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0(2 / 2)

《劝学赋》乃前朝大相所作,不过一千多字,却字字珠玑,是劝人读书进学明理的一篇大家之作,又兼之用词简单典故耳熟能详,也是如今大魏进学小儿必学的作品,傅瑜虽荒废了这许多年,但他幼年之才名可与虞非晏相齐,自然也还是背的滚瓜烂熟的。

荆克寒腆着肚子在一旁慢慢的磨墨,傅瑜先拿笔纸试了几个字,觉得慢慢有了手感,这才动笔开始写下半截赋文。

写完一段,傅瑜直起身子蘸墨,突然想起来什么似的,问:“先生书画可称一绝,为何单单要小子的字?”

荆克寒只打哈哈地摆摆手,他眼珠子一转,俯身过来道:“二郎君可知方才送你进来的那人是谁?”

傅瑜道:“听你的称呼,想来是先生的夫人了。”

荆克寒笑道:“不错,我与夫人成婚多年未曾有子,如今甫来永安便得知夫人已身怀有孕,这不便提前为了小儿进学做准备了。我向二郎君求得笔墨一封,也好为日后小子识字明理之用。”傅瑜只觉好笑:“先生想的未免也太长远了,如今小儿不过还在母亲腹中,哪里就能要为了他日后进学做准备了?你还不如说多准备些银钱,也好多添些家什,更好的养孩子。再说了,我傅瑜在永安的名声可与这上进二字丝毫不沾,先生为何放着当今状元郎梁行知或是永安有名的探花郎君虞非晏不用,偏偏要小子的笔墨?”

荆克寒但笑不语,傅瑜便不做声了,只默默写完了字。为求得质量,傅瑜是投入了十万分的注意力的,又一笔一划极为认真,这边拖的时间久了些,等他默完这半部赋文,已是申时三刻,太阳渐渐西斜了。

至此时,荆克寒方才小声道:“只我夫人想要个头名的笔墨,我又不喜状元探花之流的才名,况且二郎君字迹正和我心意,可见性子是与荆某相符的,我想着四甲头名也算头名,求得二郎君之笔墨,这便算是两全其美之事了。”

这番话是说得傅瑜暗笑不已,直至拿着画作出了寒宅,嘴角依旧挂着笑意。

既出寒宅,傅瑜便离了九尺胡同,一直朝着北边的巷子走去。此时夕阳正好,将傅瑜的影子在身后拉的很长,赵斌估摸了下时间,觉得离宵禁约莫还有一个时辰,便由着傅瑜去了。傅瑜便一人在前边走,身后紧跟着金圆,金圆三两步之后跟着赵斌,赵斌身后却是跟了一长串约莫十多个的府丁。傅瑜回身一瞧,便觉得自己这班人实在煞风景,便又遣人去东西二市买些物什,于是便剩了三个府丁还跟着,却是傅瑜怎么支赵斌也不应了的,傅瑜这才歇了。

永安城极大,傅瑜这下心情又正好,即便是一直朝着北走,也不免绕几个圈,走了一两次死胡同,到最后赵斌实在看不下去了便走在前方带路,众人这才避免了被傅瑜带进死胡同的结局。不过一会儿,众人来得留兰坊外边的吉祥胡同,突听一阵马车车辕轧轧的声响,傅瑜走至路旁停下,就见的一辆一匹马拉着的极为简朴的马车驶过。一切都很平常,傅瑜也没多看多想,待得马车走过,傅瑜方才从路旁走出,才走得几步路,身旁走过一身形有些矮小瘦弱的少年。

那少年扭着头,大热的天还戴着小毡帽,穿着一身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