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 章(2 / 2)

琉璃阶上 尤四姐 6162 字 1个月前

因此不用多思索,直接拐弯往东。穿过近光右门,远远就能看见遵义门上进出的太监。

她的心提溜起来,盯着那去处,一直往前走。接近遵义门的时候,脚下略放缓了些,本以为能够窥得一点养心殿内的布局,谁知遵义门并不直通养心殿,一眼望进去是条笔直的甬路,甬路上朝南开的门,才是正经进出的

养心门。但那地方等闲不能进,除却当真入养心殿回事,否则一般二般,路过不得。

深深望上一眼,倒也不灰心。已然近在咫尺了,没有枉费两年来的努力。

收回视线,待要继续往南行,偏巧养心门外围房后绕出个人来,极浓黑的眉眼,眼皮子上一道很明显的疤,看上去有些凶相。他盯了如约一眼,“你是腊月二十九那晚,在螽斯门上冲撞万岁爷的姑娘吧?”

如约忙顿住了脚,知道他是皇帝跟前的总管太监章回,自己那天晚上险些就被他处置了。因此格外恭顺地向他行礼,“回师父的话,是奴婢。”

宫里的太监们,一向不喜欢有人管他们叫公公,因此底下的孩子们不是叫师父,就是认干爹。这小宫女倒是有意思,跟着太监们一样叫师父,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加之万岁爷都让她活了,自己也不必和她过不去。

“怎么打这儿过?这是要上哪儿呀?”章回上下打量她,大日头底下看这姑娘,生得鲜明,肉皮儿能掐出水来似的。转念再一想,她都上永寿宫当差了,还能是什么事,便问,“奉了金娘娘的令儿,上内阁搬救兵去?”

这种时候撒谎敷衍没有必要,如约掖着手道:“师父,我们娘娘伤心,想见至亲宽宽怀。”

章回发笑,“要见至亲,不让人传首辅夫人进来,偏要见首辅?”不过和个小宫女也说不上那些,摆手道,“去吧去吧,不过走这条道儿,绕远路了。乾清门前的天街不许宫女子走动,你要留神看好路,别走错了,回头再受训诫。”

如约忙道是,向他俯身行礼,“多谢师父指点。”

别过了章回,从内右门出来,往东看一眼,尽是站班戍守的锦衣卫。遂拐弯出了隆宗门,仍旧走十八槐那条路,再穿过金水桥前广场出会极门,就是内阁大院了。

别看这院落在宫内规制不算高,但国家大事、票拟、批红全在这里处置,算得上是大邺权力的中心。门内行色匆匆的,也都是办实事的官员和太监,个个面沉似水,个个不苟言笑。

只是见有宫女出现,多少有些好奇,经过的都要偏头看上一眼。

门上侍立的小火者探手拦住了她的去路,“内阁重地,外人不得擅入。”

如约说是,“我不进去,我找人。烦请替我通禀杨典簿一声,魏如约求见。”

司礼监的人,不论大小都是这些小火者的顶头上司。既然是找杨典簿的,就让她在门旁稍待,抽了个人,进去替她传话。

不一会儿杨稳就从里头出来了,如今不该称典簿了,换上了掌司的袍服。一见她,眼里便涌出了暖意,碍于有人在,不便显露,只是向她颔首,“我还没进诰敕房,就听说魏姑娘调入永寿宫了。这几天姑娘在宫里过得好不好?差事当得还都顺利吗?”

如约说是,“多谢杨爷垂询,差事勉强应付得过来。杨爷一切都好么?我看杨爷气色不错,这地方,能一展杨爷的抱负。”

如约是懂他的,如果没有五年前那场骤变,杨稳也有报效国

家的心,愿意当一名忠臣良将。但因江山忽然易了主,原先的全盘计划都打乱了,他不能再进朝堂,辗转到了这诰敕房。虽然心有不甘,但手上经过的公务,再不是司礼监那些鸡毛蒜皮的琐事了,也算没有埋没他的人才学问。

一步步往上爬,偏巧还有些兴致和寄托,对杨稳来说,也算好事吧!

杨稳微点了下头,“托姑娘的福。”顿了顿又道,“金贵妃降为贵嫔的诏书,诰敕房已经下发了,没想到竟会这样。”

想必他也在感慨她的时运不济吧!如约牵了下唇角道:“人算不如天算,也是没法子。我今儿来这趟,就是奉了金娘娘的令儿,请首辅大人过永寿宫。金娘娘惦念首辅,有话要同首辅大人说。”

杨稳道好,“我替你把话带到。”复又交代,“宫里艰险,请姑娘处处小心行事,千万戒骄戒躁,不能造次。”

如约应了,向他褔了福身,“耽误杨爷了,杨爷荣返吧,我这就回去复命了。”

从内阁大院退出来,金水河前广场连着午门,这地方,确实鲜少有宫女踏足。

也是物以稀为贵,忽然被人叫住了,“你,那个宫女,过来!”

她左右看了一圈,并未发现其他人,知道喊的就是她。遂走近两步,欠了欠身道:“大人有什么示下?”

那个满脸横肉的千户声如洪钟,透出一股莽气,不容置疑地吩咐:“指挥使大人要换伤药,不爱让太监碰身子。你们姑娘家手轻,特借姑娘使使,跟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