私论的第二卷中,用长篇大论去讨论了皇图霸业和斗升小民之间的相关性。

刘吉看着手中的公私论,这仅仅才是前两页,后面还有大堆的内容,去讨论公与私,学而不思则罔,但是这书,看的刘吉胆战心惊,那些呼之欲出的问题和答案,让他有些呼吸急促。

刘吉小心的翻到了第三页,而后他发现第三页的论述,变得更加大胆了起来。

公私从来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天下人人为私,这是人性,是极为合理的,只要这个世界还存在私有制,那麽就一定会阶级分野。

那麽每一个阶级都会产生一个相比较个体更大的集体,相比较个体,阶级整体就是公。

张居正第一次精确的描述了阶级的概念,阶级,是一个集体对另外一个或者数个集体的压迫与被压迫丶统治和被统治,这种对立关系的概括。

这种对立,是建立在生产关系之上,也就是说生产关系建立的时候,朘剥和被朘剥的对立关系建立,统治和被统治者关系建立。

令人绝望的就在这里,只要还有私有制,朘剥就会建立;就一定有阶级;只要有阶级,就一定会有压迫;只要有压迫,就一定会有反抗。

人与人之间的矛盾,阶级与阶级之间的矛盾,就成为了必然。

所以,一切的阶级矛盾丶斗争,最终都会演化成为政治矛盾和斗争,表现为政治中激烈的权力较量。

君臣丶文武丶内臣外臣丶乡贤缙绅与穷民苦力丶催科和武装抗税丶奴役和操戈索契等等诸多矛盾冲突,其外在表现是多种多样的,但其根本还是各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各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愈演愈烈的冲突,最终会毁灭彼此,国朝丶君王的义务,就是以凌驾于所有阶级之上的权力,去调节各阶级之间的矛盾,这是国朝的职能,如果无法完成调节,国朝失能则必亡。

「君,天也,天次之序,比附伦常,人主当使人臣,和而不同,争而不破,何如?唯器也。」刘吉喃喃自语的说道。

皇帝是大明唯一的一片天,所有的秩序都依附于皇帝而存在,人主要做到,让天下人有不同意见,但不要撕破脸,说得好听,但要怎麽才能做到呢?

唯器也。

皇帝对这三个字,进行了全面的注解。

作为统治阶级,要在经济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只有如此,才能形成权威统治,如果无法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那麽就一定会失去统治阶级的政治站位。

奴隶主阶级失去了主要地位,世家高门走上了历史舞台;

等到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土地到了乡贤缙绅手中时,依托于乡贤缙绅的科举取士开始锋芒毕露;

小农经济开始瓦解时,工坊主丶新兴资产阶级开始取而代之。

这片土地上的统治阶级一直在变,统治阶级之所以能统治,调节其他阶级的矛盾,是经济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刘吉看完了这四页,挠了挠头,放下暂时先不看了。

张居正说的非常的含蓄,需要认真理解,颇有读书人的风范,写的道理需要对政治的逻辑有基本的认知,大约就是那种『懂的都懂,不懂也懒得解释』的风范,讲道理也是遮遮掩掩。

陛下就不一样了,陛下的注解总是俗文俗字,生怕人看不懂,非要解释的清清楚楚。

在刘吉研究皇帝陛下的注解时,提刑指挥使陈末,正在带领着二十多个骑兵,奔驰在草原之上。

已经是晚春,但草原上的风依旧冷冽,草原上的草带着露珠,折射着清晨的朝阳,马蹄声阵阵,铁蹄踩碎了露珠,将刚刚吐出新芽的青草踩进了泥土之中。

陈末带着缇骑在追捕一名案犯,这是神田真一的同谋,神田真一搞出那本《天下兴亡论》有内鬼配合,而陈末要抓的人,就是关键人犯。

这个人犯出现在了宣府张家口堡,打算经此处前往归化城,在宣府时,旅店的店家,认出了案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