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92(2 / 2)

“你好,库珀女?士。”威廉说,“你喜欢《海的女?儿》吗?”

……

如?果?让威廉选择,他宁可写?一百首歌,也不愿意再面试这么多演员。

但是无论重来多少?遍,他都一定会写?出《海妖》。为了最好地?诠释《海妖》,他也一定会亲自物色每一个角色。

这就是他一直以来做音乐的态度,无论如?何都精益求精,竭尽全力。

.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后,青鸟乐队突然出现?,为英国乐坛带来了一条爆炸性的新闻。

——青鸟乐队的摇滚歌剧《海妖》即将开始全英巡演,首演于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举行,随后将发行同名专辑。

舆论一片哗然。

摇滚歌剧?这是什么东西?是歌剧还是摇滚?这两件东西怎么看怎么水火不容,一个传统一个现?代?,一个高雅一个粗俗。

虽然还没人亲自看到这出“摇滚歌剧”,但批评声已经四起?。

“外界的褒扬让青鸟愈发骄傲自大,他们甚至妄想颠覆古典乐的传统!”

“歌剧?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产生什么联想。我只能说青鸟对王室的谄媚已经到了路人皆知的程度。威廉,你就算再像‘夜莺’,你也不是‘夜莺’。”

“我很担心他们究竟能不能驾驭歌剧这个体裁。古典乐和摇滚乐的编曲难度根本?不在一个层面。还有就是唱功,我承认威廉的唱功在流行歌手中首屈一指,但是歌剧?他不会是想用流行唱法糊弄吧。”

记者跑来采访威廉:“目前?评论界纷纷对你的新作表示担忧,他们认为你身为一名摇滚歌手,创作歌剧也许有些激进。对此你有什么需要回应的吗?”

“激进?”威廉重复了一遍这个单词,“他们认为古典乐是什么艰深复杂的东西吗?在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开始谱写?交响乐了,当时他们还称呼我为‘明日之星’。”

这是威廉对外做出的唯一回应。

但是这段话如?同平地?惊雷,引发了轩然大波,人们难以忽略它所饱含的巨大信息量。

这是真的吗?莫非这名摇滚歌手不仅曾经研习过古典乐,甚至精于此道?

最后还要靠那些神通广大的记者,他们终于挖出了多年以前?在伦敦曾经昙花一现?的神秘天才——“威廉”。

莫非此威廉就是彼威廉?

一些上了年纪的乐评人从?记忆深处找出那位作曲家,他们想起?自己曾经如?何褒扬他,认为他是古典音乐界未来的希望,又是怎样痛心他的不知所踪。

难道现?在要告诉他们,当时的那个“威廉”只是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

这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青鸟乐队的歌迷也对此十分震惊。他们虽然都知道威廉有音乐才华,但是十岁就能写?交响乐?

在大众的眼中,这是只有真正的天才才能做到的事情。

一时间,曾经“威廉”发行的唱片被炒到了一个极高的价格,所有人都想听听威廉十岁时的古典乐作品。

布里茨先生早有准备,回声唱片拥有威廉所有作品的发行权。

于是回声将它们进行集结再版,趁着?舆论的东风,大赚了一笔。

此时,《海妖》的宣传已经铺天盖地?。各大媒体都在对青鸟的新作做出猜想。首演之前?,青鸟公开了这出“摇滚歌剧”的演员名单。

主唱,威廉,没什么可惊讶的。至于配角……怎么这么多?

人们一个一个数着?角色的数量,