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25(2 / 2)

“在她之后登台让我很担心?,在这么精彩的演出过?后真的还有人想听我唱歌吗?”

“想!”歌迷很给面子地喊道?。

镜头?转向看台上的詹尼斯,这名叛逆歌手冲着舞台竖起一个中指。

人们大?笑?。

没人真的相信威廉的话。詹尼斯·乔普林一战成名,是?因为她是?新?人,她的表现远远超出了人们对她的期待。而青鸟乐队再怎么不济,也不可能?被新?人比下?去。

果然,当《守望》的前奏响起,青鸟乐队那纯熟的技巧与台风立刻将观众带入他们的音乐漩涡中。

不得不说?,至少在乐队的技术水平上,青鸟超出了“老大?哥控股”很多。

在詹尼斯激情澎湃的《枷锁》(Ball and Chain)之后,青鸟乐队带来一首温和优美的情歌,没去特意压住詹尼斯的风头?,而是?给了观众听觉上的缓冲。

当威廉深情地唱着那句“直到今天,我依然在海边守望”时,摄影机捕捉到了台下?观众眼中感动的泪水。

威廉指向詹尼斯所在的方?向,唱完了最后一句歌词:“我愿意守望你,直到你能?够挣脱所有的枷锁。”

这一幕被定格在这个时代摇滚乐最珍贵的记忆中。

.

青鸟乐队本来打算唱一首歌就下?台,然而热情的观众不放过?他们。他们在台下?大?声喊着,那些声音渐渐汇成同一句话。

“我们在一起!”“我们在一起!”“我们在一起!”……

威廉好几次企图让他们停下?来,然而执拗的观众依然在齐呼,谁都知道?他们想听的究竟是?什么。

威廉无奈地看向后台,音乐节的发起人正在那里。

青鸟的选歌很有讲究,他们当然知道?观众想听《我们在一起》,但是?他们特意避开了这首歌。一方?面是?它被赋予过?一些敏感的含义,另一方?面就是?这首歌会让人联想到自由之声音乐节,这会抢了蒙特雷音乐节的风头?。

威廉企图招呼下?一个演出的乐队上台,但是?那乐队疯狂摇头?,拒绝上来承受歌迷的失望。主办方?向青鸟乐队打手势,请求他们满足歌迷的愿望。

“怎么办?”威廉借着喝水的动作走到爱德华旁边和他商量,“唱吗?”

“你想唱吗?”爱德华反问。

威廉想了一会,然后慢吞吞地说?:“……实话说?,想”

毕竟自从皇家大?汇演之后,这是?他获得的第一个舞台,而这个舞台下?的观众是?真的爱他。威廉很难不去回馈别人给予他的爱。

“那就唱吧。”爱德华轻松地拎起吉他。

看到威廉回到麦克风前,观众彻底陷入了疯狂。

他们大?声高呼威廉的名字,高呼青鸟的名字,高呼神明的名字,这些零零散散的称呼最终被统一成了同一个单词。

整齐划一的“船长”呼声响彻了整个会场,让那些执勤的警察紧张地按住了枪套。

威廉感到自己的血液在体内奔腾。

他的音乐节,他的《我们在一起》,他提出的和平与爱的理念,影响了这么多人。只是?一次免费的音乐会,只是?一首信笔写就的歌。他当时只有十八岁,却切实改变了这么多人的人生,切实改变了美国?。

他们叫他“船长”,好像在等待他指出前进的方?向。意识到这一点后威廉战栗不已,他真的能?承担这样?的责任吗?他真的能?作为这样?的角色活着吗?

“别想了,”乔尼在他的身后说?,“思想、文字和艺术都一样?,只要被制造出来,就不再为制造者所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