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三章 夫子不问马(2 / 2)

朱翊钧拿过了奏疏看了许久,放下之后说道:“有趣的很,莫氏、阮氏、黎氏居然能够达成一致,都在这份国书上签了字,可见他们从上到下,都写满了抗拒两个字,对交邻这事,他们总是一致的。”

“这国书,更加有趣的是,他们怎么不约束手下的势要豪右不卖粮食,而是请求大明不买粮食呢?是不想吗?以朕来看,根本是做不到。”

皇帝看问题的角度,和大明廷臣略有不同,朱翊钧换位思考了下,发现了这本国书里的最大问题,在这三家当家人眼里,说服大明下禁令,要比说服手下的势要豪右要简单。

强迫势要豪右不得卖粮食给大明,非但不能让势要豪右停止这种挖空根基的行为,还会让势要豪右反抗。

“陛下圣明。”曾省吾颇为感慨,这封国书昨夜到他的手中,他思虑了很多应对的策略,才考虑清楚这里面矛盾的关键点,但陛下只看了一遍,就完全明白了其中的关键。

这就是天赋。

“朕知道了。”朱翊钧没有已读不回,也没有已读乱回,而是一句无头无脑的朕知道了,知道了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安南国君臣们自己去品就是了,大约等同于一个字,哦。

大明廷臣们倒是对这四个字深有体会,陛下的意思非常明确了,就是朕已经知晓你们的请求,但是大明自有国情,不能对海贸政策做出调整,请自行解决其中的矛盾,这是自由贸易的行为,朕不便过分的干涉。

“臣倒是觉得,要一劳永逸的解决安南问题,还是将其彻底郡县化为宜。”曾省吾是个保守派,保守派最鲜明的特点,就是遵循祖宗成法,成祖文皇帝曾经做过这件事。

“这不是西南正在打东吁吗?不急。”朱翊钧倒是十分认同曾省吾的看法,但东吁正在动武,就不方便两线作战。

明英宗亲征土木堡的时候,大明正在东南平定邓茂七、叶宗留起义,在西南征伐麓川,这是三线作战,三线作战很容易造成兵力上的分散,这之后,大明一直极力避免两线、三线作战,嘉靖年间的虏变、倭患也是迫不得已。

“皇家格物院德王殿下奏闻,今岁三十二匹蒸汽机可产四千台,陛下,卧马岗和胜州煤局,需要铁马托运煤料入口。”王崇古坐直了身子,说着今年蒸汽机分配的大事。

“南衙也需要铁马,主要是用于织造和造船之事,王次辅,不如对半分了如何?”张居正看着王崇古面色不善的说道。

“胜州、卧马岗金银铜铁煤入口极为重要,这是煤银对流的关键,也是绥远王化的关键,元辅,南衙多水力,要这么多的铁马,有什么用吗?”王崇古不想和张居正发生冲突,但这铁马的分配,就必须要争。

廷臣们一看王崇古和张居正又吵起来了,全都是默不作声,甚至还把身子往后面缩了缩,上一次为了蒸汽机的分配,就吵的天昏地暗,搞得所有人都不敢大声说话。

好东西是不流通的,连三十二匹铁马都还在试车,这已经分配完了。

“停!”朱翊钧立刻打断了两人的话,大声的说道:“不要再争了,一人一半,就这么定了!”

朱翊钧喜欢看热闹,但这个热闹不看也罢,一年到头那么多的热闹,不缺这么个热闹,这俩人吵起来,实在是有点过于危险了,一旦底下的人以为要决战,党锢之祸,立刻就会出现在大明的朝堂之上。

这不公平,绥远需要更多的铁马,按需分配的话,绥远要拿大头,但朱翊钧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端水大师申时行用自己一生践行了一个道理,再厉害的端水大师也不能把一碗水端平,端来端去,只会把一碗水全撒了。

王崇古叹了口气,略显无奈的俯首说道:“臣遵旨。”

陛下都站出来拉偏架了,王崇古能说什么?只能对下用力,压榨一点畜力,来补充铁马不足造成的困扰了,根据王崇古对驰道的了解,三十六匹马力的铁马,已经非常好用了,它虽然贵,但拉得多。

“陛下,峨眉山有一种挑山工,就是扛着一根光溜溜的扁担,扁担的两头,挂着沉甸甸的货物上山,这种挑山工叫棒棒军、或者棒棒工。”

礼部尚书万士和难掩自己的怒气,愤怒的说道:“嘉靖十九年起,峨眉山下的挑山工开始养骡子,骡子拉得多,而且更省人力,系彼时知县崔炯所设之法,只为恤民之苦。”

“万历十一年九月,一伙游园踏青的士人,见骡子拉运辛苦,就跑到了峨眉县县衙告状,县令赵文昌糊涂畏事,不敢据理力争,遂下令不得养驴,致使上山物料,只能再由人力托运!”

“等下…让朕捋一捋。”朱翊钧听得有点迷糊,他试探性的说道:“不是,这帮士人是有病吗?人家骡子好生生的拉货,这不能拉货的骡子,没用了,不就是被屠宰的命运吗?”

“心疼畜生,不心疼人?还有这个赵文昌,能干干,不能干赶紧滚蛋回家,现在学种红薯还来得及。”

“诚如是也。”万士和面色极为复杂的说道:“《论语》乡党篇第十七: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夫子家里大火,马厩被焚毁,等到夫子下了朝回到了家中,第一句问的是,伤人了吗?而不是问马匹受损了吗?夫子并非不爱马也,心切于爱人,故不暇问马耳。盖人贵畜贱,理当如此!而仓卒之际,尤见圣人用爱之真心!”

“这帮无事生非之士人,是儒学士吗?”

万士和说的是论语乡党,说的是礼法。

这就是封建礼教中,人和牲畜之间孰贵孰贱的讨论,人贵畜贱。

后世皆以此为标准行事,这也是当初朱翊钧清算兖州孔府时候,士人们一句屁话都不敢说的原因,兖州孔府纵容手下犬牙,让人为狗送殡,这就是背叛了孔夫子的人贵畜贱,衍圣公府不把圣人训当回事儿,那这衍圣公府还有存在的必要?

事后,陛下把南孔设立为了奉祀官,这让儒生们反对的意见就更小了。

朱翊钧第一次觉得,封建礼教也是有可取之处,搞点封建主义,也比这种虚伪善良要强得多的多。

宋仁东不是虚伪的善良,是不经世事虚妄的善良,愿意相信美好的事儿会发生。

而这帮士人则不是宋仁东那样的,这是虚伪的善良,他们根本就不关心骡子,他们关心的是自己可以对所有的事儿指手画脚的满足感。

“赵文昌,他一个朝廷命官,怕什么士人鼓噪风力!能管得着他?他不怕朕的责罚,怕士人风力舆论是吧,朕是大明皇帝,还是这风力舆论是大明的皇帝?”朱翊钧面色凝重,语气不善了起来。

这涉及到了一个问题,谁才能在大明呼风唤雨,朱翊钧作为皇帝,他的立场只有一个!在大明,只有皇帝能呼风唤雨!

这事往小了说,是赵文昌无能胆怯,往大了说,是大明皇帝的皇权被挑战,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提出多久了?恤小民苦力,提出多久了?

这个赵文昌,心里压根就没有朝廷两个字!

张居正只觉得眼前一黑,现在有一个坏消息,有一个好消息,坏消息是,陛下学会了贱儒的手段,好消息是,全学会了。

这完全就是贱儒那一套以咳嗽劾大司马谭纶的手段,小题大做。

“赵文昌即刻罢免,责令峨眉县恢复养骡旧事,不得延误,还有这帮鼓噪风力舆论的士人,有功名则一律革除,无功名终身不得科举,等同罪身,仍要非议,三代不得恩科,五代不得入仕。”

“他们不是心疼骡子吗?自诏书抵达峨眉县起,止五年为期,此等士人皆在峨眉山挑山,有逃亡者瓜蔓连坐其家。”朱翊钧选择了重拳出击。

惩罚包括了革罢、恢复骡拉货、士人革除功名、不得参考、五年挑山劳役,逃亡瓜蔓连坐。

朱翊钧仍然不满的说道:“胡闹!对国朝没有恭顺之心也就罢了,读书的时候,多少把圣人训记在心里,也做不出这等事儿来!”

“吏部、礼部知道。”

沈鲤和梁梦龙互相看了一眼,站起身来俯首说道:“臣遵旨。”

这事儿还真的不好说情,因为万士和和陛下的讨论,全程都是在说圣人训,夫子的论语来讨论,并且作为处罚的依据。

是这帮士人对,还是孔夫子对?

廷议还在继续,工部奏闻了飞云号的第二次海试,这次的路线仍然没有变,主要是考察新的螺旋桨的功效;刑部奏闻了春雷行动,重点打击掮客,尤其是打着各明公的名义四处招摇撞骗的掮客;

户部奏闻了春耕诸事,以及各地奏闻废除贱奴籍的进展,除贵州广西外,大明两京一十六省,绥远、甘肃、辽东都完成了废除贱奴籍之事,律法不再承认卖身契的合法。

下了朝之后,朱翊钧详细研究了下夫子不问马的典故,他这才知道,原来这种认为畜生比人金贵的畜生,在先秦的时候就普遍存在,也是因为夫子不问马的典故,慢慢的才彻底形成了人贵畜贱的共识。

“骡子又不傻,骡子真的累的走不动道了,它就往哪一趴,打着不动,打的狠了,骡子一个后撂,把人踹的七荤八素的,踹死的都有,那骡子是棒棒工家里干活的祖宗,人家自己心疼还来不及,怎么会累死骡子?”朱翊钧对这件事做了批注,只有人才会喝咖啡榨干自己最后一丝精力。

这帮士人,就是群蠢货,心疼了骡子,心疼空气,就是不心疼在底层艰苦求生的百姓。

之前京堂闹得沸沸扬扬的士大夫攻讦西山煤烟,也是类似的虚伪善良,士大夫们压根就不关心冬日里取暖问题,因为再怎么着也冻不着他们,冻死的只是百姓,所以才能如此肆无忌惮的指手画脚。

“催促下礼部,抓紧时间把《诸子汇编》编纂出来,孔夫子要是知道当代的儒学士变成了这个模样,怕是得气活过来。”朱翊钧看着奏疏,略显无奈的说道。

这个旨意一公布立刻引起了热切的讨论,而后这些个笔正们,憋了一肚子的话,却一句也说不出来,没办法,万阁老把问题说的很明白。

夫子不问马,人贵畜贱,要为这些士人、赵文昌说情,首先就要反对孔夫子的这一主张。

让笔正们论证孔夫子是错的,又实在是有些过于困难了,连跟万士和接战的能力都没有,更遑论吵赢万士和了。

(本章完)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